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Wordle
2021年網頁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Wordle》是由威爾斯軟體工程師喬希·沃德爾開發的網頁單字遊戲。玩家在遊戲內有六次機會猜出一個五字英語單字,而遊戲會用顏色方塊向玩家提示字母的有無和位置。遊戲每天更新,而所有玩家在當天內需要猜同一個單字。沃德爾受Jotto等單字遊戲和美國遊戲節目《Lingo》啟發,創作此遊戲。
沃德爾起初只為自己和伴侶開發《Wordle》,但於2021年10月公開發布此遊戲。2021年晚,遊戲新增以表情符號格式分享結果的功能後,在社群媒體上爆紅,亦因此催生眾多翻版、語言改編和規則各異的仿製作品。2023年,此遊戲有48億遊玩次數。
2022年1月,紐約時報公司以「七位數低價」收購《Wordle》。[1]遊戲保持免費,但也發生修改,比如刪除冒犯性和政治敏感單字,以及添加帳號系統和統計記錄。其後,《Wordle》加入《紐約時報填字遊戲》(New York Times Crossword),並添加可供玩家分析遊戲的WordleBot。2022年11月,特蕾西·本內特擔任第一任遊戲編輯,負責完善詞庫和挑選應節單字。
Remove ads
遊戲玩法


Wordle 196 4/6
⬜️🟨⬜️🟨🟨
🟩⬜️🟨⬜️🟨
🟩🟨⬜️🟨🟩
🟩🟩🟩🟩🟩
玩家有六次機會猜出一個五字母英語單字,而遊戲會每天更新單字。[2]玩家輸入單字後,遊戲會為字母標上顏色,指引玩家:綠色代表字母位置正確;黃色代表字母在單字內,但位置錯誤;灰色代表字母不在單字內。[3][4]如果單字含有多個相同字母(如「robot」中的「o」),則只有答案也包含多個該字母時,第一以後的字母才會標為綠色或黃色;如果該字母在答案中只出現一次,則第一以後的字母會標為灰色。[5]
《Wordle》每天的謎底由2309個單字內抽取而來。[6]遊戲遵循美式英語拼寫,導致美國以外的玩家投訴有不公平之嫌(如用「favor」,不用英式的「favour」)。[7][8]遊戲也提供「困難模式」,強制要求玩家在後續猜測中使用先前出現的綠色和黃色提示。[9]所有玩家在同一天內需要猜出同一個單字。[10]此外,遊戲也提供夜間模式和色盲玩家可用的高對比模式。啟用色盲模式後,綠色和黃色分別改為橙色和藍色。[9][11]
《Wordle》在概念和風格上,與1955年紙筆遊戲Jotto和美國遊戲節目系列《Lingo》類似。[12][13]遊戲玩法與兩人遊戲文字珠璣妙算相似, [14][15]也與1A2B相近,但《Wordle》還會指出哪些字母正確。[16][17][18]
根據《紐約時報》收集的資料,玩家最常用「adieu」、「audio」、「stare」、「raise」或「arise」開始遊戲,[19][20]但玩家如果用「adieu」或「audio」開始,則需要的嘗試一般比以「slate」、「crane」或「trace」開始的玩家需要的還多。[21]電腦演算法可以穩定在五次嘗試以內猜出單字。[22]
Remove ads
歷史
2013年,喬希·沃德爾開發《Wordle》的早期原型,取名為《Mr. Bugs' Wordy Nugz》。[23] 沃德爾受珠璣妙算的顏色配對功能啟發製作遊戲,[24][25]而在遊戲中可以連續猜很多個單字。[26]遊戲的詞庫原本包含所有五字母英語單字(共約13000個),但沃德爾發現伴侶帕拉克·沙阿(Palak Shah)很難猜出生僻詞,導致遊戲的隨機性與珠璣妙算不相上下。沃德爾為改進遊戲體驗,讓沙阿過濾詞庫,最後將詞庫縮減到約2000個常用單字。如果遊戲每天出一道謎題,則可以維持五年左右。[24]她將詞庫的單字分類為知道的、不知道的和可能知道的。[26]2014年,沃德爾完成原型,但最後失去興趣,因此不再遊玩。[24]
