蟞 U+87DE, 蟞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87DE ← 蟝[U+87DD]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蟟 →[U+87DF] 跨語言 漢字 蟞(虫部+12畫,共18畫,倉頡碼:火大中一戈(FKLMI),四角號碼:97136,部件組合:⿱敝虫) 來源 康熙字典:第1097頁第4字 大漢和辭典:第33588字 大字源:第1561頁第28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4卷第2891頁第2字 Unihan:U+87DE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蟞 字源 發音 官話 (拼音):bié, biē (bie2, bie1) (注音):ㄅㄧㄝˊ, ㄅㄧㄝ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bié 注音:ㄅㄧㄝˊ 通用拼音:bié 威妥瑪拼音:pieh2 耶魯官話拼音:byé 國語羅馬字:bye 西里爾字母轉寫:бе (be)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pi̯ɛ³⁵/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biē 注音:ㄅㄧㄝ 通用拼音:bie 威妥瑪拼音:pieh1 耶魯官話拼音:byē 國語羅馬字:bie 西里爾字母轉寫:бе (be)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pi̯ɛ⁵⁵/ 釋義 蟞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一種水生動物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鱉/鳖的另一種寫法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用於蟞蜉 (「大螞蟻」)。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用於蟞蚨 (「蝴蝶」)。 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B04386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A04707-005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