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球上巨大的鹽水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洋
Remove ads

大洋,是地球海洋的主体,为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其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潮汐系统。大洋的水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少。世界上的大洋共有5个,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1][2]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1%[3]-72%的表面積(~3.6×108平方公里),可以分為數個主要的洋及一些較小的海。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洋中,但海洋学者認為人類只探索了海洋中的5%[3]。海洋的總體積約13億立方公里(3.1億立方英里)[4],平均深度約3,682米(12,080英尺)[5]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成份,也是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起源,是碳循環之一,也影響氣候天氣形態。海洋是23萬已知物種棲地,而大部份的深海都尚未探索過。估計會有超過200萬種海洋物種[6]地球上海洋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Remove ads

地球上的大洋

大洋分界

更多信息 模型 ...

雖然海洋常被敘述為數個個別的大洋,但組合起來是一個整體的、相連通的鹹水體,有時稱為世界洋[8][9]。海洋是一個整體,各海洋之間可以較容易自由交換流通的概念是海洋學的重要基礎[10]

大洋主要的分界是依部份的,許多的群島,以及其他準則,可以參考以下的表。以下的洋是依五大洋來分類,依大小由大到小排序[11][12]

更多信息 名次, 海洋 ...
Remove ads

基礎資料

更多信息 洋别, 实际面积(平方千米) ...

洋流

海裡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墨西哥灣流,最狹窄處也寬達50哩,流動時速可達4哩,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橫過北大西洋,調節北歐氣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類似的暖流,從熱帶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氣溫

盛行風是使海流運動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於同樣原理,兩極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達赤道時,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隨著表面海流流向兩極的暖水。

島嶼與大陸的海岸,對海流也有影響,不是使海流轉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過一般來說,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個海洋盆地向四周環流的。由於地球自轉所產生的科氏力影響,北半球的海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則相反。

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外的海洋

有一部分證據表明,海洋也存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18]

Thumb

古時人類曾認為月球表面上較暗的部分是海洋,故稱之為月海,事實上至目前為止未曾在月面上發現液態

火星上可能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海洋,但对此今天还没有完全的定论。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很有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其表面的冰层虽然有十多公里厚,但冰层下有流水几乎已被证实。木卫四(卡利斯托)可能也完全被海洋覆盖。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特里顿)的表面完全被一层冰覆盖。其冰层下可能已经没有流水了。

太陽系外行星中,也有一種假設表面完全被液態水覆蓋,而沒有陸地的海洋行星

参阅

“洋”的其他含义

注释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