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型失助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習得型失助(譯自英文learned helplessness),香港又有譯做習得型無助,係心理學概念,指目標人物喺受到反覆佢哋冇辦法控制嘅厭惡情緒英文Aversives之後所表現出嚟嘅行為。最初啲人認為呢種現象係由於目標人物接受咗佢哋自身嘅無力感,就算呢啲替代方案係明確噉呈現出嚟,佢哋都會透過明確咁試吓逃避或者避開呢啲厭惡情緒而引起呢樣嘢。當目標人物表現出呢啲行為嗰陣,就即係話佢已經學習而識咗習得型失助[1][2]。神經科學喺過去幾十年對「習得型失助」做咗深入嘅研究,仲顯示出原本嘅理論係錯嘅—大腦嘅預設狀態係假設嗰個控制係唔存在。所以控制嘅存在係學得到嘅。然而,當目標人物面對長期厭惡情緒嘅刺激嗰陣時,呢種習得性就會消失咗[3]

習得型失助喺人類身上同自我效能英文Self-efficacy嘅概念有關,即係指嗰個人對自己擁有達成目標有先天能力嘅信念。習得型失助嘅理論認為,抑鬱症精神障礙可能係由於真實或者被認為係喺某個情況嘅結果上冇咗控制而搞成咁[4]

Remove ads

研究同理論基礎

早期實驗

Thumb
喺穿梭箱裡面做走唔甩電擊訓練嘅圖解。

美國心理學家馬田·賽里格曼英文Martin Seligman响1967年喺賓夕凡尼亞大學開始咗對習得性失助嘅研究,用呢樣嘢嚟做佢對抑鬱症研究嘅延伸[5]。呢項研究後嚟透過賽里格曼等人嘅實驗得到咗擴展。最早嘅其中一個實驗係賽里格曼同奧弗米爾Overmier嘅實驗:喺呢項研究嘅第1部分,有3組嘅狗戴上咗輓具。第1組嘅狗淨係戴咗一段時間然後就放返出嚟;第2同第3組由「軛式控制設計英文Yoked control design組成。第2組嘅狗會隨機時間受到電擊,狗狗佢哋可以係撳個控制桿嚟完結。第3組嘅每隻狗都同第2組嘅狗做配對;每當第2組嘅邊隻狗受到電擊,佢喺第3組嘅配對嘅狗都會受到相同強度同持續時間嘅電擊,但係佢個控制桿冇阻止到個電擊。對於第3組嘅狗嚟講,呢個電擊似乎係隨機就完,因為係佢哋係喺第2組配對嘅狗令到佢停。所以,對於第3組嘅狗嚟講,電擊係「避唔到」嘅。

喺實驗嘅第2部分,同樣有3組嘅狗喺一個包含住兩個矩形間隔,間隔之間由一道幾英吋高嘅屏障隔開嘅穿梭箱裝置入面接受測試。所有嘅狗都可以跳過低嘅隔板去到另一邊嚟避過個盒一邊嘅電擊。第1同第2組嘅狗好快就學識咗呢個任務,仲避到電擊。第3組大部分嘅狗—佢哋之前已經知道佢哋所做嘅任何嘢都對電擊冇任何影響—當佢哋受到電擊嗰陣,佢哋只係被動咁趴低同埋嗚咽[5]

賽里格曼同邁爾Maier喺嗰年晏啲嘅時候用咗群新嘅狗去做第2次實驗,排除咗第3組嘅狗未能喺第2部分嘅測試入面嚟避免「走甩」嘅可能性,即係佢哋並唔係由於習得型失助而搞成咁,而係因為佢哋學識咗啲干擾「逃避」嘅行為。為咗防止呢類干擾行為,第3組嘅狗用咗一種麻痺藥(箭毒英文Curare)嚟固定,仲經歷咗一個同賽里格曼仲有奧弗米爾第1部分相似嘅實驗程序。當喺第2部分去做同之前嘅測試嗰陣,呢啲第3組嘅狗表現出之前咁嘅無奈。呢個結果可以係排除干擾假設嘅指標。

