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哆啦A梦电影作品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多啦A夢電影作品》(日語:ドラえもん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4月21日) |

原本設定「僅此一次」,不過因為受到諸多好評,而且藤子·F·不二雄本人也很喜歡這種故事格局,較能容納短篇故事中難以表達的情節、內涵,因此從1980年開始,固定於每年春季發行1部(包括漫畫版、電影版、併映作品)。本系列每年都維持數百萬的觀影人數、數十億日圓的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數於2013年正式突破1億人,是全球最高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系列。目前票房收入最高、觀影人數最多2D電影是2018年《大雄的金銀島》,53.7億日圓、470萬人。至今全部(含3D和副篇電影)已有66部電影,主篇電影共有43部。
Remove ads
沿革
作品大多先在日本的《快樂快樂月刊》刊登長篇漫畫版後,以其為藍本改編成電影(《大雄的平行西遊記》除外),並由東寶株式會社發行。角色设计与美術設定是各个作品分别进行的。1996年藤子·F·不二雄逝世後,便改由他的弟子及藤子Pro繼續創作發行,至2004年為止一共發行了24本大長篇漫畫與25部電影。2004年《大雄的猫狗时空传》是大山版的最後一作。2005年,動畫版本從大山版過渡到水田版,聲優陣容和畫風皆有巨大的改變,由於工作人員太過忙碌,為了因應變化並給活躍多時的電影製作團隊休息,該年便暫停推出。自2006年《大雄的恐龍2006》開始,以水田山葵為首的新聲優陣容接替大山羨代為電影配音,此後持續推出,此時期除了新的大長篇之外,也會重製舊作。本系列至今曾暫停2次,分別為2005年(動畫版換代)和2021年(因疫情延映)。由於每部劇場版固定都會有主角之一的野比大雄,因此每部劇場版的標題都會有「大雄與」或「大雄的」(STAND BY ME 哆啦A夢系列除外)。
Remove ads
主篇電影
日本國内票房,1999年前為配給收入,2000年後為興行收入。 ※片名標粗體,表示重製版。
Remove ads
附篇電影
- 1980年—2004年(大山時期),某些主篇電影會在放映完畢後,緊接著播出半小時左右的附篇電影,大多以多啦美、多啦A夢族為故事主角,總計21部(不計入姐妹作品)。
- 1981年8月《我是桃太郎的什麼人》,出現了其他藤子漫畫的人物,此外再無姐妹作品角色在附篇電影出場。
- 2006年起(水田時期)不再有附篇電影。
3D電影
2014年3D電影《STAND BY ME 哆啦A夢》,日本票房高達83.8億日圓,台灣票房高達2.6千萬新台幣,中國大陸票房高達5.3億人民币。本片的香港配音版是已故資深配音員林保全的遺作。由於本片性質特殊,目標受眾、劇情設定、票房收入和觀影人數無可比性,一般不列入大長篇系列作品。
開場
- 序幕:片頭曲播放前戲碼,其中的慣例(大雄大喊「哆啦A夢~」)為本系列重要特色。
Remove ads
其他
- 每年3月上映,8月發行影碟。(大部分情況)
- 最早於1982年暑假在電影院以《八寶叮噹》名義上映《大雄的恐龍》。
- TVB於1986年以《叮噹勇鬥鐵人兵團》名義在翡翠台首播《大雄與鐵人兵團》。及後於1989年播出《宇宙小戰爭》、《叮噹魔域恐龍》和《叮噹大魔境》及1990年播出《叮噹海底鬼岩城》和《叮噹魔界大冒險》。這六部作品均由電視版主角初代聲優配音,亦即林保全、曾慶珏、孫明貞、馮志潤和方煥蘭。
- 1992年,香港星光娛樂/安樂影視曾以片名《叮噹:西遊記》推出正式授權版本的錄影帶和鐳射影碟,此作並沒有在電視上放映。此片「叮噹」一角由1991年至1992年香港電視動畫版聲優郭立文擔演。其他主角之配音員亦邀請了其他 TVB 配音員參演,包括袁淑珍、盧素娟、林丹鳳、馮錦堂等,惟並不依當時電視版的安排,亦有一人分飾數角的情況。
- 1993年至1995年間,一家名為「歷紹行有限公司」的發行商一口氣將《大雄的恐龍》至《夢幻三劍士》(《西遊記》除外)發行成錄影帶和鐳射影碟,此版本中的「叮噹」依然由林保全聲演,而其他主角都由非電視台、「自由身」配音員擔任。其中,《夢幻三劍士》以《叮噹魔域三劍俠》名義在1994年底至1995年初上映。
- 《創世日記》至《南海大冒險》沒有上映或發行任何影碟。
Remove ads
- 從2001年上映《太陽王傳說》開始,每年上映一部作品(其中《宇宙漂流記》和《新宇宙開拓史》沒有依序上映),上映進度比日本晚1~3年。2010年起,開始緊貼日本並保持於同年暑假上映。這些公映版本的主角及主要配角普遍會邀無綫電視粵語配音組之常任配音員參與配音,此慣例直至2021年的《STAND BY ME 多啦A夢 2》中斷,現象更延續至2024年的《大雄的地球交響樂》。
- 2003年至2007年期間,TVB 播映的《多啦A夢》電影(《惑星之謎》至《夢幻三劍士》、《宇宙漂流記》至《風之使者》)延續了80、90年代的傳統,直接向日本買片和自行譯製,所以這段期間在電視上播映的電視版都是TVB製作的版本,由電視台配音組參與配音(常駐角色均採用當時電視版的配音員)。其中《惑星之謎》至《夢幻三劍士》均有收錄影碟,當中電視首播版的《天方夜譚》和《雲之國》小夫一角因為黃鳳英休假而改由林丹鳳代配,在發行的影碟版本則由黃鳳英重配,故這兩部作品其實存在對白相同、但演員不同的兩個版本。
- 2021年4月上映的《STAND BY ME 多啦A夢 2》為2001年以來首次採用非現役無綫電視粵語配音組之常任配音員為主角聲演的公映版本。同年8月,TVB安排播映本作,恢復了昔日的配音安排,由現任完整多啦A夢聲優陣聲演。
Remove ads
第1部到第17部皆由武田鐵矢作詞(1984年第5部《大雄的魔界大冒險》除外),但藤子·F·不二雄逝世後,武田宣布由於「藤子老師」已逝,因此主動引退哆啦A夢電影的作詞工作。第18部以後,每回電影就請不同的藝人作詞。不過,在2010年哆啦A夢電影30週年之際,武田鐵矢再度獲邀為電影《大雄的人魚大海戰》插曲〈來自遠洋的你〉填詞及演唱。武田本人表示,最喜歡的主題曲是1985年第6部《大雄的宇宙小戰爭》的〈少年期〉,也是藤子·F·不二雄喜歡的曲子。
自1989年《大雄的日本誕生》起,每部電影上映時都會送「入場者恆例禮品」。《大雄的日本誕生》到《大雄的宇宙漂流記》禮品都是單色,2000年《大雄的太陽王傳說》以後變成彩色。
1999年《大雄的宇宙漂流記》以後的每部電影都有一個宣傳標語,點出電影欲傳達的主旨。
大部分情況下,中文地區引進《多啦A夢》電影的時候,都會在海報或預告片翻譯日本原裝標語。
香港及中國大陸上映《多啦A夢》電影多時都會獨創原創口號。香港原創標語通常直接呼應電影題材甚至貼地或彰顯粵語以及香港中文特色,至於中國大陸則常以回家或童年作包裝設計標語。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