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牛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牛圖為唐代畫家韩滉的作品,是現時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為題材的紙絹畫。[2]五牛圖先後被宋高宗趙構、元人趙伯昂、趙孟頫及清代皇帝乾隆收藏,乾隆一直將五牛圖收於紫禁城內,直至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五牛圖下落未明一段長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五牛圖才出現在香港的一個拍賣會上,最終由中方以6萬港元購回[3],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註 1]之一,被譽為「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五牛圖》為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韓滉所畫,圖為設色紙本,紙質為麻紙,長20.8公分,總寬139.8公分,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紙質動物畫作[4],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此圖卷從右至左,一字排開,畫了五頭姿態各異的牛,圖畫中除了五頭牛外,只有一小叢荊棘,沒有其他任何襯景,以這種完全突顯主題的方式來構圖,極其大膽,充份顯示韓滉高超的寫實描繪能力。
Remove ads
作品
韓滉筆下的五牛造型非常準確,筆法簡潔老練,線條勁健有力,將五頭牛不同的體勢姿態,筋肉骨髂,肌理皺摺,甚至口鼻細毛都作了精細的刻畫,生動入微。尤其對五頭牛不同情緒神態的刻畫格外傳神,如畫中最右的一頭老黃牛正伸長脖子倚著荊棘蹭癢,露出舒適愜意的眼神,加之牛角呈彎月狀,將老黃牛酥癢的表情刻畫入骨。又如圖面最左邊那頭佇立不動的牛, 可以看到牠的表情鬱悶,炯炯牛眼似乎正瞪著看畫的人;牛角朝前,有股隨時要鬥爭撒牛氣的倔態。仔細一看,這頭牛的頭上正套著繮繩,是圖中唯一被拴束的牛,其鬱悶心情不難理解。[1][4]《五牛圖》達到了神形兼備的高超藝術境界,元代的大書畫家趙孟頫盛讚:「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2021年6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与北京观唐大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首展将于7月2日亮相西安。其中收录了《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等。[5]
Remove ads
歷史評價
- 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評韓滉說:「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議者謂驢牛雖目前之畜,狀最難圖也,惟晉公於此工之,能絕其妙。」[6]
- 南宋陸游《渭南文集》「跋韓晉公牛」中說:「韓晉公畫牛云,予居鏡湖北渚,每見村童牧牛於風林煙草之間,便覺身在圖畫,自奉詔紬史,逾年不復見此,寢飯皆無味。」[7]
- 元代趙孟頫評道:「五牛圖,神气磊落,稀世名筆也。」
- 清代金農題跋:「愈見愈妙,真神品也。」
- 清代朱彝尊《在曝書亭集》「九日宋中丞招集滄浪亭觀韓滉《五牛圖》復成二十四韻」題詩:「示客《五牛圖》,真氣豁我眸。晉公諳燮理,體物固能優。郭椒丁櫟輩,飲降各自由。宣和購遺跡,已詫不可求。何期白石爛,此圖翻得留。」[8]
- 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評:「故宫收藏,以《五牛图》为第一。」
摹本
注釋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