啲人喺呢啲實驗入面認為淨係得一種療法可以醫得好無助感。喺賽里格曼嘅假設入面,啲狗因為佢哋預期咗做任何嘅嘢都阻止唔到電擊,所以佢哋唔會試吓去逃走。為咗改變呢種預期,實驗人員實際咁拎起啲狗,然後郁吓佢哋啲腳,複製啲狗為咗喺電網走甩而需要做嘅動作。這種行為至少要重覆做兩次,啲狗先至會主動跳過障礙物。相反,威脅、獎勵同埋觀察到嘅示範對「無助」嘅第3組狗狗係冇任何影響[5][6]

後嚟嘅實驗

後嚟嘅實驗證實咗對厭惡情緒刺激冇咗控制會產生嘅抑鬱效應。例如,喺一個實驗入面,啲人喺有分散注意力嘅噪音嘅情況下執行腦力任務。嗰啲可以用開關嚟閂咗噪音嘅人會比嗰啲唔可以用開關嚟閂噪音嘅人會表現得更好。只要意識到有呢個選項就已經足以顯著咁抵消噪音嘅效應[7]。喺2011年,一項動物實驗[8]發現,控制壓力刺激嘅動物會喺前額葉皮層嘅某啲神經元嘅刺激性上出現咗變化。冇咗控制嘅動物未能展現出呢個神經效應,仲顯示出同學識咗習得型失助同埋社交焦慮英文Social anxiety。1992年嘅一項研究[9]顯示,解決國際象棋問題嗰陣時嘅反應同結果之間嘅非偶然性會搞到國際象棋嘅選手入到去一種習得型失助嘅狀態,由水平弱啲嘅業餘棋手到職業棋手都有。呢啲喺治療同實驗入面用嘅任務之間嘅效果同相似程度成正比。

當有隻動物一而再再而三咁受到一個懲罰性刺激嗰陣(例如隻狗畀研究人員韞喺一間房裡面,間房嘅地板定時定候會電一電佢,每次將會有電嗰陣都會有盞燈閃),而且無論佢做啲乜到避唔開呢個刺激(例如間房有道門但鎖咗,搞到隻狗點郁都走唔甩),通常隻動物都會變得消極,唔再嘗試做任何嘢嚟避開個刺激(例:下次當盞燈閃嗰陣,隻狗淨係企定喺度唔郁,等住去受電嘅痛楚)-學識咗進入一種「無助」嘅狀態;而且進一步嘅研究仲發現,一隻動物進入咗習得性失助之後,就算下次畀佢有機會去避開個刺激,佢都會冇動力去行動(例:學識咗到習得型失助之後,隻狗就算下次見到盞燈閃嗰陣,明明道門大開,佢都會照樣企喺度唔郁等住去受電嘅痛楚),變到好似冇嗮心機去做任何嘢咁樣。

習得性失助嘅概念對精神醫學等嘅領域嚟講相當有用:有心理學家指出,習得性失助同某啲心理病嘅徵狀好相似,例如係抑鬱症或者物質濫用等嘅現象,往往涉及個病人重覆咁遇到一啲令佢哋覺得無能為力嘅事之後,放棄去嘗試解決問題,改為去做一啲對解決問題幫唔到手嘅行為(好似係靠吸毒酗酒等等嘅方法嚟逃避問題),所以對習得性失助嘅研究喺呢啲領域上係一個受重視嘅課題[10]

Remove ads

擴展理論

研究發現,啲人對於失控感嘅反應因人而異,亦都因情境而異,即係話,習得型失助有時淨係特定於某個情況,但係有時就會普遍存在喺所有情境入面[7][11][12]。呢種變化冇辦法用習得型失助嘅原始理論嚟解釋,而一種有影響力嘅觀點認為,呢種變化係取決於個人嘅歸因或者係解釋風格英文Explanatory style[13]。根據呢個觀點,一個人點樣去解讀或者解釋唔好嘅事件會影響佢哋學識咗習得型失助同埋跟住之後患上抑鬱症嘅可能性[14]。例如,有悲觀主義解釋風格嘅人傾向將負面嘅事睇成係永久性嘅(永遠都唔會變),個人性(係我嘅錯),同埋普遍性(我做唔到任何啱嘅嘢),而且好可能會患上咗習得型失助同埋抑鬱症[15]

