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粵拼zung1 waa4 jan4 man4 gung6 wo4 gwok3 zing3 keoi1 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政區設置、架構,憲法規定嘅架構設置同實際有少少出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政區架構係三級:第一級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二級有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第三級有鄉、民族鄉、鎮、區、縣、自治縣、市[1][2]。但實際上嘅政區架構係五級:省級、地級、縣級、鄉級、村級,其中村級政區唔係政權正式級別,叫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唔係政府機關或政府派出機構。

More information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分級, 省級 ...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版圖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架構
Quick Facts
Remove ads

省級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有34個省級政區(計入臺灣)。其中:

  • 有23個
  • 自治區5個
  • 特別行政區3
  • 直轄市4個。雖然係城市但城外嘅縣管有農村地區。典型嘅係重慶市,佢下轄嘅農村地區遠大於市區。

直轄市

直轄市之下轄有區、縣,直接管到縣級,無地級政區。其中重慶有自治縣。

More information 市名, 而家官方英文名 ...

各省

内文:省 (中國)
More information 省名, 而家官方英文名 ...

宣稱有主權但冇實際管轄嘅省

内文:臺灣問題

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宣稱臺灣係佢嘅省,叫臺灣省,並宣佈中華民國係非法政權。但係而家中華民國不但有效統治咗臺灣省(臺灣島同澎湖),重統治埋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嘅一部份。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宣稱佢嘅法理版圖重包括中國大陸(包括西藏)、外蒙唐努烏梁海[3]。雖然1991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無正式宣布放棄法理版圖,但實際上修過憲後,喺臺灣嘅國會默認咗家下嘅統治狀況[4]。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將臺灣省治移出臺北中興新村,並將臺北、高雄、新北、臺中、臺南升格做院轄市(同臺灣省同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唔承認臺灣省治嘅轉移同埋臺灣政區嘅變動。

自治區

自治區(英文:autonomous region)係指定畀少數民族嘅省級政區,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喺唔違憲嘅情況下有更多嘅權。譬如,佢哋嘅阿頭(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相當於省長;以及自治區嘅人大常委主任或者副主任)會係呢個自治區所指定嘅少數民族(藏族維吾爾族等等)[5];行政上可以用當地通用嘅一到幾種嘅語文[5]。立法上可以根據本地民族嘅政治、經濟、文化特點來制定自治條例同埋單行條例,不過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咗先生效[5]

中華人民共和國係參照蘇聯嘅政體成立自治區。家下有5個自治區。

More information 名, 英文名 ...

民族自治地方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喺少數民族聚居或者佔優勢嘅地方會設立民族自治地方。呢項制度嘅法律基礎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注意,只有省級、地級、縣級嘅民族自治政區先叫做民族自治地方,分別係:

另外,由於盟、旗、自治旗係蒙古地區特殊嘅政區,所以亦係實際上嘅民族自治地方。

而縣級以下嘅,比如民族鄉、民族蘇木、蘇木、民族鎮、民族村等等呢啲,唔係民族自治地方。

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英文簡寫:SAR)係喺一國兩制嘅體制下有好高程度自治嘅政區,據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2條,特別行政區直接受國務院管理。

家下中國有兩個特別行政區:

More information 名, 英文名 ...
Remove ads

地級

内文:地級

地級,又叫地區級,介乎於省級同縣級之間,設喺省、自治區,有呢啲類型嘅政區:

  • 地區:家下幾乎所有地區都變曬做地級市,得返14個地區,主要喺西藏(6個)同新疆(7個),另外黑龍江有1個。
  • 自治州:而家有30個。自治州係地級嘅民族自治地方。其中伊犁副省級自治州
  • 地級市:包括副省級市。到2013年2月8號,全中國有286個地級市[8]
  • :得內蒙古先有,原先嘅盟都變曬做地級市,得返3個盟。

一個地級政區可以包括好多嘅縣、區等縣級政區,亦有唔設縣級政區,直轄到鄉級政區,即係四個唔設區嘅地級市:中山東莞嘉峪關三沙。唔係所有嘅縣級政區都直隸於地級政區,除咗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直管到縣級政區外,亦有啲省、自治區直轄啲縣級市、縣、林區、自治縣。此外有一個特例,即係新疆伊犁州,伊犁州下面管轄嘅兩個地區(塔城、阿勒泰)都同伊犁州一樣係地級,所以伊犁州實質上係副省級自治州。

縣級

内文:縣級

縣級,有呢啲類型嘅政區:

  • (英文:county)。目前維基百科統一譯爲county,不過喺一啲資料譯爲district,甚至係prefecture。
  • 自治縣(英文:autonomous county),係縣級嘅民族自治地方。
  • 縣級市(英文:county-level city),有部分縣級市升為副地級市(英文:sub-prefecture-level city)。
  • 市轄區,簡稱(英文:district),包括副省級市轄區,設喺直轄市、地級市嘅市區。
  • (英文:banner),內蒙古先有嘅縣級政區。
  • 自治旗(英文:autonomous banner),得內蒙古先有,而且得3個。
  • 此外重有一個林區(英文:forestry district/area),受湖北省管轄嘅神農架,以及一個特區(英文:special district),貴州六枝

到2011年底,成個中國大陸有2853個縣級政區,其中有857個區、369個縣級市、1456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9]

縣級政區唔一定就屬於地級政區,有啲縣級政區屬於省級政區,比如直轄市、特別行政區下面管嘅區、縣,有啲省、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縣、林區、自治縣。縣級政區亦可以唔設,比如有四個唔設區嘅市:中山東莞嘉峪關三沙

鄉級

鄉級政區喺鄉村地方同城市地方所設嘅政區類型有唔同。

  • 喺鄉村地方
    • (英文:township)
    • (英文:town)
    • 民族鄉(英文:ethnic township)
    • 喺內蒙古會有蘇木(英文:sumu)同民族蘇木(英文:ethnic sumu)
  • 喺城市地方
    • 街道辦事處或者就叫街道街辦(英文:sub-district)

此外重有縣轄區(簡稱),佢嘅行政機構叫區公所(英文:district public office),喺撤區併鄉之前係大部分縣嘅主要政區,因爲佢管埋啲鄉鎮,所以實質佢嘅地位高過一般鄉鎮,介乎於縣同鄉之間。而家得番2處縣轄區,係舊時政區嘅殘積。

最後重有類似鄉級單位,呢啲單位有自己管轄地頭,有類似同級嘅政府嘅管理權限,比如開發區、科技園、大學城、農場、果園、甚至監倉都得。

鄉、鎮、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呢啲有自己嘅政府;街道、縣轄區其實係縣級政府嘅派出機構,直屬於上頭,無自己嘅政府,相比其他類型無咩點自治。

到2011年底,成個中國大陸有40466個鄉級政區,其中有兩處縣轄區、19683個鎮、12395個鄉、106個蘇木、1085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7194條街道[9]

Remove ads

村級

村級政權唔係正式嘅政權,嗌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 喺城市、城鎮環頭
    • 政區嗌社區,有時啲人嗌佢做小區,亦有居住區居民區嘅稱呼,英文譯做communitiesneighborhoods
    • 社區對應嘅組織嗌居民委員會(略:居委會),居委會下面再拆成居民小組
  • 喺鄉下地方
    • 政區嗌行政村),喺遊牧地區,則係設嘎查
    • 政區對應嘅組織嗌村民委員會(略:村委會,英文village committees),村委會下面再拆成村民小組,英文譯爲villager groups

參攷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