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英語:Department of Consular Affair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加挂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Center for Consular Assistance and Protection)牌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接领导的工作机关。[1]
Remove ads
机构沿革
外交部领事司前身是外交部办公厅签证处。1954年11月开始筹组领事司。1955年1月,领事司正式成立,下设一科(亚非侨务)、二科(欧美大侨务)、三科(护照签证)、四科(综合和外事管理)4科。1957年,精简为一科(国外侨务)、二科(国内侨务)、三科(护照签证)3个科。1960年代初,各科改称为处,仍维持3个处。1969年,领事司并入礼宾司,领事业务由礼宾司下辖护照签证组负责。1970年,外交部新成立领事条法司,下设一组(领事侨务组)、二组(护照签证组)、三组(条法组)3个组。[2]
1972年,外交部恢复领事司建制,下设一处(国外侨务处)、二处(国内侨务处)、三处(护照签证处)。1974年,调整为4个处:一处(亚非侨务处)、二处(欧美侨务处)、三处(护照签证处)、四处(国内侨务处)。1982年7月,增设五处(综合研究处)。1986年1月,三处分设为2个处:三处(本国人护照签证处)和六处(外国人签证处)。1990年5月,三处(本国人护照签证处)分设为2个处:三处(护照处)、七处(出国签证处)。1991年5月,四处部分公证认证业务划归三处。1992年4月,公证认证业务单独设立八处(认证处)。[2]
1995年,领事司成立电脑信息培训中心。1998年改组为九处(信息技术处)。2006年5月,设立十处(领事保护处)。2007年8月,十处升格为领事保护中心。[2]
Remove ads
工作职能
外交部领事司主要按照国务院和外交部给其确定的工作范围,负责办理以下各项工作[1][3][4]:
- 负责领事工作,办理中外领事关系事宜;
 - 负责颁发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护照;
 - 负责领事公证认证、签证工作;
 - 管理外国领事机构;
 - 协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有关刑事、民事案件的处理和对外交涉工作;
 - 承担海外侨务工作;
 - 会同处理移民事务;
 - 承担领事保护和协助工作,拟订领事保护和协助政策规定,发布领事保护和协助预警信息;
 - 指导驻外外交机构和地方外事部门相关业务。
 
组织结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
- 亚非领事处
 - 欧美大领事处
 - 护照处
 - 国内领事处
 - 综合处
 - 来华签证处
 - 出国签证处
 - 认证处
 - 信息技术处
 - 领事保护中心
 - 领事司办公室
 
 
历任司长
- 张灿明(1955.01-1957.06)
 - 秦力真(1957.06-1962.01)
 - 柳雨峰(1962.01-1964.02)
 - 徐晃(1964.04-1970)
 - 张灿明(1971.09-1972.01,领事条法司司长)
 - 秦力真(1973.09-1974.07)
- 高世坤(1976-1978.06,代司长)
 
 - 赵政一(1978.06-1978.08,未就任)
 - 张灿明(1978.09-1980.10,部长助理兼领事司长)
 - 聂功成(1980.11-1983.11)
 - 刘庆有(1984.04-1984.11)
 - 田丁(1984.11-1986.11)
 - 聂功成(1986.11-1989.11)
 - 纪立德(1989.11-1992.05)
 - 张宏喜(1992.05-1997.07)
 - 彭克玉(1997.07-1999.04)
 - 钟建华(1999.04-2001.12)
 - 罗田广(2002.03-2005.11)
 - 魏苇(2006.04-2009.10)
 - 黄屏(2010.05-2015)
 - 郭少春(2015-2019)
 - 崔爱民(2019-2021)
 - 吴玺(2021-2024.4)
 - 龙舟(2024.10-)[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