此後幾年間,沃德爾在Reddit擔任工程師期間,製作社會實驗按鈕和Place。[16][24]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他和伴侶開始對《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和每天填字遊戲著迷。[16][26]他因此重燃對《Wordle》的興趣,又從拼字遊戲的極簡設計和每天出一道謎題的玩法汲取靈感。2021年1月,沃德爾在網上發布《Wordle》,但只分享給自己和伴侶遊玩。遊戲的名字是沃德爾(Wardle)自己姓氏的雙關。[16]
沃德爾之後將遊戲分享給親戚,很快就「讓他們痴迷」。[16][24]在此後幾個月內,他向密友介紹此遊戲,而遊戲到2021年10月中開始病毒式傳播。[24]沃德爾後來發現,他在紐西蘭的一班朋友開發了用繪文字表示《Wordle》結果的方法,以供分享,於是他將此功能加入遊戲。[27][26]在此之後,2021年12月底,《Wordle》在Twitter爆紅。[28][3][29]
遊戲的玩家數量也迅速提升,從2021年11月1日的90人上升到2022年1月2日的逾30萬人,[16]再於一星期後提升到200萬以上。[30]2022年1月1日到13日,Twitter使用者共分享120萬個《Wordle》結果。[27]CNET和《印度快報》等新聞公司認為遊戲憑藉其每日謎題的格式爆火;[31][3]《衛報》則稱遊戲之所以能吸引玩家,部分是因為他們可藉此回想曾經更單純的網路時代。[30]沃德爾認為,遊戲每天只出一道謎題,會製造稀缺感,讓玩家渴求更多。他又說這種格式可鼓勵玩家每天只花三分鐘玩這款遊戲。[16]他也提到遊戲還有一些細節,可以令玩家樂在其中,比如遊戲的鍵盤隨遊戲狀態變色。[26]儘管《Wordle》爆紅,但沃德爾聲明自己不打算從中盈利,強調道:「它不會對你的資料或眼睛做什麼可疑行為……它只是一款供人娛樂的遊戲。」[32][25]在BBC廣播四台《今天》的採訪中,沃德爾說自己不會了解每天的謎底,這樣他依然可以享受遊戲。[33]
另外,史蒂芬·克拉沃塔(Steven Cravotta)製作的App Store遊戲《Wordle!》比沃德爾的《Wordle》早五年發布。雖然兩者遊戲完全無關,但許多玩家混淆名稱,故而下載《Wordle!》。2022年1月5日到12日,克拉沃塔的《Wordle!》被下載逾20萬次。[34][35]克拉沃塔發現這是因為玩家將遊戲誤認作沃德爾的《Wordle》後,他與沃德爾合作,向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學童教學慈善機構Boost捐款50000美元。[36][37]Google搜尋也加入了有關此遊戲的復活節彩蛋:搜尋「Wordle」後,Google的標誌會變成在《Wordle》中猜出「Google」的動畫。[38]此外,Twitter為預防劇透,封鎖一個對玩家結果回覆次日答案的機器人。[39]
Remove ads
2022年1月31日,出版《紐約時報》的紐約時報公司以「不予披露的七位數低價」,從沃德爾收購《Wordle》。[1]沃德爾解釋道,他和伴侶從數月前以來備受關注,因而感到不自在。他也不願意對付網路上的很多《Wordle》翻版。沃德爾說:「我覺得這件事很複雜,讓我很不舒服」,又指出他出售遊戲後便可以「脫身一切問題」。[24]2022年1月5日(《Wordle》出現於《紐約時報》文章中的兩天後),《紐約時報》遊戲部主管喬納森·奈特(Jonathan Knight)首次聯絡沃德爾。公司和沃德爾於月底確定收購事宜,而產品長亞歷克斯·哈迪曼(Alex Hardiman)說:「我們公司好像從來沒有這麼快就確定收購了。」[40] 《名利場》稱《紐約時報》在收購《Wordle》時,出價勉強高於《華盛頓郵報》。[40]
