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2年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52年10月10日至20日在台北阳明山召开,出席代表175人,连同列席人员近500人。該次大會针对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党内外变局而召开,是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败、退守台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坚持反共的立场。國民黨總裁蒋介石作政治报告,指今后“复国建国”的努力方向就是“彻底摧毁共匪的阶级斗争和唯物史观”,建立“复兴革命”的基础。蒋介石还在大会上发表了《反共抗俄基本论》,并把它作为今后国民党思想言论及行动上遵循的准则。大会接受蒋介石这一主张,并通过了《反共抗俄时期工作纲领》。
大会对党章作了较大的修正。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总章修正案》、《中国国民党政纲案》等议案。大会将党的“总章”修正为“党章”,在第一章总纲方面,增列五条,关于党的制度方面,将中央党部原设之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合并改为中央委员会,而中央党部则另设评议委员,其人选由国民党总裁指定,然后由大会通过。时任总统蒋中正连任中国国民党总裁[1]。
大会通过由蒋介石指定任吴稚晖、于右任、钮永建等四十八人为中央评议员,推陈诚、蒋经国、张其昀、谷正纲等三十二人为中央委员,推郑介民等十六人为候补中央委员。
大會宣言回顧二戰結束到國共內戰後的局勢,指稱中國大陸在共產政權下出現政治高壓、經濟社會動員與飢荒等問題,並將其置於冷戰格局與蘇聯擴張背景中加以解讀,同時自我檢討戰後建設與守土失利,主張以「重振革命」與制度改造回應。宣言定位臺灣為「反攻復國」與制度示範基地:推進土地改革、工業化與社會均衡,擴大地方自治與民主實踐,強化國防與動員。對內提出三項取向:維護中華文化與社會倫理、落實憲政民主、透過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促進共享;對外則支持聯合國集體安全,倡議與民主國家及亞洲民族合作,反對依賴或孤立,避免以世界大戰解決中國問題。宣言呼籲海內外力量團結,與大陸民眾「內外呼應」,期以政治、社會與軍事並進的方式恢復主權、保障人權,並以此作為區域穩定與國際和平的途徑[2]。
Remove ads
七届一中全会
1952年10月23日,国民党在台北阳明山举行七届一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央委员会组织大纲》,推选陈诚、蒋经国、张道藩、谷正纲等十人为中央常务委员。[3]
七届二中全会
1953年5月5日-7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七届三中全会
1953年11月12日-14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三中全会。
’七届临时全会
1954年2月15日-16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临时全会。
七届四中全会
1954年8月2日-5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四中全会。
七届五中全会
1955年3月1日-3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五中全会。
七届六中全会
1955年10月3日-6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六中全会。
七届七中全会
1956年5月5日-8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七中全会。
七届八中全会
1957年3月4日-7日,国民党在台北举行七届八中全会。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