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實條件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反事實條件(粵音:faan2 si6 sat6 tiu4 gin2;參見英文:counterfactual)係一種講述「如果情況唔同,會發生咩事」嘅假設型條件句,例如:「如果阿明信有鬼,佢就唔敢嚟呢度。」反事實句同陳述語氣形成對比,後者一般只用嚟講仲有可能發生嘅情況[1][2]。
粵語例句
睇埋:反事實思維
以下係一啲用粵語講嘅反事實條件例句:
- 「如果我尋晚早啲瞓,今日就唔會咁眼瞓。」
- 「如果佢有嚟開會,件事可能早就解決咗。」
- 「如果唔係落雨,我哋就去咗遠足。」
因果關係
睇埋:電腦模擬
反事實條件有助界定因果關係:有關因果關係嘅具體定義係乜,哲學界不嬲都有爭論;根據反事實因果觀[3]嘅觀點,要判斷一件事係咪另一件事嘅因,可以問以下呢條問題:
- 「如果 A 冇發生 B 會唔會發生?」
最基本上,如果「假如冇咗 A,B 就唔會發生」呢句嘢成立,噉思考者就可以話喺呢種現象中 A 係因而 B 係果。呢個思考方法喺社科特別實用,因為現實中研究社會嗰陣,往往難以隔離單一變數嘅影響,透過建構反事實條件,研究者可以更清楚推斷某個因素係咪造成某個結果嘅原因。當中電腦模擬模型可以模擬只改變一個因素嗰陣系統會出現乜變化,相當於構造咗反事實場景。透過觀察模擬結果,研究者可以推斷某因素對某結果係咪有因果影響[4]。
睇埋
參考
拎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