琳·伊芳·艾布拉姆臣英文Lyn Yvonne Abramson、賽里格曼、保羅同約翰·D·蒂斯代爾英文John D. Teasdale喺1978年運用咗歸因理論英文Attribution (psychology)嚟重新闡述咗賽里格曼同保羅嘅研究成果。佢哋提出,啲人喺3個尺度上去分類負面體驗嘅方式有啲唔同,由內部到外部,由穩定到唔穩定,同埋由整體到具體。佢哋認為,啲人比較容易將負面事件歸因喺內部、穩定同整體原因嘅人,比起嗰啲將件事歸因喺天秤另一邊原因嘅人變個更加容易抑鬱[14]

班納·韋納英文Bernard Weiner喺1986年提出咗一套關於研究習得型失助嘅歸因方法做咗詳細嘅描述。佢嘅歸因理論包括咗整體性對特異性、穩定性對非穩定性,同埋內部性對外部性英文Locus of control[16]

  • 當個人認為負面事件嘅原因喺唔同嘅情況下係一致嗰時,就會出現整體歸因(global attribution)。
    • 當個人認為負面事件嘅原因喺特定情況下獨有嗰陣時,就會出現特定嘅歸因(specific attribution)。
  • 當個人認為原因係跨時間一致嗰陣時,就會出現穩定嘅歸因(stable attribution)。
    • 當個人認為原因係特定喺一個時間點嗰陣,就會出現唔穩定嘅歸因(unstable attribution)。
  • 外在歸因(external attribution)將因果關係歸因喺情況或外在因素,
    • 內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就係將因果關係歸因喺個人內在嘅因素[14]
Remove ads

神經生物學觀點

研究顯示,背側縫核英文Dorsal raphe nucleus裡面嘅5-羥色胺5-HT血清素英文Serotonin)活性嘅增加對習得型失助起到關鍵嘅作用。其他同失助行為表達相關嘅關鍵腦區包括咗基底外側杏仁核英文Basolateral amygdala杏仁核嘅中央核同埋末端條狀體嘅床核英文Stria terminalis[17]。喺失助嘅狀態下,亦都觀察到內側前額葉皮質、背側海馬體、隔膜同埋下丘腦嘅活動。

班傑明·N·格林伍德Benjamin N. Greenwood仲有莫妮嘉·費萊什納Monika Fleshner喺題目叫做《運動、習得型失助與抗壓大腦Exercise,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the Stress-Resistant Brain》嘅文章入面討論咗運動可以點樣去預防例如係焦慮同抑鬱等等呢啲同壓力相關嘅疾病。佢哋展示咗嘅證據表明,跑轆運動可以預防到喺老鼠身上嘅習得型失助行為[18]。佢哋認為,運動量或者可能唔及單純嘅運動咁重要。文章亦都探討咗習得型失助嘅神經迴路、血清素嘅作用,同埋可能對大腦抗壓運動相關嘅神經適應有幫助。不過,作者最終得出結論話:「然而,呢個效應嘅潛在神經生物學機制仍然係未知嘅。確定運動去預防習得型失助嘅機制,或者可以揭示到抑鬱同焦慮嘅複雜神經生物學原理,仲可能為預防壓力相關嘅情緒障礙帶嚟新嘅策略[19]。」

喺發育心理學入面,神經生物學發育嘅唔同階段嘅順序係重要嘅。喺呢個角度睇,有兩種唔同嘅「失助」會喺唔同嘅發展階段裡面出現。喺早期發育嗰陣,嬰兒天生係無助嘅,必須要學識去「幫人」去令神經生理學變得成熟。雖然有啲研究人員將呢種嬰兒形式嘅「無奈」同成年嘅病理性形式混淆咗,不過成年後出現嘅「無助感」就係恰當咁正式叫做「習得型失助」[20]

健康影響

將啲事睇成係無辦法控制嘅人會出現威脅佢哋身心健康嘅各種症狀。佢哋會經歷壓力,成日表現出情緒紊亂,被動或者有攻擊性,而且佢哋亦都可能好難去執行例如係解決問題呢啲嘅認知任務[21][22][23]。佢哋唔太可能去改變唔健康嘅行為模式,令到佢哋例如係,疏忽飲食、運動同醫療[24][25]

