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碩·牛頓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艾碩·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儒略曆1642年12月25號—1727年3月20號,格里曆1643年1月4號—1727年3月31號),係英國數學家、科學家同哲學家,同時係當時煉金術嘅熱衷者。佢喺1687年7月5號發表嘅《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嘅萬有引力定律同埋佢嘅牛頓運動定律係經典力學嘅基石。牛頓重同萊布尼茲各自獨立咁發明咗微積分。佢總共留低咗50幾萬字嘅煉金術手稿同100幾萬字嘅神學手稿。
有人認定牛頓為最偉大嘅科學家。佢嘅萬有引力定律係人類史上第一次將天上嘅運動同埋地上嘅運動統一起嚟,為日心說提供咗有力嘅理論支持,使到自然科學嘅研究最終擺脫宗教嘅枷鎖。
牛頓亦發現咗太陽光嘅顏色構成,重整咗世界上第一副反射望遠鏡。
由於發現咗引力,「Newton」呢個字成為量度力度嘅單位。
2005年,英國皇家搞咗一場「邊個係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嘅人」嘅民意調查,喺被調查嘅皇家學會院士同網民投票入面,牛頓畀人覺得比歐拔·愛因斯坦重有影響力[1]。
Remove ads
貢獻
睇埋:古典力學
「 | 如果我睇得更遠,係因為我企咗喺巨人嘅膊頭上面。 |
」 |
點評
早年生活
艾碩·牛頓喺1642年12月25號出世(根據當時英格蘭用嘅「舊曆」儒略曆,「新曆」格里曆係1643年1月4號[a]),佢喺林肯郡一條叫做伍爾斯索普嘅村莊入面嘅伍爾斯索普莊園出世。[3]佢爸爸(都叫艾薩克·牛頓)喺佢出世前三個月就死咗。牛頓係早產,佢係個好細粒嘅BB;佢阿媽漢娜·艾斯庫據說講過,牛頓可以塞入一個夸脫大嘅水杯入面。[4]
牛頓三歲嗰陣,佢阿媽再婚,同新老公巴納巴斯·史密斯牧師一齊住,將牛頓交俾佢外婆瑪格麗·艾斯庫(娘家姓布萊斯)照顧。牛頓好憎佢後父,仲因為佢阿媽再婚嘅事對佢有啲怨恨,呢一點可以喺佢19歲前寫嘅一份罪惡清單入面睇到:「曾經恐嚇史密斯爸爸同阿媽,話要燒咗佢哋同埋間屋。」[5]牛頓阿媽喺第二段婚姻中生咗三個仔女(瑪麗、本傑明同漢娜)。[6]
國王學校
由大約12歲到17歲,牛頓喺格蘭瑟姆嘅國王學校讀書,呢間學校教拉丁文同古希臘文,可能仲教咗佢好多數學基礎。[7]1659年10月,佢阿媽將佢由學校帶返伍爾斯索普。佢阿媽再次守寡之後,想叫佢做農夫,但係佢好憎呢份工。[8]國王學校嘅校長亨利·斯托克斯說服佢阿媽將佢送返學校。牛頓部分係因為想報復曾經蝦佢嘅同學,所以成為咗班上最叻嘅學生,[9]主要係靠整日晷同風車模型嚟出名。[10]
劍橋大學
1661年6月,牛頓入咗劍橋大學嘅三一學院。佢叔叔威廉·艾斯庫牧師曾經喺劍橋讀書,推薦咗佢入呢間大學。喺劍橋,牛頓一開始係以助學生身份入學,透過做僕人嘅工作嚟賺學費,直到1664年佢攞到獎學金,幫佢支付咗之後四年讀文學碩士嘅費用。[11]嗰陣時,劍橋嘅教學係以亞里士多德嘅學說為基礎,牛頓除咗讀亞里士多德嘅著作之外,仲讀咗啲較新嘅哲學家嘅作品,包括笛卡爾,同埋一啲天文學家嘅作品,好似伽利略同湯瑪斯·史特里特咁。佢喺筆記簿入面寫低咗一系列關於機械哲學嘅「問題」。1665年,佢發現咗二項式定理嘅一般形式,並開始發展後來成為微積分嘅數學理論。牛頓喺1665年8月攞到劍橋嘅學士學位之後冇幾耐,大學就因為預防倫敦大瘟疫而暫時關閉。[12]
雖然牛頓喺劍橋讀書嗰陣冇乜特別出眾,[13]但係佢之後兩年喺伍爾斯索普自修嗰陣,發展咗佢喺微積分、[14]光學同萬有引力定律方面嘅理論。[15][16]
1667年4月,牛頓返咗劍橋大學,同年10月佢當選為三一學院嘅院士。[17][18]院士需要受戒成為聖公會牧師,不過喺王政復辟嗰陣呢條規定冇咁嚴格執行,只要聲明效忠英格蘭教會就得。佢承諾話:「我會將神學作為我研究嘅對象,並會喺呢啲章程規定嘅時間(7年)到嗰陣接受聖職,或者我會辭去學院嘅職務。」[19]到呢個時候,佢都冇乜諗過宗教嘅問題,仲兩次簽名同意三十九條信綱,即係英格蘭教會嘅教義基礎。到咗1675年,呢個問題就冇得避,而當時佢嘅非傳統觀點就成為咗障礙。[20]
佢嘅學術工作令到盧卡斯數學教授艾薩克·巴羅好欣賞,巴羅當時想發展自己喺宗教同行政方面嘅潛力(兩年之後佢成為咗三一學院嘅院長);1669年,牛頓接替咗佢嘅位置,當時佢先攞到碩士學位一年咋。盧卡斯教授嘅條件要求持有人唔可以喺教會入面活躍——可能係為咗畀多啲時間做科研。牛頓認為呢一點應該可以豁免佢接受聖職嘅要求,而需要批准嘅英王查理斯二世都接受咗呢個論點;咁就避免咗牛頓嘅宗教觀同英國國教正統之間嘅衝突。[21]

