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B-44號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B-44號艇(德語:SM UB 44[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潛艦英語Coastal submarine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自1915年9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36.9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公噸和305公噸,艇載武器則包括兩具500公釐的艇艏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88公釐口徑甲板砲英語Deck gun。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奧匈帝國港口普拉進行重新組裝,並於1916年4月在當地下水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

快速預覽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在為期三個月的服役生涯中,UB-44號被部署至普拉區艦隊,並參與了地中海潛艦戰英語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I。該艇共進行過兩次巡邏,僅擊沉了1艘容積總公噸為3409公噸的英國商船。1916年8月初,UB-44號從卡塔羅出發前往加里波利半島,但從未抵達。其最終結局尚無定論,但有可能是8月8日在帕克西島附近遭魚雷艇擊沉。

Remove ads

設計及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著U艇戰英語U-boat campaign形勢的發展,UB-I型潛艦排水量過小、適航性不佳、推進系統可靠性低等問題愈發凸顯。一個主要問題是,由於它們只有單個螺旋槳軸和發動機組合,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潛艦就會幾乎完全失效。[4]為了糾正相關缺陷,潛艦監察局於1915年4月研發了UB-I型潛艦的放大版——UB-II型[5]UB-II型艇採用了雙槳雙發配置(每個發動機驅動一根軸),同時也提高了潛艦的航速。[6]新的設計還包括續航能力更強的蓄電池、[4]更大的魚雷發射管甲板砲英語Deck gun[7]作為UB-II型艇的一份子,UB-44號還可以攜帶兩倍於UB-I型的魚雷載荷,以及將近十倍的燃料。[7]為了適應所有這些變化,其艇體更大,[4]而且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均是UB-I型艇的兩倍以上。[7]

UB-44號是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的UB-II型第二批次(UB-42至UB-47號)三號艇,由德國國家海軍辦公室於1915年7月31日訂購。[7]全長36.90公尺,舷寬4.37公尺。艇體採用單殼體加鞍形水櫃英語Saddle tank (submarine)構造,浮起時的吃水深度為3.69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公噸和305公噸。[2]其主機為兩台戴姆勒英語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六缸四衝程270匹公制馬力(20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280匹公制馬力(21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8.82節(16.33公里每小時),水下6.22節(11.52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5節航速續航6,940海里(12,85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2]蓄電池被放置在中央潛櫃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發動機安裝。[8]其最大潛水深度為50公尺,潛沒需時為30-45秒。[5]

UB-44號的主武器為兩具500公釐艇艏魚雷發射管,採用層疊式布局,以實現可以創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設計;魚雷攜帶量為4枚,威力亦顯著提高。輔助武器是一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潛望鏡,並配備了1根兩段式可伸縮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調整。[5]其標準船員編制為2名軍官加21名水兵。[2]

UB-44號自1915年9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1]由於舷寬突破了鐵路限界英語Loading gauge,大多數UB-II型艇都是在竣工後獨力駛往作戰港口,但作為在建造中即被指派至地中海服役的六艘姊妹艇之一,UB-44號仍然是通過鐵路運往奧匈帝國的海軍基地普拉[9][10]解決辦法是將艇體縱向剖開,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部分後,再通過鐵路平車裝運。[5]威悉船廠的工人會在普拉重新組裝該艇,[9]UB-44號於1916年4月20日在當地下水[1]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1916年5月11日,UB-44號在經驗豐富的艇長、時年28歲的海軍中尉弗朗茨·魏格爾的指揮下正式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3][註 2]作為魏格爾指揮的第四艘U艇,[註 3]它隨即被編入普拉區艦隊。儘管區艦隊的基地設於奧匈帝國的軍港普拉,但其下屬潛艦卻主要在更南端、更靠近地中海的卡塔羅基地執行任務。它們通常只會返回普拉進行維修。[12]

6月30日,魏格爾率UB-44號取得了他們的唯一戰功,在距克里特島錫得羅角英語Cape Sideros東南約46海里(85公里)處擊沉了英國輪船摩里斯號(Moeris)。這艘容積總公噸為3409公噸的貨輪當時正從格拉斯哥駛往亞歷山卓港,沉沒時共造成3名船員罹難。[13]

同盟國占領羅馬尼亞南部之後(參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羅馬尼亞),德意志帝國海軍便有足夠的燃油供部署至黑海的潛艦使用。為此,UB-44號及其普拉區艦隊的三艘姊妹艇奉命前往君士坦丁堡[註 4]沿途必須穿越協約國已在1916年中期布設了大量水雷達達尼爾海峽[14]UB-44號於8月8日從卡塔羅出發前往加里波利半島的赫爾辛斯坦德(Hersingstand),[15]計劃去接一名引水人穿越達達尼爾海峽,但從未抵達。[16]

UB-44號的最終結局尚無定論。戰後有兩份英國報告將該艇列為7月30日阻塞奧特朗托英語Otranto Barrage的受害者,但正如作家德懷特·梅西默所指出的那樣,德國人的記錄顯示UB-44號直至九天後才離開卡塔羅。梅西默報告稱,UB-44號或許是遭368號魚雷艇(可能是駐布林迪西的法國魚雷艇)擊沉——據雅典報紙報道,8月8日,一艘U艇在帕克西島對開約6海里(11公里)處被一枚長矛炸彈擊沉。[16]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更多資訊 日期, 船名 ...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