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燈效應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煤氣燈效應(粵拼:mui4 hei3 dang1 haau6 jing1)係一種心理操縱嘅形式,指操縱者會漸進式咁做啲嘢嚟令到受害人懷疑自己,搞到嗰個人質疑自己嘅記憶力、感知力或者判斷力,用嚟令到受害人會按住操縱者嘅心意去做操縱者想佢做嘅嘢。呢樣嘢嘅結果係會搞到受害者產生認知失調同埋其他變化,例如係低自尊等等。由於操縱者會用否定、誤導、矛盾同埋提供錯誤嘅資訊,煤氣燈效應會搞到受害者心理冇咗穩定性,同埋令到受害者唔再相信自己原本就相信嘅事。喺現實案例入面,可以喺受虐者否認之前發生過嘅虐待事件,搵到施虐者意圖令到受害者冇晒方向呢啲怪異事件嘅發生。

煤氣燈效應嘅簡單例子包括操縱者會質疑目標嘅記憶:「你記錯喇,我根本冇講過(X),係你記性唔好」,但查實操縱者真係有講過(X),操縱者可能會理直氣壯咁講出呢啲說話,令到佢嘅操縱目標真係會質疑自己係咪有能力去做正確判斷,於是就會產生煤氣燈效應,操縱者進一步就會話:「你記性唔好,等我幫你做決定啦」...咁樣嘅「勸告」。
煤氣燈效應呢種舉動係幾嚴重嘅心理操控,甚至可以構成虐待,心理學家喺1980年代打後就採用咗「gaslighting」呢個術語嚟形容「眨低對方做判斷嘅能力嚟操縱對方」咁樣嘅行為,呢個術語喺嗰陣已經用喺臨床心理學文獻[1] :31–46 [2]仲有政治評論同埋哲學入面[3]。呢種舉動喺各種人際關係—包括屋企人、朋友同埋親密伴侶之間都有可能發生。
Remove ads
個名點嚟
内文:恨鎖瓊樓

煤氣燈效應係源自「Gaslighting(英文讀音:/ˈɡæslʌɪtɪŋ/)」呢個英文名詞,原本係指煤氣燈,而後面嘅-ing係表示前便嗰截當咗佢係動詞咁樣嚟用,然後變返名詞。
一般認為,呢個術語係源自1938年嘅舞台劇《
煤氣燈效應呢個詞自從1960年代以嚟被廣泛用喺形容操縱某個人對現實感知嘅努力[7];1970年代到而家,呢個術語已經畀文學用嚟形容呢種行為心理分析[8]。佛羅倫斯·拉殊喺1980年所出版嘅關於兒童性虐待嘅書入面,佢根據嗰齣戲對佐治·谷哥嘅1944年《
Remove ads
特點
煤氣燈效應涉及一個或一班操縱者,同埋至少第二個人(受害者),可以係有意識亦都可以係冇意識,而且仲係秘密咁做,因為咁而產生嘅情感虐待唔會被公開[10]。
煤氣燈效應取決於「操縱者首先要說服受害者嘅諗法係被扭曲嘅,其次就係說服受害者去接受嚟自操縱者嘅諗法係啱嘅同真實嘅」[1]:45。煤氣燈效應喺受害者入面引起認知失調,通常係充滿情感嘅認知失調[11],仲搞到受害者質疑自己嘅思維、感知同埋現實檢驗,嚟容易引起佢哋自尊低落去、令人不安嘅諗法同影響,仲可能促進咗混亂、焦慮同抑鬱,喺某啲情況下甚至搞到有思覺失調:33–34。當受害者對自己嘅心理能力冇晒信心仲發展出一種叫做「習得型失助」嘅行為之後[12],佢哋就會更容易咁畀操縱者去操控:34,受害者往往就係權力同地位低啲嘅人[13]:7。操縱者或受害者嘅角色可以喺定咗嘅關係入面搖擺,而通常每個參與者都確信自己就係受害者[14]。當一班人去做操縱者嗰陣時,煤氣燈效應就會透過嗰個小組嘅成員「微小而通常睇唔到嘅行動,透過積累同加強力量嚟對佢造成損害」[15],個人同團體已經將煤氣燈效應用喺「對其他人同團體嘅心理功能去做人際同社會控制」[1]:6。
認知偏差係指聽嘢嘅人主要係因為某樣嘢被頻繁重複咁出現而開始相信嗰樣嘢嘅一種現象。呢種現象喺煤氣燈效應嗰陣可能會發生喺受害者身上[12]。
煤氣燈效應重點,操縱者係要令受害者質疑自己嘅理智、記憶甚至智力,再令受害者去相信操縱者嘅判斷多過自己嘅判斷,最後操縱者就達到趁機會去「引導」嚟操縱受害者去做判斷。操縱者仲可能會配合以下嘅招數:
- 操作周圍嘅環境,例如暗中收埋受害者嘅物品,等受害者以為係自己成日都唔記得將啲嘢擺咗喺邊度,再大機會就係會開始質疑自己嘅記性。
