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国演义 (电视剧)
一部1994年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國演義》是一部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改编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电视剧计划中的第三部,前两部先后是《西游记》和《红楼梦》。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於1990年開始製作,1994年播映,耗資1.7億元人民幣,群众演员動員中国人民解放軍10万人以上。該電視劇曾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优秀连续剧、优秀男演员、优秀美术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剧、金龙奖等奖项。《三国演义》一经播出,全国收视率达47%。
亞洲電視购买了该剧香港播映权,改名《三国演义超智版》,在本港台以香港粵語配音播出,並請來馮兩努為劇集主持點評節目《三國啟示錄》,幫助觀眾理解名著。台湾中天电视和中国电视购买了该剧台湾播映权。日本NHK卫星第2频道购买了该剧日本播映权,以日本语配音播出。
Remove ads
剧情
本剧描述了从公元八八年汉和帝登基以后开始,以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群雄逐鹿,到赤壁鏖战后三国鼎立,最后公元二六六年晋武帝登基、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具体战役以黄巾之乱为开始,以最后一幕司马炎受禅登基为结束。涵盖了《三国演义》整部小说,时间跨度长达178年之久。
目录

全剧共分5季84集,涵盖了整部小说,剧中多数场景逼真、宏大、嚴謹,是当时电视界的大制作。为拍摄该剧電視劇動員了解放军官兵飾演劇中的士兵,动用群众演员40万人,建成影视基地两座——无锡影视基地和涿州影视城[1][2]。
播映及反响
《三国演义》在1995年1~2月春节期间在中国大陆放映时,月收视率达到29.8%和28.4%,仅次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几场大型文艺晚会如1995年春晚等。[4]
1994年8月,泰国第9电视台开始独家首播《三国演义》,甚至早于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放映期间深受观众喜爱,收视率已达到或超过港台武打片和美国好莱坞片。11月,电视台应观众要求,将播映频率从每周两集增加到每周三集。[5]
1996年,美国电视台也放映了《三国演义》的英文字幕版本,引起轰动。同年10月25日播毕后,美国民众盛赞“该剧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场面宏大、演技高超、真实感人”,并对配备英文字幕十分赞赏,认为翻译工作十分不易。[6]
Remove ads
制作人员
- 总制片人:任大惠
- 总导演:王扶林
主要演员
注:粗体字为该剧中各单元部分的主要角色。
蜀漢
吴
|
魏
|
Remove ads
|
|
Remove ads
因剧中战争场面众多,剧组动员了大量军人参加表演。参与拍摄部队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39811部队;北京军区52854部队、51056部队;南京军区83226部队、83235部队、83422部队;成都军区77226部队[7]。
配乐
该电视剧的音乐由著名音乐家谷建芬、李一丁和王宪作曲,著名文学家王健作词。
製作費用
《三國演義》耗資1.7億人民幣製作,是中國歷史上耗資最多所製作的電視劇。近1亿元用于建造拍摄基地,7千萬元用於拍摄工作。製作工作的最初是於涿州搭建中國两座最大的摄影棚,每座面积为1,200平方米,两棚總共耗资約4千萬元;於无锡的“唐城”和“汉城”則共约耗资兩千萬元;於无锡的“吴王宫”、“水寨”及“甘露寺”等,耗资逾1亿元;於涿州的“汉城墙”、“街道”及“铜雀台”則耗资約3千萬元;此外,服装1千余种、3万多套,耗资约5百万元;道具近7万余件,耗资约7百万元。
《三國演義》包含了三國歷史上其中三场場面宏伟壮观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及彝陵之战;以於1992年6月拍摄的官渡之战为例,就动用了一师的兵力,耗资約40万元。在製作赤壁大战的战争场面和错综复杂的水战及火烧战船的拍摄难题,特別組織了特技美工组。特技美工组参照了實際環境的数据,以8:1或12:1的比例缩小微細地製作了14艘模型戰船、150顶军帐、水窑、点将台、寨门10座、草人4千个、将士(石膏人)1千5百个、军旗兩千面、粮仓30座及曹营水陆寨各一座,仅此一项耗资几十万元[8][9]。
網絡模因文化
在第69集中,諸葛亮(唐國強飾)與王朗(董驥飾)對陣中的對白被許多bilibili網友改編鬼畜視頻,多為唱歌型的作品,也有RAP型作品,這種類型的作品至今在该网站的投稿數量已超過百部[10]。另外,第71集诸葛亮城楼弹琴退敌(空城计)的部分也经常被制作成音MAD作品。
外部链接
节目变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