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龍城市政大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龍城市政大廈(英語:Kowloon City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龍九龍城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於1988年落成啟用,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設有街市、公共圖書館及體育館設施,地址為衙前圍道100號,兩側分別為侯王道及衙前塱道。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1月22日) |


Remove ads
歷史
九龍城市政大廈前身為1951年建成的九龍城街市,以及與相鄰的熟食市場及小販市場,佔地4,756平方米[1]。為取締衙前圍道、侯王道及衙前塱道一帶的小販,以及盡用土地資源,香港市政局及市政總署同意重建上址,興建一座市政大樓[1]。該計劃於1967年列入工務工程「丙類工程項目」,並於1971年升級至「乙類工程項目」作規劃設計[2]。局方委派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整個項目設計[3][4]。
1980年7月,巴馬丹拿應市政局要求呈交設計草圖[1]。整座市政大廈共有五層,除設有街市、熟食市場及垃圾收集站外,亦附有室內運動場、市政部門辦公室及公眾廁所及浴室[1]。該方案於7月15日獲局方工務工程委員會通過,但委員同時要求增建樓層及太陽能熱水器[5]。市政總署經研究後,認為前者的不確定因素太多,難以設計合適的地基,以及後者影響到啟德機場的飛機降落,所以同年8月否決提議[6]。另外運輸署於同年9月接納時任市政局議員何楊展翹的建議,分別在南角道、賈炳達道及衙前塱道改為單線行車以改善交通[7]。
1984年3月,市政總署於1983年底重新審視方案後,向市政局提出修改九龍城市政大廈方案[8]。當中地下及1樓為街市,2樓部分為熟食中心、小型圖書館及辨公室,另外一部分及3樓則用作設有空氣調節的室內體育場[8]。修改後的方案取消了公共浴室及部分熟食攤位,造價預計6,510萬港元[8]。
1988年5月20日,時任市政局局長霍士傑率領全體議員參觀九龍城市政大廈[9]。最終市政大廈於1988年7月8月啟用,由時任市政局議員陳子鈞主持揭幕儀式[10]。
Remove ads
設計
九龍城市政大廈由 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呈長方形,由中間橋樑式建築貫通兩座相似的建築組成[11]。整座建築下部分以方形小柱承托,以便遮擋陽光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上部分則設有兩排雙層隔音玻璃圓窗,隔絕附近原啟德機場的飛機噪音[11]。
大廈內部主要以磁磚鋪設的電腦圖案及及顏色,區分各樓層的功能[12]。當中地下濕貨街市以藍色磁磚砌成蘋果、菜葉、魚類及雞鴨圖案﹔一樓以紅色磁磚砌成肉類、衣服的大型圖案表示肉類及乾貨攤位﹔二樓則以綠色磁磚砌成書籍、籃球圖案,以柔和色調表達文康及體育設施[12]。兩座大樓之間的橋樑式建築的花園,則以磁磚鋪成垂柳植物裝飾牆壁[12]。
設施
- 九龍城街市
- 九龍城公共圖書館
- 九龍城體育館(設有可提供2個籃球場/1個排球場或8個羽毛球場的多用途主場、多用途活動室、壁球室和2個乒乓球室)
軼事
未來發展
早於2014年,九龍城的「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發布最終研究報告[14],內容建議重建九龍城市政大廈及李基紀念醫局所處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15]。2022年,市區重建局公佈新綜合政府大樓的初步設計,打算利用賈炳達道公園的部份用地重置以上設施,大樓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並指不會高於毗鄰的九龍城廣場私人重建項目[16]。
交通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