- 嘗試減低受害者對自己以外嘅人嘅信任,甚至想受害者切斷晒其他關係,等操縱目標淨係會聽佢講。
精神分析嘅解釋
心理分析學家
精神科醫生
心理學家指出,同輩之間出現以下呢啲對話,都係點煤氣燈效應嘅跡象:
- 受到受害者指控嗰陣,操縱者會講:「你記錯喇!你知自己記性不嬲都差㗎啦。」
- 受害者講返起操縱者以前做過嘅錯事,操縱者會話:「我從來都冇咁樣做過。」
- 面對受害者表達不滿,操縱者會講:「你份人敏感得滯。」
- 「你竟然咁小事就喺度喊,反應太大喇啩?」
- 「你應該為你所做嘅事道歉!」
- 「你一定係癲咗啦!」
呢啲說話嘅重點,都係為咗貶低受害者嘅觀點。如果操縱者有某啲權威或者受害者明顯係自我肯定冇咁高(唔相信自己嘅能力),煤氣燈效應嘅情況就特別大機會會發生。煤氣燈效應呢種手法因為咁就被指係自戀嘅人零舍鍾意用[17]。
Remove ads
應用
人格障礙
心理病態同埋自戀型人格障礙嘅病人[18]成日去用煤氣燈效應嚟虐待同破壞受害者嘅心理認知。心理病態嘅人一直違背社會嘅道德規範,違反法律仲利用其他人,而且佢哋通常都係講大話到令人信服嘅人,有時甚至係迷人嘅大話精,佢哋始終唔認自己有唔合法行為;一啲到心理病態嘅人傷害嘅人可能會懷疑自己嘅睇法[19]。有啲身體虐待配偶身體嘅人可能死口唔認自己曾經用過暴力嚟對伴侶產生煤氣燈效應[2];煤氣燈效應亦都可以喺親子關係裡面發生,父母同仔女又或者兩邊都會講大話嚟試吓去破壞對方嘅心理知覺[20]。
精神病學
喺精神病人嘅住院設施裡面,病人同醫護工作人員之間都可以發生煤氣燈效應嘅現象[21]。精神科醫生多帕特喺1996年嘅一本書裡面話因為呢啲係塑造人哋行為嘅有效方法:「心理健康領域嘅專業人士仲有其他人廣泛咁使用咗煤氣燈效應同埋其他人際關係嘅控制方法」[1]:45;另外佢仲話,臨床醫生用啲有威權主義態度嘅人際控制嘅秘密方法,例如係煤氣燈效應:xiii–xxi,佢亦都建議臨床醫生採取更多非指導性同平等主義嘅態度同方法:225,將病人睇成係積極嘅合作者同埋平等嘅同伴:246。
職場做嘢
當人哋做嘅嘢搞到同事對自己及佢嘅行為提出質疑,而呢個對當事人嘅職業表現評價有所損害嗰陣時,呢樣嘢就會喺職場引起人哋嘅關注[22];受害者喺呢個情況下可能會被排除喺職場嘅討論以外而做咗其他人討論嘅閒言閒語,受害者長期畀人抹黑或者質疑搞到佢畀人破壞咗個信心,操縱者可能會將相關傾偈轉到去感知到嘅錯誤上面[23]。任何人都可以操縱煤氣燈效應,當操縱者有權力嗰時就會特別有害[24]。
性別角色
心理治療師史提芬妮·莫爾頓·薩基斯觀察發現,煤氣燈效應存在喺佢所所治療嘅大約30-40%嘅夫妻裡面,佢話:「男性同女性去做煤氣燈效應都有同樣嘅可能性」,佢仲話:「據我哋所知,性別喺呢度同等咁樣表現出嚟。」[13]:27;佢進一步解釋話,因為「男人往往更唔願意(可能係唔好意思)同其他人傾到女伴嘅情感虐待」,所以我哋傾向認為用煤氣燈效應嘅係男性居多:27。
社會學家
根據哲學教授
哲學教授希爾德·林德曼特別喺傾到婦女嗰陣時話,喺呢種情況下,受害者抵抗操縱者嘅能力取決喺「佢要相信自身判斷嘅能力」,建立心理認知嘅「對抗區」可以幫到受害者重新攞到「普通程度嘅自由性」[26]。
浪漫關係
喺人際關係入面,操縱者「需要係啱嘅」嚟到方便去「保留(自己嘅)自我意識」同埋「自己喺世界上掌控權力嘅意識」;受害者畀操縱者去「定義自己嘅現實感」,以至到受害者將對方「理想化」仲去「尋求(對方嘅)認可」[6]:3。心理操縱可以包括令受害者質疑自己嘅記憶、知覺同理智,操縱者可能會講啲輕蔑嘅說話嚟將受害者嘅感受無效化,例如:「你癡咗線/唔好咁敏感啦/唔好咁偏執啦/我喺度講笑咋/我好擔心/我覺得你身體唔好...」等等[3]。
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格
政治事務
- 心理學家
拜仁·韋爾奇 喺佢2008年嘅書《混亂狀態:政治操縱與對美國思想的攻擊 》,裡面形容咗呢樣嘢喺現代傳播時代開始對美國政治裡面嘅普遍性。
