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集團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世界銀行集團
Remove ads

世界銀行集團英文World Bank Group)係一個由五個機構組成嘅國際組織,技術上嚟講係屬於聯合國嘅一部分,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主要嘅任務係為有需要嘅國家提供意見同金錢援助,幫佢哋發展經濟同滅貧。哩個組織喺1945年12月27號正式成立,並且喺1946年6月25號開始運作,而第一批貸款就喺1947年5月9號批出(向法國貸款2.5億美元用作戰後重建,如果轉換成為今日嘅價值,哩筆錢依然係世界銀行提供數額最大嘅一批貸款)。

Thumb
世界銀行集團嘅標誌

五個組成世界銀行集團嘅機構包括:

  •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 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多邊投資擔保公司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 國際解決投資爭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Remove ads

歷史

創立

世界銀行集團(WBG)喺1946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係因為國際認可咗布雷頓森林協議,呢啲協議係喺1944年7月1日至22日嘅聯合國貨幣同金融會議搞出來嘅。佢仲為1951年嘅奧西安德委員會打基礎,負責準備同評估世界發展報告。喺1946年6月25日開始運作,喺1947年5月9日批咗第一筆貸款(2.5億美元畀法國做戰後重建,按實值計係銀行至今最大筆貸款)。

會員

Thumb
世界銀行集團:
  五個WBG組織嘅成員國
  四個WBG組織嘅成員國
  三個WBG組織嘅成員國
  兩個WBG組織嘅成員國
  淨係IBRD嘅成員國

所有188個聯合國成員科索沃只要係WBG成員,最少都會參加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截至2016年5月,佢哋全部都有份參與其他四個組織(IDA、IFC、MIGA同ICSID)嘅一啲。 WBG成員按參與組織數目分:[1] 淨係喺IBRD:無 IBRD加一個組織:聖馬力諾瑙魯圖瓦盧汶萊 IBRD加兩個組織:安提瓜同巴布達蘇里南委內瑞拉納米比亞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 IBRD加三個組織:印度、墨西哥、伯利茲、牙買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厄瓜多爾、多米尼克、聖文森特同格林納丁斯、畿內亞比紹、赤道畿內亞、安哥拉、南非、塞舌爾、利比里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吉布提、巴林、卡塔爾、伊朗、馬耳他、保加利亞、波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泰國、老撾、越南、帕勞、東加、瓦努阿圖、馬爾代夫、不丹、緬甸 五個WBG組織全參加:其餘138個WBG成員 唔係成員嘅有安道爾古巴列支敦士登摩納哥巴勒斯坦教廷梵蒂岡城)、台灣同北韓中華民國喺1945年12月27日加入世界銀行。[2] 國共內戰後,政府走咗去台灣,繼續做WBG成員,直到1980年4月16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之後佢用咗「台灣,中國」呢個名。[3] 唔包括喺名單嘅有以下實際存在的國家:阿布哈茲北塞浦路斯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索馬里蘭南奧塞梯德涅斯特河沿岸

組織架構

Thumb
世界銀行集團大樓喺華盛頓特區
Thumb
大樓上嘅世界銀行標誌

同1957至1988年間創立嘅四個附屬機構一齊,IBRD係世界銀行集團嘅一部分。集團總部喺華盛頓特區,係一個由成員國政府擁有嘅國際組織;雖然有盈利,但用來支持減貧努力。[4] 技術上,世界銀行係聯合國系統嘅一部分,[5] 但佢嘅管治結構唔同:世界銀行集團每個機構由成員國政府擁有,佢哋認購基本股本,投票權同持股比例掛鈎。會員資格畀咗一啲投票權,所有國家一樣,但仲有額外投票權靠對組織嘅財務貢獻。世界銀行總裁由美國總統提名,再由銀行理事會選出。[6] 截至2009年11月15日,美國有16.4%總投票權,日本7.9%,德國4.5%,英國4.3%,法國4.3%。因為銀行憲章改變要85%超大多數同意,美國可以阻止任何管治結構嘅重大改變。[7] 由於美國憑投票權、總裁控制權同總部喺華盛頓特區嘅位置,對銀行有正式同非正式影響力,美國嘅朋友同盟友會攞到更多項目同更寬鬆嘅條款。[8]

世界銀行集團機構

世界銀行集團包括: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1944年成立,提供以主權擔保為基礎嘅債務融資; 國際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提供唔同形式嘅融資,無主權擔保,主要畀私營部門; 國際開發協會(IDA),1960年成立,提供優惠融資(無息貸款或贈款),通常有主權擔保;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1965年成立,同政府合作減少投資風險;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1988年成立,提供針對特定風險(包括政治風險)嘅保險,主要畀私營部門。 「世界銀行」通常淨指IBRD同IDA,而「世界銀行集團」或「WBG」係指全部五個機構。[6] 世界銀行研究所係世界銀行嘅能力發展分支,畀成員國提供學習同其他能力建設計劃。 IBRD有189個成員國政府,其他機構有153至184個成員。[1] 世界銀行集團嘅機構都由理事會管,每年開一次會。[6] 每個成員國委任一個理事,通常係財長。日常運作由25個執行董事會負責,理事會畀咗佢哋一啲權力。每個執行董事代表一個國家(大國)或一組國家,由各自政府或選區委任。[6] 世界銀行各機構由協議條款管治,係佢哋所有工作嘅法律同機構基礎。[6] IFCMIGA嘅活動包括私營部門投資同提供保險。

