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仇遠
元朝文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仇遠(1247年—1327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住在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近村、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宋末元初文學家、書法家。[1]著有《金淵集》六卷、[2][3]《山村遺集》、[4]《批註唐百家詩選》、[5]《無絃琴譜》二卷,楷書上學歐陽詢,行書、草書也善長,[6]有《贈莫景行詩文卷》書法等傳世。門下有張翥[7]、張雨等學生[8]。
生平
景炎三年(1278年)仇遠書贈《三十八首律詩》(仇遠行書自書詩卷)給其友盛彪 ,此詩收錄於《元詩紀事》卷七、《元詩選》(該詩卷為仇遠存世真蹟中唯一的長篇作品)。同年,僧人楊璉真伽掘宋高宗等宋朝皇帝六陵,仇遠會同當時詞人周密、張炎、王沂孫、李彭老、李居仁、王易簡、馮應瑞、唐藝孫、呂同老、陳恕可、唐鈺、趙汝鈉及無名氏(夏承燾在《樂府補題考》中認為是王英孫),共十四人,以《天香》、《水龍吟》、《摸魚兒》、《齊天樂》、《桂枝香》五調,咏龍涎香、白蓮、蓴、蟬及蟹五物,詞作抒發亡國之痛,集成《樂府補題》,共三十七首詞作。[10]
至元年間,擔任溧陽州儒學教授。[1]後改任寶慶路教授,但仇遠不願赴任,於是改任將仕郎、杭州路總管府知事。[3]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仇遠、張楧、曹良史、趙與東和道士王福緣聚集在方回的寓樓,以「西湖客,北海樽」嵌入詩中,各賦五言一首。[11]
Remove ads
生卒年考證
姜亮夫撰《歴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香港:中華書局,1961年),認為仇遠生於景定二年辛西(1261年),約六十餘歲。夏承燾撰《唐宋詞人年譜·周草窗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也認定仇遠生於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
根據《金淵集》自註:淳祐丁未亦旱,余始生。由此可推定生年,鄭騫《景午鼗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2年),亦考證仇遠生於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潘柏澄《史原》,第六期(1979年),也認為仇遠當生於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蕭鵬《周草窗年譜》補辨,也考証仇遠當生於淳祐七年(1247年)。
仇遠的卒年,除了鄭騫考證為卒於元泰定四年(1327年)前後外,郭味蕖《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香港:邵華文化服務社出版,1956年)考證仇遠卒於元泰定四年(1327年)。
作品
現存《山村遺集》、《金淵集》均是散佚後,經後人再編輯版本。
評價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