- 《紐約時報雜誌》、《BBC》同埋《青少年時尚》雜誌嘅記者,仲有心理學家
拜仁·韋爾奇 、羅拔·費爾德曼 同埋莉雅·麥克艾拉斯 都形容當勞·侵喺第58屆美國總統選舉嗰陣嘅某啲行為仲有佢做總統嗰陣嘅舉動都屬於煤氣燈效應[30][33][34][35][36]。新聞學教授本·雅戈達喺2017年1月嘅《高等教育紀事報》裡面寫,由於特朗普嘅舉動,「加油」呢個詞語又再做咗熱門話題,佢話特朗普嘅「習慣性傾向講『X』,跟住喺往後嘅某個日子裡面憤憤不平。佢仲聲明話「我冇講『X』。實際上,我永遠都唔會發夢諗住講『X』,為嗰個術語帶嚟新嘅註解」[29]。
- 另外,宗派主義團體嘅領導者同埋追隨者都會利用煤氣燈效應嚟確保去整合任何可能偏離團體嘅成員[37]。
Remove ads
標記同認知方法
- 就好似
帕德里夏·伊文斯 所講,佢觀察到嘅操控者有7個「警告標誌」[38],佢認為有必要去了解呢啲警告標誌嚟方便喺嗰度去開始治療過程[38]:- 向受害者隱瞞訊息;
- 反擊訊息嚟符合操控者自己嘅觀點;
- 將啲訊息冷處理;
- 成日用講笑嘅形式嚟侮辱受害者;
- 阻止同轉移受害者對外界嘅關注;
- 將受害者嘅個人價值輕描淡寫(最小化);
- 透過逐漸削弱受害者同埋佢嘅思維過程嚟破壞受害者嘅心理認知。
- 心理學家
埃里諾·格林伯格 形容3種常見嘅煤氣燈效應方法:- 隱藏:操控者可能向受害者隱瞞或者掩蓋佢哋所做嘅事;
操控者唔會覺得咁樣係羞恥,反而會說服受害者去懷疑自己對件事嘅睇法,仲將個責任歸咎喺自己身上; - 不斷變化:操控者覺得有必要去改變受害者嘅某啲嘢。無論係受害者嘅衣著或者行為方式,佢哋都會希望受害者融入去自己嘅幻想裡面。如果受害者唔遵守嘅話,操控者可能就會說服受害者認為自己實際上唔夠好;
- 關係裡面嘅控制:操控者會希望完全咁控制住受害者,仲對佢擁有控制權。操控者喺呢種情況下,佢哋會試吓去將受害者隔離開佢嘅屋企人同埋其他朋友,嚟到方便淨係得佢哋先至可以影響到受害者嘅思想同行為。操控者會對受害者完全受自己控制嘅權力感同控制感非常之享受。
- 隱藏:操控者可能向受害者隱瞞或者掩蓋佢哋所做嘅事;
- 離婚程序教練
蓮茜·艾利臣 所形容操控者嘅最終目標係要令受害者去重新考慮自己嘅選擇仲質疑自己嘅理智,搞到佢哋對操控者更加依賴[39],喺裡面用嚟降低受害者自尊心嘅一種策略係操控者輪流交替咁無視同照顧受害者,嚟到令受害者降低對情感嘅期望,仲認為自己唔值得其他人去付出感情。
心理影響
一個人如果有意又重複噉對佢嘅目標實行煤氣燈效應,會對受操縱者造成各種嘅負面影響。首先,如果受操縱者真係信咗操縱者講嘅嘢,操縱者往往會喺段關係裡面攞到相當大嘅主導權,即係想像:「嗱~你知你自己唔識做決定㗎啦,等我幫你做啦!我都係為咗你好㗎咋!」呢啲咁嘅說話。呢啲情況亦都傾向會令受害者更加依賴操縱者,仲會對受害者造成以下嘅影響:
- 極度優柔寡斷,唔能夠自己去做決定;
- 硬係覺得自己做錯咗嘢;
- 成日都喺度道歉;
- 焦慮;
- 同屋企人、朋友或者伴侶少咗交流;
- 唔鍾意同操縱者以外嘅人建立關係;
一般認為,煤氣燈效應呢種行為嘅存在,就表示操縱者同受害者之間嘅嗰段關係非常之唔健康。好多心理學家都主張,一個人如果發覺自己身邊嘅屋企人或者朋友畀人用煤氣燈效應操控,就應該要考慮幫佢哋去尋求協助或者做心理輔導。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 流行樂隊史提利·丹喺佢2000年發行嘅專輯《Two Against Nature》入面演唱一首叫做《Gaslighting Abbie》嘅歌;
- 2016年嘅神秘同心理驚悚片《列車上的女孩》探索咗乘汽油對主角
瑞秋 嘅直接影響[30],講曾經身為暴力虐待者嘅瑞秋前夫湯姆 係受害者。瑞秋患咗嚴重嘅抑鬱症仲要酗酒,當佢飲醉嗰陣時,湯姆總係會話畀對方知話瑞秋做咗啲佢自己都唔記得好得人驚嘅事[40]。
Remove ads
睇埋
Remove ads
引咗
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