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設計思維粵音:cit3 gai3 si1 wai4)係指做設計嗰陣用嘅一套思維方法。用設計思維諗嘢係一個反覆進行嘅流程[1][2],要不斷透過了解用家、挑戰既有假設、重新界定問題,目的係要搵出一啲初時未必即時諗到嘅策略同解決問題方案。設計思維結合咗思考模式、工作方式,同埋一系列實踐性質嘅方法[2]

設計思維嘅核心係要深入理解設計嘅目標群體,強調觀察同埋建立對用家嘅同理心。透過設計思維,設計師可以對問題本身同相關假設作出深入提問。呢種方法會用以人為本嘅角度構思問題,透過集思廣益產生多種構想,再配合手作原型同測試等實踐嘅步驟,逐步驗證概念。不過有關設計思維嘅具體內容,唔同設計派別嘅睇法都有啲唔同。

設計思維初頭係設計師用嚟設計產品服務等等嘅嘢,後來應用咗喺公司機構政府[3]。佢通常認為係2005年史丹佛大學開始[4][1],屬於美術設計嘅傳統;但係有學者指出其實係源自工程學,雛型喺1950年代已經喺史丹佛大學出現[5]

Remove ads

概念

設計思維同科學方法有少少似,都係有系統嘅問題解決方法,不過兩者喺出發點、重點、流程同目的等方面都有唔少分別。一般嚟講,設計思維係講以人為本,重視整體化觀察、理解用家,針對模糊嘅問題提出創新嘅解決方案;相比之下,科學方法就旨在探索現象之間嘅規律,強調驗證同客觀推理,建立可重複驗證嘅知識體系。

對於設計思維,有設計工作者就噉講[6]

「我諗嘢已經唔再係嘗試『唔畀個盒框住』,而係睇下個盒嗰啲邊位、又睇下啲角位、又揭下個蓋,甚至係撕開個條碼底睇下底下係乜。」

步驟

理論上,設計思維大致有以下呢啲步驟[7]

  • 同理心:即係設身處地噉去體會同理解其他人嘅感受;喺設計思維中,重點係以用家為中心,透過唔同方法(例如做訪問研究呀噉)去了解使用者,做設計嘅人可以由用家嘅角度出發,搵出佢哋真正遇到嘅問題同需要。
  • 定義需求:設計師跟住就要整理資料,將資料分類、刪減唔啦更嘅內容、探究內在原因,然後重新組合,令問題嘅定義變得更清晰。最後會用幾句簡單嘅說話,講出用家真正嘅需要。
  • 發想(Ideate):到咗發想嘅階段,就係要諗盡可能多嘅計,去解決定義好嘅問題。有人提議用「三不五要」原則嚟刺激創意
    • 三不:唔好打斷人、唔好批評人、唔好離題;
    • 五要:要承接他人嘅 idea、要畫圖、要唔怕荒謬、要多 idea、要幫啲 idea 攞個靚名。
  • 原型prototype):設計唔淨係靠諗,仲要落手整個原型出嚟;呢個原型可以係簡單模型、模擬畫面等等,目的係攞嚟俾團隊之間或者同用家溝通,等大家可以具體睇到個概念,思路會清晰好多。呢階段整出嚟嘅嘢,會用嚟做下一步測試。
  • 實測:最後一步係攞個原型去試用;可以睇吓使用者點樣用,觀察佢哋有咩反應、邊啲用得唔順、有咩建議。根據呢啲實際反應,再返去調整設計、甚至重新定義問題。透過測試,可以更深入了解使用者,設計出真正啱用嘅方案。
Remove ads

研究

睇埋:設計研究

有人主張要做到創新嘅設計,一定要對客戶同用家有同理心。設計師做研究,唔單只係想知道對方想要啲乜,仲想了解有咩方法可以令對方嘅生活或者工作更加方便、愉快,同埋點樣用科技幫助佢哋。所謂嘅同理設計英文empathic design)唔淨只講到人體工學上嘅舒適度,仲包括理解其他人心理情感上嘅需要包括對方做事嘅方式、行為背後嘅原因、思考方式、點樣感受呢個世界,仲要明白有啲乜嘢係對對方有意義嘅[8]

要深入了解用家嘅需要,同理心唔可以淨係靠想像,仲要靠實際接觸。訪問研究就係一種常見嘅方法。透過訪問,研究者可以用開放性噉發問,引導受訪者講解自己嘅體驗、感受同埋價值觀。收集到對話嘅內容之後,可以用主題分析嚟整理同歸納出有咩主題係重複出現嘅,從而搵出用家真正關心嘅問題。呢種方法唔單止幫助設計師掌握表面上嘅需要,仲可以揭示潛藏嘅動機同困難,令設計更貼地、更人性化。

睇埋

引咗

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