總裁

傳統上,銀行總裁係由美國總統提名嘅美國公民,係銀行最大股東。提名人要由執行董事會確認,任期五年,可連任。[6]

現任總裁

阿傑伊·班加係現任同第14任世界銀行集團總裁

董事總經理

世界銀行董事總經理負責組織策略、預算同策略規劃、資訊技術、共享服務、企業採購、一般服務同企業安全、制裁系統、同衝突解決同內部司法系統。現任董事總經理楊少林喺斯里·穆利亞尼辭職做印尼財長後上任。[9][10] 董事總經理同世界銀行集團首席財務官係Anshula Kant,自2019年10月7日起。[11]

採掘業評估

公民社會長期批評銀行參與石油、天然氣同採礦部門後,世界銀行喺2001年7月搞咗一個獨立評估,叫《採掘業評估》(EIR,唔好同環境影響報告搞亂)。評估由「傑出人士」埃米爾·薩利姆(前印尼環境部長)帶頭,喺2002同2003年同多方利益相關者諮詢。EIR建議喺2004年1月出最終報告《尋找更好平衡》。[12] 報告話化石燃料同採礦項目唔能減貧,建議世界銀行喺2008年前逐步退出呢啲行業,轉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世界銀行喺2004年9月同董事會廣泛討論後,發布咗對EIR嘅管理回應,[13] 但管理回應唔接受EIR報告嘅好多結論。不過,EIR改變咗世界銀行喺石油、天然氣同採礦政策嘅重要方面,世界銀行喺近期跟進報告有記錄。[14] 一個特別爭議嘅領域係原住民權利。批評者指出管理回應削弱咗一個關鍵建議,即原住民同受影響社區要「同意」項目進行;取而代之係「諮詢」。[15] EIR過程後,世界銀行發布咗修訂嘅原住民政策。[16]

Remove ads

批評

Thumb
一個年輕嘅世界銀行抗議者喺雅加達,印尼
Thumb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抗議者喺羅根圈附近砸爛咗呢間PNC銀行分行嘅窗戶

世界銀行長久以來受到唔少非政府組織同學者嘅批評,特別係佢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佢同樣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美國財政部同美國同其他已發展國家嘅貿易談判代表。[17] 批評者話,銀行推廣嘅所謂自由市場改革政策——喺好多情況下——如果實施得唔好、太快(「衝擊療法」)、次序亂晒籠,或者喺好弱、無競爭力嘅經濟體入面,實際上會對經濟發展有害。[17] 世界銀行嘅貸款協議仲會迫使貨物同服務嘅採購用唔競爭、非自由市場嘅價錢。[18]:5 其他批判作家,例如約翰·帕金斯,將國際金融機構標籤為「非法同無合法性」,係美國強制外交嘅齒輪,搞亂金融恐怖主義。[19] 世界銀行嘅支持者反駁話,無一個國家被迫要借佢嘅錢。銀行提供貸款同贈款。就算係貸款都係優惠嘅,因為畀咗一啲入唔到國際資本市場嘅國家。而且,畀貧窮同中等收入國家嘅貸款,利息低過市場價。世界銀行話,佢通過貸款比贈款更能幫發展,因為還款嘅錢可以再借畀其他項目。 批評仲指向IFC同MIGA,話佢哋評估項目嘅社會同環境影響有問題。批評者話,雖然IFC同MIGA有比世界銀行更多嘅標準,但佢哋主要靠私營客戶監控實施,喺呢個情況下欠缺獨立監察機構。所以好多人要求全面審查呢啲機構嘅社會同環境標準實施策略。[20]

貪污指控

世界銀行嘅誠信副總裁辦公室(INT)負責調查內部詐騙同貪污,包括接收投訴、調查同報告。[21]

投資爭議

世界銀行集團仲因為投資涉及人權問題嘅項目而被批評。[22] 合規顧問/調查員(CAO)批評銀行喺2009年洪都拉斯政變後畀棕櫚油公司Dinant嘅貸款。喺Dinant運作嘅地區,有好多農民被殺。[23] 其他爭議投資包括喺瓜地馬拉軍事獨裁期間畀奇肖伊水電大壩嘅貸款,同埋畀金礦公司(當時叫Glamis Gold)用來建馬林礦。 2019年,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質疑世界銀行喺新疆,中國嘅一筆貸款,用來買高端保安裝備,包括監控設備。[24][25] 銀行回應指控展開內部調查。2020年8月,美國議員質疑貸款繼續發放。[26]

Remove ads

疏仕

出面網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