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ASCII(英文讀音:/ˈaski:/,全寫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中文叫美國訊息標準交換碼或者美國訊息交換標準代碼,係一套基於英文字母嘅7位元字符編碼系統,由美國標準協會 ASA(今日嘅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 [1])制定,名義上係交換碼,實際上亦都好多時當內碼用。1963年出第一版[2],1967年有個主要更新[3],最後一次更新喺1986年[4]。
ASCII總共有128個字元,當中33個定義咗係非顯示控制字元,但好多已經唔再用,94個係可顯示字元,剩低嘅1個係空格,有啲模稜兩可,曾經可以當成控制字元,用嚟將印表機嘅印頭向前推一格,但係而今通常當佢係可顯示字元,用嚟顯示睇唔到嘅空格。
應用
因為 ASCII 係7位元編碼而一般電腦用嘅係8位元嘅位元組,位元7(即係第八位元)原則上係冇意義嘅空位;以前用串行埠做傳輸嗰陣,好多時會當奇偶檢驗位咁用,亦即係位元7嘅數值唔一定係0,而係按其他位元嘅數值而可能係0或者係1[5]:86,即係實係傳輸用嘅數值好多時並唔係0-127,而係用哂0-255。
編碼表
下面寫嘅編碼,標題用嘅0-F係十六進制,每個字元最底寫嘅係對應嘅十進制數值:
Remove ads
睇埋
- ISO/IEC 646
- ISO/IEC 2022
- ISO/IEC 8859
- ISO/IEC 10646
- Unicode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