《紐約時報》稱如果訂閱者能在2025年前到達1000萬人,則時報會將《Wordle》加入猜謎遊戲集合(先前也已包含填字遊戲和拼字遊戲)。公司向玩家確保,遊戲起初會保持免費,其核心玩法也不作變化。[1][41][42]儘管如此,部分玩家擔心時報最終會對《Wordle》實施付費牆,[43]也因此下載遊戲的網頁,以便離線遊玩,因為《Wordle》只用用戶端JavaScript執行。[44][45]2月10日,《紐約時報》正式將《Wordle》移動到其網頁,並轉移玩家統計,但有些使用者稱自己的每日連勝在此過程中中斷。[46]開發者為將遊戲融入《紐約時報》線上平台,用React重新編寫遊戲,再允許玩家用《紐約時報》帳號登入,以跟蹤進度。[47]
轉移過程中,《紐約時報》為使《Wordle》「面向大眾」,從遊戲的詞庫刪去敏感或冒犯性單字,如「slave」(奴隸)和「lynch」(執行私刑)。此外,時報也除去部分英式拼寫單字,如「fibre」(對應美式的「fiber」)。[48]《紐約時報》也因應時事修改遊戲,確保《Wordle》與時事分開。2022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對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的意見稿遭漏出後,時報從詞庫刪去「fetus」(胎兒)。[49]到2022年7月,時報從《Wordle》的答案庫(原2315個單字)刪去7個單字,導致《紐約時報》的《Wordle》與之前快取的版本失去同步,令玩家難以用不同版本比較成績。[48]
2022年8月24日,《Wordle》加入《紐約時報填字遊戲》(New York Times Crossword)應用程式,而行動端和電腦端的進度開始同步。[50]2022年4月7日,《紐約時報》推出WordleBot,幫助玩家分析完成當日Wordle謎題的方式,再用數值評估玩家的運氣和技術。[6]部分玩家認為,WordleBot在分析玩家的猜詞過程時,語氣居高臨下,似在侮辱玩家。[51]根據《紐約時報》2022年3月31日季結盈利報告,時報收購《Wordle》後,「數千萬位」新玩家便加入《紐約時報》謎題網站和應用程式,且有很多玩家繼續遊玩《紐約時報》的其他謎題遊戲。[52]《紐約時報》遊戲部門的編輯將此後的幾個月稱為「《Wordle》熱門之夏」,因為《Wordle》被收購後,遊戲應用程式的玩家數量大幅上升。[40]
孩之寶與《紐約時報》合作,開發《Wordle》的圖版遊戲版本《Wordle: The Party Game》。在遊戲中,一位玩家想出謎底,而其他玩家(一到三位)需要按照《Wordle》的規則輪流猜出單字。遊戲於2022年10月發布。[53][54]
Remove ads
2022年11月,《紐約時報》將特蕾西·本內特任命為《Wordle》編輯,其職責為從詞庫選出每天的謎底。[55][56]2023年1月,本內特在《今天》的採訪中解釋道,雖然單字順序最初隨機,但她會審核每個單字的適合度。如果單字可能用來冒犯他人,或其次要詞義為貶義,則她會將其剔除。她也避免採用字母搭配過於常見的單字,比如「found」,因為一共有八個單字的後四個字母與它相同,導致其難以推測。[57]
本內特提到玩家最常投訴的是不常用單字,如「parer」(削皮刀)、「rupee」(盧比)和僅在美國語境出現的「condo」(公寓大廈)。此外,她也有時將謎底和重要日子對齊。例如,她上任編輯的那一天,答案為「begin」(開始);國殤紀念日(11月11日)的謎底為「medal」(勳章);感恩節(11月24日)的謎底為「feast」(宴會)。沃德爾原本的詞庫並無此類主題連接。[57]然而,部分玩家不贊成此舉動,如《Slate》的莉齊·奧利里(Lizzie O'Leary)認為《Wordle》應該要「一直又難又怪」,保持變幻莫測。[58]
Remove ads
2022年,「Wordle」是全球和美國Google最常搜尋的詞語。[59][60]此外,遊戲爆紅後,玩家經常搜尋每日答案的意思,因而影響Google的搜尋趨勢。2022年最常搜尋的十個單字詞義中,有七個(cacao、homer、canny、foray、trove、sauté、tacit)是《Wordle》的謎底。[59][61]
