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陸游

南宋詞人、詩人(1125-121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游
Remove ads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2]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3]

事实速览 陸游, 國家 ...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凌遲刑》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4],但未得朝廷接受。

Remove ads

生平

少年

陸游於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出生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母亲是唐介孙女、唐之问女儿。姨妈唐氏是錢忱的妻子。

出生時正值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自幼即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家庭雖帶給陸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愛國教育。他在20歲左右与某氏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其父母卻不喜歡其妻,硬逼他們夫妻離散,某氏改嫁他人,陸游亦另娶小他兩歲的王氏[5]為妻。離婚後陸游非常傷痛,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31歲遊經沈園時,陸游在沈園牆上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後屡次賦詩懷念,直至75歲時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明清以来,陆游与前妻的爱情故事多有演绎。至近代已为陆游妻杜撰了唐琬一名。

陸游“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复試,因名次居於主和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不忘國恥“喜論恢復”,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爲秦檜所黜。檜死,紹興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6],紹興三十年,召入敕令所,為刪定官[7]宋孝宗即帝位,賜進士出身[8]。後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再加上主和派阻饒,宋孝宗立即動搖,而陸游亦被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例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乾道六年,使任夔州通判[9]

Remove ads

中年

Thumb
陸游像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雖然陸游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無意進取,他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得到伸展的機會。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聘陸游為幕僚,爲成都安撫司參議官[10]。陸與范年歲相近,且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伸展,故稍稍放縱輕佻,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並在詩中自我嘲解。 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奉召入京,陆游从成都送他到眉州(今四川眉山),分别时写《送范舍人还朝》这首诗,希望范成大于朝见宋孝宗及碰到朝中旧友时,能提出北伐的建议。 淳熙五年(1178),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11]。 淳熙六年(1179),改提舉江南西路[12]。 淳熙十三年,知嚴州[13]。 淳熙十五年,擔任軍器少監。

晚年

之後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家居時“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因為養生有術,嗜食薏仁木耳,晚年身體依然強健。[14]美中不足的是飽受齒疾之苦,故好食枸杞粥。[15]庆元五年(1199年),陸游曾為韩侂胄写《南园记》,[16]據稱韩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17]在勉励韩侂胄勿忘抗金中兴[18]。期間雖仍有向宋寧宗提出抗作戰的主張,但始終遭受非議。

逝世

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在开禧北伐失敗後與金國簽訂《嘉定和議》。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一代愛國詩人陸游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恨,便與世長辭,享壽八十五歲。 臨終前寫下最後一首詩《示兒》。

翌年八月,金朝蒙古爆發野狐嶺戰役,金朝走向衰亡。金哀宗天興三年(宋理宗端平元年)正月初十(1234年2月9日),蒙宋聯軍攻陷蔡州,金朝滅亡;同年七月,南宋軍隊短暫收復三京旋而復失。宋少帝祥興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張弘範率領蒙元軍隊在崖门海战中打敗宋軍,南宋滅亡。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徐達常遇春軍攻入元大都,“王師”在一個半世紀後終於北定中原。

歷任職官

  • 绍兴二十八年(1158),三十四歲,福建路宁德县主簿
  •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三十五歲,福州决曹
  • 绍兴三十年(1160),三十六歲,临安敕令所删定官
  • 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七歲,大理司直兼宗正簿
  • 绍兴三十二年(1162),三十八歲,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 隆兴二年(1164),四十歲,镇江通判
  • 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歲,隆兴通判
  • 乾道五年(1169),四十五歲,夔州通判
  • 乾道八年(1172),四十八歲,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十月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 乾道九年(1173),四十九歲,蜀州通判,五月摄嘉州事
  • 淳熙元年(1174),五十岁,蜀州通判,十二月摄荣州事
  • 淳熙二年(1175),五十一岁,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
  • 淳熙五年(1178),五十四岁,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
  • 淳熙六年(1179),五十五岁,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 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朝请大夫、知严州军州事
  • 淳熙十五年(1188),六十四岁,军器少监
  • 淳熙十六年(1189),六十五岁,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七月兼实录院检讨官
  • 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歲,封山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 庆元六年(1200),七十六岁,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
  • 嘉泰二年(1202),七十八岁,提举佑神观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免奉朝请,十二月除秘书监
  • 嘉泰三年(1203),七十九岁,升宝谟阁待制,授太中大夫
  • 嘉泰四年(1204),八十岁,太中大夫、充宝谟阁待制致仕,山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 开禧三年(1207),八十三岁,晋封渭南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
Remove ads

民間相傳

Thumb
平等大王法相

在陸游死後,由於愛國的精神。因此在後期成為了歷代文人騷客的楷模之一,而在中國神話中。民間相傳在陸游死後的農曆四月初八為陸游成仙之日,玉皇大帝降神旨冊封其為十殿閻王之一。並司掌阿鼻地獄,即平等王。

詩詞

《夜吟》

六十餘年妄學詩,功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

陸游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國诗人,滿腔救國熱忱,“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见幾朵鲜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索幾行草書,都會惹起报國仇、雪國耻的心事,血液沸騰起来”。[19]也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20]。死前曾作《示兒》一絕:“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稱是最能表現陸游創作精神的代表作。

陸游的詩產量極多,至老仍然創作不懈,但難免“詞句蹈襲,語意復出”。[21]實際上創作了一萬多首,經他自己刪除淘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200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繪”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
  • 第二期為46-54歲,詩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 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之所以較多是由於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緣故。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飽經憂患,且年事已高,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

雖然詩風前後轉變了三次,但陸游的詩中一直充滿強烈的愛國情感。其他也有較為平淡、清麗、甚至是奇譎的作品(詩集中有數百首記夢的詩),不過那是少數。

《關山月》、《書憤》、《金錯刀》、《農家嘆》、《黃州》、《長歌行》等,均為其代表作。

另也工於詞,纖麗處似於秦觀,雄快處似於蘇軾,超爽處更肖辛棄疾。以《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卜算子》(驛外斷橋邊)等最為著名。

他的文學理論也具有相當影響力,主張詩文為發洩人心鬱悶的利器,又主張養氣以求工。

Remove ads

家庭

更多信息 先祖 ...

著作

Thumb
《劍南詩藁》,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其他尚有:

  • 示兒
  • 家世舊文》等。

代表作

愛國詩

《書憤五首.其一》

《病起書懷》

《劍門道中遇微雨》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示兒》

山水田園詩

《遊山西村》

《臨安春雨初霽》

悼亡詩

《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

沈園二首》

《十二月二日夜夢遊沈氏園亭》二首

《春遊》

詠梅詩

《梅花絕句六首.其一》

《梅花絕句六首.其二》

卜算子.詠梅》

注釋

影視形象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