抑鬱

異常心理學家同埋認知心理學家發現喺實驗室動物裡面,類似抑鬱嘅症狀同埋習得型失助之間有強烈嘅相關性[26]。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史提芬·邁爾Steven Maier指出抑鬱嘅模型可能係由「內側前額葉皮質對壓力反應性邊緣系統同埋腦幹結構嘅抑制控制受損」引起嘅。心理障礙同習得型失助之間嘅合併症可能係因為壓力事件造成。邁爾亦都提到,抑鬱症可能唔係唯一一種涉及嘅精神病,呢個可能同其他精神病有關[27]。同樣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喺2021年研究咗幾種抑鬱症模型,仲重點關注咗習得型失助模型。呢個模型可以預測抑鬱症狀,因為佢同創傷後遺症(PTSD)同埋抑鬱症嘅重疊率好高,呢個亦都係領先研究文章《習得性失助同埋條件性失敗嘅重疊神經生物學:對PTSD同埋情緒障礙影響Overlapping neurobiology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conditioned defeat: Implications for PTSD and mood disorders》嘅主要研究成果[17]

(有關呢篇文章嘅更多資訊,可以睇吓上面嘅神經生物學觀點部分)

有悲觀解釋風格嘅後生仔女同埋中年父母通常都會患咗抑鬱症[28]。佢哋傾向喺解決問題同認知重組英文Cognitive restructuring方面做得唔好,而且喺職場上表現出差啲嘅工作滿意度同埋人際關係[24][29]。悲觀風格嘅人啲免疫系統可能會弱啲,包括對例如係感冒發燒呢啲輕微疾病,仲有例如係心臟病同癌症呢啲大病會更容易患上。呢個亦都可能搞到健康問題恢復得差啲[30]

社交影響

習得型失助可能係幾種社交情況嘅因素。

  • 情緒虐待關係裡面,受害者往往都會產生習得型失助。當受害者同施虐者對峙或者試吓離開施虐者,但係只係令施虐者無視或者輕視受害者感受、扮關心但唔改變,又或者阻止受害者離開嗰陣時,呢個情況就會發生。隨住情況持續同埋虐待嘅情況惡化,受害者會開始放棄仲出現習得型失助嘅跡象[31]。咁樣會搞到某個人同受害者建立創傷性紐帶英文Traumatic bonding,就例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或者係受虐婦女症候群英文Battered woman syndrome咁樣[32]
  •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英文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33]
  • 根據葛果里·卑臣英文Gregory Bateson嘅精神分裂症理論,呢種障礙係一種喺細個嗰陣時習慣性咁樣陷入咗雙重束縛英文Double bind嘅人身上嘅一種習得型失助模式。喺呢種情況下,雙重束縛係由嬰兒期開始就持續而且習慣性咁樣喺屋企環境入面出現。當個細路夠大去識別到雙重束縛嘅情況嗰陣,佢已經被內化咗,而嗰個細路就冇辦法去面對呢樣嘢。因為咁,解決方法就係要喺妄想系統嘅世界入面創造出一個逃避雙重束縛互相衝突嘅方法[34]
  • 習得型失助嘅動機效應成日都會喺課堂上面睇到。成績上反覆失敗嘅學生可能會認定自己冇辦法去提升自己嘅成績,而呢種歸因會阻礙佢哋努力去攞到成功,最後會搞到佢哋無助感加劇、持續失敗、喪失自尊,同埋其他社交後果。如果呢種模式繼續唔處理嘅話,呢個就會變成一個向下螺旋模式嘅惡性循環[35][36]
  • 因為疏忽而導致嘅虐待兒童英文Child abuse可以係一種習得型失助嘅體現。例如,當阿爸阿媽認為自己冇能力去阻止嬰兒喊聲嗰陣,佢哋可能會索性放棄去試吓為個細路做任何嘢。呢種習得型失助會對阿爸阿媽同仔女都產生負面嘅影響[37]
  • 嗰啲喺社交場合極度怕醜或者焦慮嘅人可能會因為無助感而變得被動[38]哥特聶Gotlib比蒂Beatty(1985)發現,喺社交場合引用習得型失助嘅人可能會畀其他人睇唔起,呢個傾向往往會加強佢哋嘅被動性。
  • 老人家可能會對親戚朋友嘅死亡、冇咗份工同收入、仲有同年齡相關嘅健康問題發展出習得型失助嘅反應。咁樣可能會搞到佢哋疏忽咗自己嘅醫療護理、財務同其他重要需求[39]
  • 根據考克斯Cox等等嘅人、艾布拉姆臣、迪瓦恩英文Patricia Devine同埋賀倫Hollon喺2012年嘅研究,習得型失助係抑鬱瘋症嘅關鍵因素,呢個因素係由避免唔到嘅偏見引起[40]。所以:「面對冇得避免嘅偏見而生嘅無助感,同面對冇得避免嘅衝擊而產生嘅無助感係一致嘅[41]。」
  • 根據露比·K·佩恩Ruby K. Payne喺佢本書《理解貧窮框架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Poverty》,對待貧窮可以搞到跨代貧窮貧窮文化,同世代貧窮。呢種習得型失助係由父母傳遞到仔女身上。擁抱呢種心態嘅人覺得冇辦法逃避到貧窮,所以人一定要活在當下,而唔係計劃未來,令成個屋企陷入喺貧窮裡面[42]
  • 財富唔平等對心理健康有影響[43]