2023年3月遊戲開發者大會中,《紐約時報》製作人佐伊·貝爾(Zoe Bell)解釋《Wordle》長久爆火對公司其他線上遊戲的影響。雖然《Wordle》的玩家數量在2022年3月到達高峰,之後逐漸減少,但數量在一年後穩定維持在峰值的一半。除此之外,《Wordle》的流行亦帶動《紐約時報》其他遊戲的關注度,例如截至2023年3月,這些遊戲的每日玩家數量持續上升。[47]
評價和影響
《Wordle》的評價整體正面。《衛報》對遊戲給予五星評價,稱讚其為「連最忙碌的人都可以抽空玩的5分鐘遊戲」,也將其與報紙上的每日謎題類比。[62]《PC Gamer》給予80/100的評分,並將其稱作「令人著迷的絕妙每日謎題」,又稱「它的網路群體氣氛最為溫馨」,認為網上還有很少遊戲社群能和《Wordle》一般純潔。[63]
負面評價方面,《PCMag》的喬丹·邁納(Jordan Minor)認為,雖然《Wordle》本身「寧靜又愜意」,但玩家卻將此遊戲「化為惱人的文化戰爭」。[64] 《Polygon》的查利·霍爾(Charlie Hall)批評遊戲的圖版遊戲版本只照搬電子遊戲的玩法,沒有為了方便多人遊玩而新增特別功能。[65]
《Wordle》在2022年初迅速爆紅後,催生各種改編,當中有許多玩法變化。例如,英國程式設計師qntm製作的《Absurdle》為遊戲的對抗版本:玩家每猜一個單字,答案會改變,但依然符合之前的提示。[66]有的翻版則保留《Wordle》的玩法,但改變詞庫,例如翻譯成其他語言和只用特定主題的單字。後者的翻版包括《Sweardle》(詞庫僅有髒話)和《Weddle》(僅有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球員名,遊戲名來自前安全衛埃里克·韋德爾)。[67][68]一些舊硬體也有《Wordle》的移植版,比如Game Boy的《GameBoy Wordle》、[69]任天堂3DS的《Wordle DS》和[70]諾基亞N-Gage的翻版。[71]
除翻版之外,許多遊戲雖然玩法與《Wordle》不同,但名稱帶有「-le」字尾,表示其與《Wordle》稍有關係,包括《Semantle》(遊戲以詞義距離引導玩家猜出謎底)[72][73]和《Squabble》(《Wordle》的大逃殺遊戲改版)。[74]另外,很多《Wordle》改編要求玩家猜單字以外的事物,例如《Worldle》(由外形猜國家或地區;玩家會有方向和距離提示)、[75]《Heardle》(猜歌曲;2022年7月由Spotify收購)、[76]《Globle》(猜國家;遊戲會按照距離為玩家猜的國家上色)[77]。有些改編則需要玩家一次猜出多個單字,比如《Quordle》(同時猜出四個單字;2023年1月由梅里厄姆-韋伯斯特收購)。[78]
2022年1月初,許多附帶廣告的《Wordle》翻版在Apple的App Store上架。這些應用程式一般襲用《Wordle》的名稱,且遊戲玩法與原版大同小異,[79]但到月底幾乎都下架。[80]收購《Wordle》後,《紐約時報》為保護智慧財產權,為遊戲名稱申請商標,[81][82]並對包含遊戲原始碼的GitHub倉庫發出數字千年著作權法取締通知。[83]2024年5月,《紐約時報》稱猜地方的改編遊戲《Worldle》侵犯著作權,因此對其起訴。《Worldle》的開發者表示自己將提出異議。[84]
Remove ads
2022年1月,《Wordle》風靡英語社群後,網上便出現眾多語言的翻版。漢娜·帕克(Hannah Park)製作的開源版本經語言學家艾登·派因(Aiden Pine)修改後,支援不同字元集,方便各語言的玩家遊玩。[85]派因也在部落格上發布如何自製《Wordle》的教程。[86]截至2024年10月,合作計劃Wordles of the World(世界的Wordle)記錄780款《Wordle》相關的遊戲和資源,覆蓋158門語言。[87]這些語言包括歷史和地區方言、土著語、不以字母書寫的語言(比如中文成語和美國手語),乃至克林貢語等人工語言。[88][89]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