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生代鸟类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生代鸟类列表
Remove ads

中生代鸟类列表是所有隶属鸟翼类演化支(广义上的鸟类)的中生代恐龙的综合列表,其中既包括所有被学界普遍接受的属,亦包括疑名裸名、有效属的次异名以及曾被认为属于鸟翼类,但后来被重新归入其它类群的属。

Thumb
图中为热河群发现的三种反鸟类,从左到右依次为长翼鸟渤海鸟鹏鸟

注:带问号(?)的属在主流观点中属于非鸟类恐龙,仅在个别研究中被归入鸟翼类;带星号(*)的属则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从中生代存活至新生代

范围和术语

目前没有正式或规范的中生代鸟类列表,但较完整的列表包括霍兹的中生代恐龙列表[1]、莫利纳-佩雷兹和拉腊门迪的兽脚类列表[2]和米奇·莫蒂默的兽脚类数据库[3]。史前鸟类列表一般很少见,但兽脚类数据库的“非蜥臀目分类单元和基干蜥臀目”部分就是一个例子[4]

命名惯例和术语遵循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本列表使用的术语包括:

  • 次异名:用于描述同一分类单元的旧名。若有两个或多个属被正式指定且模式标本均被分配到相同的属,首先公布的名字(按时间顺序)为首异名,其他名字则属于次异名。首异名通常都被正式使用,除非ICZN有特别的决定,而次异名则不可以被再次使用,就算是弃用名也是如此。次异名往往是主观的,除非所描述的属都是基于同一标本。
  • 裸名:属于已经发布,但未被ICZN的标准正式公布的名字。裸名都是无效的,因此裸名不会被写为斜体并作为一个适当的通用名。如果名字后来正式公布,那该名字就不会成为裸名并会在此列表中写成斜体。通常情况下,用于描述同一标本的正式公布名字会与裸名区分开来。
  • 复名:是指已经正式发布,但已被用在另一分类单元的名字。第二次使用的名字会变成无效(因为后续用途)而需要重新命名。复名不属于正式属名。
  • 疑名:用于描述没有单独鉴别特征的化石的名字。鉴于将某个属认作疑名可能是非常主观且有争议的做法,条目中将尽量避免使用该术语。
Remove ads

A

Thumb
鸟龙鸟复原图

B

Thumb
短嘴鸟复原图

C

Thumb
尖嘴鸟复原图
Remove ads

D

E

Thumb
始孔子鸟复原图

F

Thumb
福建龙复原图

G

Thumb
国家自然博物馆甘肅鳥化石

H

Thumb
中国古动物馆红山鸟化石

I

Thumb
伊比利亚鸟复原图

J

Thumb
雅努斯鸟复原图

K

Thumb
克孜勒庫姆鳥复原图

L

Thumb
勒库鸟复原图

M

Thumb
妙阿尔刻鸟复原图

N

Thumb
纳瓦鸟复原图

O

Thumb
奥斯特罗姆龙复原图

P

Thumb
微鸟复原图

Q

R

S

Thumb
国家自然博物馆会鸟化石

T

Thumb
飛翔鳥的肱骨

U

V

Thumb
维加鸟复原图

W

Thumb
韦氏鸟复原图

X

Thumb
天宇自然博物馆晓廷龙化石

Y

Thumb
雅尾鹓鶵复原图

Z

裸名

异名

始祖鸟的异名
  • 古鸟 Archaeornis
  • 神秘鸟 Griphornis
  • 神秘龙 Griphosaurus
  • 侏鸟 Jurapteryx
潜水鸟的异名
  • 副斯堪尼鸟 Parascaniornis
丽鸟的异名
  • 丽鸟 "Bellulia"(复名)
弯齿鸟的异名
  • 弯齿鸟 "Camptodontus"(复名)
孔子鸟的异名
  • 锦州鸟 Jinzhouornis
大洋鸟的异名
  • 海鸟 "Pelagornis"(复名)
始鸬鹚的异名
  • 拟塍鹬 Limosavis
黄昏鸟的异名
  • 白垩鸟 Coniornis
  • 哈格鸟属 Hargeria
  • 贼鸟 Lestornis
鱼鸟的异名
  • 安吉莉娜鸟 Angelinornis
  • 微蜥 Colonosaurus[d]
  • 镰鸟 "Plegadornis"(复名)
热河鸟的异名
  • 神州鸟 Shenzhouraptor
辽西鸟的异名
  • 凌源鸟 Lingyuanornis
胁空鸟龙的异名
  • 胁空鸟龙 "Rahona"(复名)
会鸟的异名
  • 二指鸟 Didactylornis
  • 沈师鸟 Shenshiornis
擅攀鸟龙的异名
  • 树息龙 Epidendrosaurus
细弱鸟的异名
  • 河北鸟 "Hebeiornis"(裸名)
燕鸟的异名
  • 异齿鸟 Aberratiodontus
  • 始鸟 Archaeovolans

其它

注:以下各属曾被认为属于鸟类,但在后续研究中被归入其它类群:

复名

异名

参见

参考资料

注脚

  1. 已知最古老的有着愈合尾综骨的鸟类[5]
  2. 202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其属于擅攀鸟龙科[6]
  3. 最初被描述为一种生活在三叠纪的鸟类[7],但更有可能是数种脊椎动物化石组成的嵌合体[8][9]
  4. 其化石最初被认为来自某种海生爬行动物[10],后来确认属于鸟类[11]
  5. 最初被描述成一种鸟类,后来被重新归入弓鲨目[12]
  6. 最初被当成鸟类,后被归入美颌龙科,2025年的研究则将其归入自己的中华龙鸟科[13]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