對於嗰啲根深蒂固嘅人嚟講,由習得型失助所引起嘅社會問題可能似乎係避免唔到。不過,有好多唔同嘅方法可以減輕或者預防呢樣嘢。當喺實驗環境入面被誘導出習得型失助嘅嗰陣已經被證明咗會隨住時間嘅推進而自己解決[44]。當啲人可以影響到佢哋所期望嘅結果嗰陣,佢哋可以透過增加對過去經歷嘅認識,嚟對件事係無辦法控制嘅認知去做免疫[45]認知療法英文Cognitive therapy可以用嚟向騷畀人睇吓佢哋嘅行為確實有改變咗[46],佢哋嘅自我肯定亦都增強咗。對於嗰啲喺習得型失助方面陷入困境嘅人嚟說,去搵呢類治療選擇會非常之有幫助。雖然最初可能覺得好難去擺脫呢樣嘢,但係只要有適當嘅時間同幫助嘅話,情況就會好轉[47]

Remove ads

擴展

認知科學家兼可用性工程師唐·諾曼英文Don Norman利用習得性失助嚟解釋,點解啲人喺環境入面用嘅簡單物件嗰陣時會好難去責怪自己[48]

美國社會學哈里森·懷特英文Harrison White喺佢嘅書《身份與控制Identity and Control》入面提出,習得性失助嘅概念可以超越心理學,延伸去到社會行動嘅領域。當一種文化或者政治認同未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嗰陣時,啲人對集體能力嘅認知就會受到影響。

政治氣氛嘅出現

喺政治環境入面,習得性失助係指當選民投票畀某個候選人,而嗰個候選人喺選舉入面贏唔到[49]。如果呢個情況隨住時間嘅推進持續落去就會搞到有習得性失助。當呢個情況確實發生嗰陣,好多時都會搞到第時選民人數少咗。不過,沃爾曼與斯托德Wollman & Stouder喺1991年發現,喺特定情況嘅效能同投票嘅預測行為之間並冇一個顯著嘅發現[50]

喺折磨下出現

對習得性失助嘅研究係作為發展美國酷刑方法英文Tor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奠定咗基礎。喺中情局審問手冊英文U.S. Army and CIA interrogation manuals#CIA manuals入面,習得性失助被形容做「無感情」,呢種狀態可能係因為長期使用強制性手段搞到受試者進入「虛弱—依賴—恐懼」嘅狀態而導致,「如果呢種虛弱—依賴—恐懼狀態過分延長咗,被捕嘅人可能會陷入一種防禦性嘅冷漠狀態,而呢種係好難被喚醒[51][52]。」

睇埋

Remove ads

引咗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