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京城府
朝鮮日治時期的首府,現今首爾之前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京城府(日语:京城府/けいじょうふ Keijōfu */?,朝鮮語:경성부/京城府 Gyeongseongbu */?)是日屬朝鮮的行政中心,朝鮮總督府設於此處辦公,其轄區相當於現在的首爾特別市。
Remove ads
歷史
其前身是朝鮮王朝的首都漢城府,1910年(明治43年)日韓合併後改為「京城府」。「府」在這里相當於日本内地的「市」。行政首長稱呼沿用漢城府時期的府尹。
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之後,一度繼續使用京城這個名字。1946年10月18日,改為「漢城特别自由市(서울특별자유시)」,1948年改為「漢城特別市(서울특별시)」。首尔(서울)是韩国首尔市廳自2005年起對中文圈使用的中文市名,原文名稱自1948年改制特別市以来一直没有改名,是朝鲜半岛历史上唯一没有汉字名的首都。
日语和中文类似,也使用了很久的“京城”这个日本旧称来继续称呼这座城市,直到1960年代(尤其是1965年日韩关系正常化后),才开始使用“首尔”来称呼(ソウル)。[2]
行政區劃沿革
- 1911年4月11日設置五部八面。京城城內繼承漢城府的五部(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城外分為龍山面、西江面、崇仁面、豆毛面、仁昌面、恩平面、延禧面、漢芝面。
- 1914年龍山面、崇仁面、仁昌面、漢芝面、豆毛面的各一部分併入京城府,其他城外區域併入高陽郡。
- 同年4月1日,根據《京畿道告示第七號》,廢除五部八面制與漢城府時代延續而來的坊契洞制度,改為京城府直轄的186個洞與町。[3]
- 1936年,隨著都市化的推進,將高陽郡龍江面、延禧面、崇仁面的各一部份,始興郡北面、永登浦邑、東面的各一部份,以及金浦郡陽東面以及的各一部份併入京城府,京城府面積因此擴大四倍(133.94平方公里)。[4]
- 1944年11月1日從西大門區與龍山區的各分離一部份,新設麻浦區,終戰前維持以下編制不變。
Remove ads
京城府尹
觀光名勝
備考
圖集
參見
註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