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自我意識(粵音:zi6 ngo5 ji3 sik1)係一種心靈或者心理狀態,指個個體意識到自己係一件獨立物體,有別於周圍環境以及第啲個體。若果話某個個體具有自我意識,即係話佢理解到自己係擁有思緒、感受、身體同經驗嘅實體。心理學同哲學等領域嘅學者廣泛認為,自我意識係「高層次」嘅認知能力,涉及對自我作出內省式嘅思考。

基本概念
自我意識係心理學同哲學當中經常探討嘅概念,泛指一種心靈狀態,個體能夠辨識到自己係一個獨立存在、同外界分開嘅實體,識得分清楚自己嘅思緒、感受同身體狀況,唔會將佢哋同周圍環境混淆。喺認知科學同相關學術領域之中,自我意識一般會當係自我概念嘅其中一個基礎組成部份—如果一隻生物具備自我意識,通常代表佢有能力用反省式角度去觀察自己,甚至理解同分析自己內在係以咩方式運作,思考例如我點解會噉思考、我依家係咩狀態等嘅問題[1][2]。
人類展現自我意識嘅方式有好多種。研究指出,出咗世 18 至 24 個月之後,多數BB 仔已經可以通過鏡測試,表示佢哋明白鏡中嘅影像其實就係自己[3][4]。除咗視覺上嘅識別之外,語言都係好關鍵嘅指標:人類會使用第一人稱代詞(例如我、在下)嚟講述自己嘅內在狀態,好似我好攰、我唔開心等等嘅語句,都反映講者有能力察覺自己內部感受。同時人類亦能夠反思過去嘅行為、為將來作出計劃,甚至構建屬於自己嘅身份認同。呢啲能力通常都被視為高度自我意識嘅外在表現[5]。
Remove ads
實驗研究
内文:鏡測試
鏡測試係一種用嚟研究動物嘅自我意識嘅實驗方法,最初由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至今已經成為動物認知研究之中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嘅實驗。測試嘅做法係將一個無害嘅標記(例如一笪顏色)加喺動物身體某個平時睇唔到嘅位置,例如額頭,然後俾一塊鏡畀佢。如果隻動物見到鏡中影像之後會試圖觸碰或者清理標記,佢就算係明白鏡入面嗰個係自己,亦即係通過咗鏡測試。
一般相信,能夠通過鏡測試嘅動物實係一定程度上有自我意識嘅:即係佢有能力將自己當成一個對象噉去觀察,意識到自己係一件獨立存在嘅物體,同環境或者其他動物分得開。實驗結果顯示,大多數動物物種都冇法通過呢個測試。到廿一世紀初為止,通過鏡測試嘅物種包括:人類、黑猩猩、大笨象、海豚、虎鯨等等。不過即使同一物種入面,唔同個體之間亦存在差異,例如有研究發現,大約 75% 嘅年輕成年黑猩猩會通過鏡測試,但年紀太細或年老嘅個體通過率就會下降。[6]
鏡測試受到廣泛採用,但亦不乏爭議。
Remove ads
神經研究
睇埋:鏡神經細胞
其他應用
科幻作品好多時會將自我意識描述成一種人類「特有」嘅特質,喺某啲作品之中,呢種特質甚至會賦予「人格地位」俾非人類嘅角色,即係例如如果機器、人工智能、外星生物,甚至某件物件「有咗自我意識」嘅話,讀者一般會假設佢將會被當成人類噉嚟對待——包括擁有類似人類嘅權利同慾望[7]。
有管理學等領域嘅研究指,討論領導能力嗰陣,要留意「自我」既有個人層面,亦有集體層面,而自我意識係領導能力嘅重要因素。[8]
睇埋
引咗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