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B-115號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B-115號艇(德語:SM UB 115[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I型近岸潛艦或稱U艇。它由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7年11月4日新船下水,至1918年5月28日交付使用。其全長55.3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519公噸和649公噸,艇載武器則包括五具500公釐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105公釐口徑甲板砲。UB-115號入役後曾被部署至法蘭德斯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艦戰。但在兩次巡邏期間,該艇僅擊沉過1艘容積總公噸為336公噸的英國商船。1918年9月29日,UB-115號在英格蘭東岸的濱海牛頓附近遭多艘英國軍艦及飛艇合力擊沉。
Remove ads
設計
UB-115號是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的第三批次(UB-103至UB-117號)UB-III型潛艦之一,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艦監察局於1917年2月6日訂購,至同年11月4日下水。其全長55.30公尺,舷寬5.80公尺。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519公噸和649公噸,浮起時的吃水深度為3.70公尺。[3]由於無需像UC-II型艇那樣提供水雷布設裝置,設計工程師對潛艦舷弧進行了優化,增大了司令塔體積,配備兩具潛望鏡,司令塔與控制室之間增加一道水密艙壁。這些改進顯著提高了潛艦的水下機動性和生存力。[5]為了達到更高的航速,UB-115號採用兩台猛獅-伏爾鏗六缸四衝程550匹公制馬力(405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394匹公制馬力(290千瓦特)的AEG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3.3節(24.6公里每小時),水下7.5節(13.9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6節(11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7,420海里(13,74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5海里(102公里)而無需充電。[3]
UB-115號的主武器為五具500公釐艇艏魚雷發射管,其中艇艏四具採用層疊式布局分居兩側、艇艉一具,並可搭載合共10枚G6型魚雷。輔助武器則是一門105公釐45倍徑速射砲。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加31名水兵。[3]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1918年5月28日,UB-115號在前UC-11號艇長、時年27歲的海軍中尉賴因霍爾德·湯姆森的指揮下正式入役,隨即展開海試。[4]完成海試後,該艇獨力巡邏抵達比利時,於9月3日加入法蘭德斯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艦戰。[2]兩周後,即9月18日,湯姆森率UB-115號從澤布呂赫啟航,前往英格蘭東岸展開例行巡邏,成為這座比利時港口被協約國占領之前,最後一艘離港作戰的德國潛艦。隨艇出行的還有一名曾在紐倫堡號小巡洋艦上服役的受訓軍官:海軍上尉阿爾弗雷德·科爾曼。儘管科爾曼的軍階較湯姆森更高,但他在這次巡邏中的角色只是觀察和學習。[6]
UB-115號於9月20日左右在弗蘭伯勒角初見陸地。艇只正向北行。一天後,它在距桑德蘭東南約1.5海里(2.8公里)處發現並擊沉了英國貨輪斯泰茲號(Staithes)。斯泰茲號是一艘容積總公噸為336公噸的蒸汽船,定期在馬爾格雷夫港至蒂斯河或泰恩河之間行駛。當湯姆森發射魚雷擊中它時,斯泰茲號正搭載著鐵礦石獨自北行前往泰恩河,並造成4人罹難。[7]

至9月29日,UB-115號開始在紐比金周邊活動。布萊斯的監聽站於10:16發現了一艘潛艦,但未能追蹤到任何軌跡。在13:29,以東福瓊為基地的R29號飛艇的機組人員在一支護航船隊前方偵察時,發現海面上有浮油。隨後,R29號投下兩枚230磅(100公斤)的炸彈,向船隊的護航驅逐艦烏茲河號和星號指明位置。烏茲河號起初無法找到浮油的位置,直至R29號再分別投下一枚炸彈和一枚螢光彈。[8]這一次,兩艘驅逐艦繼續在間隔50英尺(15公尺)、100英尺(30公尺)和200英尺(61公尺)的範圍內投擲了七枚深水炸彈,而包括堇菜號號在內的多艘武裝拖網船也加入搜尋,又投下了多十枚炸彈。驅逐艦之後中斷攻擊,返回船隊繼續為其護航;拖網漁船則持續展開搜尋,並利用水聽器監聽。UB-115號曾於14:00左右啟動引擎,但很快又停了下來,因為拖網船依靠水聽器又投放了12枚深水炸彈。一小時後,潛艦引擎再度重啟,隨即又有兩枚深水炸彈將油污帶上來。到這個階段,UB-115號可能已損壞損毀,無法到達水面。在16:00到18:25之間,儘管偶有深水炸彈落下,潛艦還是不停地發動引擎。人們聽到潛艦試圖逃跑,但未能成功,直至最終所有聲響都消失了。到翌日清晨,海面上滿布油跡和泡沫,證實UB-115號已然沉沒。艇內39名官兵全數在沉沒中陣亡,殘骸則留在距濱海牛頓東北約4.5海里(8.3公里)、即55°13′N 1°22′W的海底。[6][9]
擊沉UB-115號被視為早期多兵種聯合作戰的絕佳範例。英國國家檔案館所收錄的沉船事件的官方報道表示:「在攻擊期間,驅逐艦、飛艇和拖網船都以最能幹、最高效和最和諧的方式協同作戰,這反映了有關各方的最大榮譽。其中飛艇以其巧妙的瞭望和高效的信號發送而顯得尤為突出」。R29號的飛行員戈弗雷·梅因·托馬斯少校在當時年僅23歲,並因其英勇行為被授予傑出飛行十字勳章。而參與行動的艦隻的多名官兵也分別獲頒傑出服務勳章或傑出服務十字勳章。[6][9]
UB-115號的殘骸分為兩部分,被軟珊瑚和當地發電廠產生的粉煤灰積體所覆蓋。[2]時間、缺乏尊重和環境對UB-115號的殘骸影響巨大。根據1973年的報道,其殘骸呈直立姿態,纏繞著漁網,沉沒在水深44公尺的地方。首先是運動潛水員探訪過沉船,然後是1995年的商業打撈。後者對海上戰爭墳墓極為缺乏尊重,他們用炸藥把UB-115號炸碎,然後系統性地將其揭開。儘管當地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充分的了解,但當局並未採取行動來保護這座戰爭墳墓。之後,運動潛水員如同腐肉一般回來,把剩下的東西都扒光。殘骸如今是一堆難以辨認的碎片,散落在半隱半埋的龍骨兩側,沉入沙中。對殘骸進行司法鑑定已不可行。[6]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