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Z-33號驅逐艦

驅逐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Z-33號(德語:Z 33)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代初建造的七艘1936A(動員)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驅逐艦之一。它於1940年12月22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1941年9月15日下水,至1943年2月6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完工後,該艦便於9月對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襲擊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中受損,次年全年都在挪威水域度過。1944年7月,Z-33號又在英國飛機空襲鐵必制號戰艦期間被炸傷。當德國人自10月開始從挪威北部撤離時,該艦主要為運兵船隊提供護航。1945年初,它在駛往波羅的海的途中擱淺,嚴重受損。在被拖到港口修理後,Z-33號及其護航艦再遭到盟軍戰鬥轟炸機的襲擊。它最終於4月初抵達波羅的海,卻由於燃料短缺而作預備役擱置。該艦被轉移至庫克斯港,在戰爭結束前不久退役。

快速預覽 歷史, 納粹德國 ...

戰後,倖存的德國軍艦被盟軍瓜分,Z-33號於1945年末被分配予蘇聯,至1946年初移交,並更名為敏捷號(俄語:Проворный)投入蘇聯海軍服役。它於1954年被改造成訓練艦,繼而於次年淪為一艘宿營船。敏捷號在1960年的一場火災中嚴重受損,至1962年拆解報廢。

Remove ads

設計

1936A(動員)型驅逐艦較此前的1936A型略大,武器裝備也更重。其水線長全長分別為121.9公尺和127公尺,有12公尺的舷寬以及最大4.62公尺吃水深度;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2,657公噸,滿載時則可達3,691公噸。它由兩台改良型瓦格納-德希馬格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30公尺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70標準大氣壓(7,093千帕斯卡),溫度450。動力裝置可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使該艦的設計航速達到36(67公里每小時);並得益於最多825公噸的燃料油貯量,它還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950海里(5,46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1-15名軍官和305-321名水兵;若擔任區艦隊旗艦,則可額外配備4名軍官和19名水兵。[1][2]

艦隻的主砲為五門150公釐45倍徑36式魚雷艇砲,其中兩門安裝在前部的雙聯裝砲塔上,另外三門安裝在主艦艛後部配備砲擋的單裝砲座上。該艦的防空武器則由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砲座上的四門37公釐42式全自動高射砲和十門20公釐38式高射砲(分別安裝在一個四聯裝和五個單裝砲座中)組成。此外,Z-33號還在水上部分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裝備有八具533公釐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均提供兩次重新裝填,並可貯存最多60枚水雷。作為探測潛艦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動式水聽器,並可能安裝有一套主動式聲納系統。[2][3][4]艦橋頂部則配備了FuMo-24/25型英語FuMO 24 radar雷達以及FuMB-1「梅托克斯」型英語Metox radar detectorFuMB-3「峇里」型德語Metox#Bali-Antenne和FuMB-6「帛琉」型雷達探測器[5]

Remove ads

改動

Z-33號在竣工後便增加了一台FuMB-4「薩摩斯」型德語Samos (Gerät)雷達探測器,1944-1945年間又以一台FuMO-63「霍恩特維爾」型德語Hohentwiel (Radar)雷達代替了艦艉探照燈。1945年4月上旬,一門150公釐砲被轉移至其姊妹艦Z-34號艦上以替換受損的武器。大約在同一時間,Z-33號的高射砲也被拆除。當月晚些時候,當該艦受命駛向德意志灣時,這些武器被從裝甲艦呂措號殘骸中取下的武器所填補。到戰爭結束時,Z-33號的防空武器為五座雙聯裝的十門37公釐砲以及一座四聯裝、兩座雙聯裝和四座單裝的十二門20公釐砲。[2][6]