劍橋大學嘅盧卡斯數學教授呢個職位仲包括教授地理嘅責任。[22][23]1672年同1681年,牛頓出版咗一本經過修訂、校正同修改嘅《地理學通論》,呢本地理教科書最早係1650年由已故嘅伯恩哈德·瓦倫紐斯出版。[24]喺《地理學通論》入面,瓦倫紐斯嘗試建立一個理論基礎,將科學原理同地理學嘅古典概念連結起嚟,佢認為地理學係一種科學同純數學嘅混合體,用嚟量化地球嘅特徵。[22][25]雖然唔清楚牛頓有冇真係教過地理,但係1733年嘅杜格代爾同蕭嘅英文譯本就話牛頓出版呢本書係畀學生喺佢講課嗰陣閱讀。[22]有啲人認為《地理學通論》係古代同現代地理學傳統嘅分水嶺,而牛頓參與之後嘅版本被認為係呢本書能夠留下持久影響嘅一個重要原因。[26]
牛頓喺1672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27]
晚年
牛頓爵士成世人都係單身貴族,佢响1727年3月20號(格里曆:1727年3月31號),喺倫敦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四歲,死後响西敏寺舉行國葬,係英國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嘅自然科學家。
睇埋
參考
文獻
- Ball, W. W. Rouse (1908). A Short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Dover. ISBN 978-0-486-20630-1.
- Gjertsen, Derek (1986). The Newton Handbook.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ISBN 0-7102-0279-2.
- Katz, David S. (1992). "Englishness and Medieval Anglo-Jewry". 出自 Kushner, Tony (編). The Marginalization of Early Modern Jewish History. Frank Cass. pp. 42–59. ISBN 0-7146-3464-6.
- Levenson, Thomas (2010). Newton and the Counterfeiter: The Unknown Detective Career of the World's Greatest Scientist. Mariner Books. ISBN 978-0-547-33604-6.
- Manuel, Frank E. (1968). A Portrait of Isaac Newton.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 Numbers, R. L. (2015). Newton's Apple and Other Myths about Sc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91547-3. 原先內容歸檔喺8 July 2023. 喺7 December 2018搵到.
- Stewart, James (2009). Calculus: Concepts and Contexts.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0-495-55742-5.
- Westfall, Richard S. (1980). Never at Re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27435-7.
- Westfall, Richard S. (2007). Isaac New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1355-9.
- Westfall, Richard S. (1994). The Life of Isaac New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47737-6.
- White, Michael (1997). Isaac Newton: The Last Sorcerer. Fourth Estate Limited. ISBN 978-1-85702-416-6.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