歷史

Z-33號最初是作為1938B型驅逐艦於1939年6月28日從不來梅哈芬澤貝克船廠英語Seebeckwerft訂購(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655),但戰爭海軍在同年9月19日取消了訂單,改為1936A(動員)型驅逐艦向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重新訂購,建造序列為1003。[7]它自1940年12月22日開始鋪設龍骨,次年9月15日下水。由於戰時人力和材料短缺,建造速度減慢,該艦直到1943年2月6日才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8]

完成戰備訓練後,Z-33號與Z-27號於7月22日一同駛往挪威北部,加入第一戰鬥集群(Kampfgruppe I)。它的首個作戰任務是在9月初襲擊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西西里行動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期間該艦的艦橋艦體遭到海岸砲命中三十三次,造成3名船員死亡、25人受傷。[9]在12月25日的「東線行動」中,Z-33號成為戰艦沙恩霍斯特號的護航艦之一,試圖攔截駛往蘇聯的英國JW-55B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JW 55B。但為了增加攔截船隊的機率,所有護航驅逐艦都在第二天分離,因此並未參加隨後的北角海戰,而是於27日返回阿爾塔峽灣英語Altafjord[10]該艦於1944年全年都留在了挪威水域。7月17日,在盟軍針對戰艦鐵必制號的「福神行動英語Operation Mascot」中,它遭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航空隊F4U海盜式戰鬥機掃射,但只受到表面損傷。[11]修復工作歷時五天。從10月開始,Z-33號又在「北極光行動德語Unternehmen Nordlicht (1944)」期間,為從芬蘭和挪威北端的冰洋戰線德語Eismeerfront撤退的船隊提供保障護航。12月27日以及次月3日,它還與Z-31號一起分別在洪寧斯沃格哈默費斯特附近執行布雷行動。[9][12]

Thumb
1945年2月9日,Z-33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

1945年2月5日,Z-33號成為最後一艘從挪威北部啟程歸國的德國驅逐艦,卻於兩天後在布魯灣擱淺。撞擊嚴重損壞了它的左舷螺旋槳軸和螺旋槳,摧毀了兩台渦輪機,並造成進水,不得不被拖至特隆赫姆接受緊急維修。[9]但當途中該艦停泊在弗勒峽灣英語Førde Fjord時,兩天後又遭到了盟軍英俊戰士英語Bristol Beaufighter重型戰鬥機英語Heavy fighter的襲擊。Z-33號在襲擊中遭到了進一步的破壞,但它和它的護航艦也擊落了七架英俊戰士,由於傷亡慘重,此舉後來被參與空襲的飛行中隊英語Squadron (aviation)稱為「黑色星期五」。[13][14]維修完成後,該艦於3月26日駛往斯維訥明德,並於4月2日抵達。由於缺乏燃料,Z-33號在當地被擱置英語Reserve fleet,沒有參與進一步的戰鬥。在當局決定在蘇聯紅軍壓境之前將該艦向西轉移時,其艦上的防空武器被拆除移作他用。為此,Z-33號只能從嚴重損毀的裝甲艦呂措號取下防空武器作為彌補。此外,由於當時部署上岸的船員中只有部分能夠重新召集登艦,於是其他可用的海軍人員也被徵募來補充船員。4月27日,Z-33號從斯維訥明德啟程西行,經基爾布倫斯比特爾到達庫克斯港。它在當地退役並最終被英國人繳獲。[15]

戰爭結束後,Z-33號於1945年6月由英德混編船員押運至威廉港,並進行了維修保養工作以保持其適航性,同時盟軍則決定如何將倖存的德國海軍艦艇作為戰爭賠款進行分配。該艦於1945年末被分配予蘇聯,並於1946年1月2日完成移交,然後啟程前往拉脫維亞的利耶帕亞[16]它獲重命名為「敏捷號」,隨即被編入蘇聯海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服役。敏捷號自1954年11月30日曾臨時擔任訓練艦,之後於1955年4月22日被重新歸類為宿營船。1960年間,它因一場火災而嚴重受損,並在系泊處沉沒。該艦直到兩年後才被打撈上岸,繼而拆解報廢[9]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