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郭元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武则天时期
郭元振十六岁进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学,十八歲中进士,任梓州通泉(今属四川省射洪县)县尉[1],他任侠使气,造过假钱,掠夺别人财物,用于交结四方朋友,唐代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中,有一篇《郭代公》,讲述郭元振少年时期解救民间少女,杀死猪妖乌将军的故事[2]。武则天听闻后,召他见面,交谈至夜,对他甚是奇异。他上呈所作的《古剑歌》,武则天很是欣赏,令人誊写数十份,赐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授郭元振为右武卫胄曹参军、右控鹤内供奉,不久迁任奉宸监丞。曾与陈子昂交往。[3]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吐蕃请求和亲,郭元振被派出使吐蕃。[4]他献计离间吐蕃君臣关系,大将论钦陵被杀,钦陵弟赞婆及兄子莽布支归降武周,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领兵接应。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兵入寇,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击败,郭元振因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
《古剑歌》: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長安元年(701年),吐蕃与突厥联盟,围攻凉州,刺史出城战死,武则天在洛阳接到奏报后,任命郭元振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调集关中兵马五万人,号二十万,赶赴河西,吐蕃闻讯后退兵。郭元振到达凉州后,收合馀众,缮修城墙,又在南境修筑和戎城,北界沙漠中置白亭军,控制要路,拓展州境一千五百里,使外族难以再侵犯凉州城下,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屯田,改善水陆之利。数年之间,凉州粮价由原来的一斛数千文,降到一匹绢可买粟数十斛,囤积的军粮可支持数十年。元振身材伟壮,治邊有方,在凉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河西陇右的十几处军民给他立生祠,立碑颂德,
Remove ads
唐中宗时期
唐中宗即位后,郭元振被召回京师长安,他在长安没有府第,只好寄居在友人家中。一日突然有一人骑马送来一个状子,元振还未打开时人就走了,状子上记载物品若干,却未署名。他在树下找到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郭元振疑是太学请葬之士[5],于是拿着这批财物买了宅第。
郭元振觐见中宗后,改任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当时西突厥突骑施部落强盛,首领乌质勒请求与唐朝通好,郭元振率麾下数十骑前往其牙帐讨论军事。当时下着大雪,郭元振站在帐前,与乌质勒从早谈到天暗。雪深风冻,郭元振身体强壮,雪深尺馀,竟一步不移坚持讨论,乌质勒却年老体弱,受不住风雪,当夜回帐不久就死了。其子娑葛认为郭元振故意谋杀其父,召集兵马追杀。郭元振一行当夜听到乌质勒死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劝元振连夜逃走,元振道:“吾以诚信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遁将安适?”第二天一早就身穿白衣素服回突骑施部落去吊丧,半路上遇到准备报仇的娑葛兵马,将他层层包围,娑葛素闻元振威名,报仇理由又不充份,改口称是为了护卫汉使。元振来到突骑施牙帐后,大声痛哭,逗留了数十日,帮忙主持葬礼,感动了娑葛,复与元振和好,献马三千匹,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西域商路得以安定无事,诸蕃归降者十馀国。当时人皆传诵:「郭元振诡杀乌质勒。」中宗下制以元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阿史那阙啜(汉名忠节)与娑葛两部互相攻占,阙啜兵弱不支,元振奏请追阙啜入朝宿卫,移其部落入于瓜、沙等州安置,阙啜行至播仙城,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作为宗楚客一党,挑拨道:“你轻身入朝,手下无兵,只能被视作一老胡,谁会正眼看你?非但官职难得,只怕性命也会难保。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讷,都是掌权之人,你何不重金贿赂,请留不行。再请朝廷派安西兵马和吐蕃一起攻打娑葛,立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西突厥十姓,让郭虔瓘去拔汗那征集兵甲马匹以助军用。既得报雠,又得保存自己的部落。不比入朝受制于人好?”阙啜认为有理,便率兵攻陷于阗坎城,掠夺金银财物人口,用来贿赂宗、纪二人,中书令宗楚客受到贿赂后,推翻了阙啜入朝的命令。元振上书申请,宗楚客有韦皇后支持,派遣摄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持玺书想要杀害元振。又任命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在甘、凉已西募兵,兼征召吐蕃兵马,以讨伐娑葛。娑葛在唐朝的进马使娑腊得知宗楚客的计划,马上回去通报娑葛,娑葛立即发兵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拨换,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时元振在疏勒,于河口栅不敢异动。阙啜在计舒河口等候冯嘉宾,娑葛兵马掩杀而至,生擒阙啜,杀死冯嘉宾等唐朝使者。吕守素至僻城,也被杀害,又杀牛师奖于火烧城,攻陷安西都护府,四镇路绝。
宗楚客见大事不妙,奏请周以悌代替元振为安西都护,召回元振,想要让他替罪,元振不从,奏请斩楚客,清蕃落。楚客怒,奏言元振有异图。元振派其子郭鸿间道上奏其状,真相大白,周以悌获罪流放白州(治今广西博白)。元振复任安西都护。赦免娑葛之罪,册为十四姓可汗。因韦后、宗楚客一党掌权,奏称西土未宁,需要安抚,逗遛不敢归京师。
郭元振在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唐睿宗即位后被召回长安任太仆卿时,安西各族百姓号哭数百里,请求他留下,元振不得已哄骗安抚后才上路,到玉门关时,离凉州还有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听闻元振来了,贫困者拿着水壶,富者设供帐迎接,联绵七百里不绝。他的仪仗旌节下玉门关时,百姓望见,大声呼喊,从早到晚,一直传到凉州。凉州城中男女在街道上载歌载舞,并歌舞出城,咸言我父至矣,城门通夜不关。凉州都督司马逸客听后,立即列兵出迎,等通讯兵来报,知才入玉门关。
Remove ads
唐睿宗、唐玄宗时期
景龙四年(710年)夏六月,临淄王李隆基率兵诛杀韦后一党,唐睿宗即位,征拜元振为太仆卿。
景雲二年(711年),郭元振至京师长安,拜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任兵部尚書,封馆陶县男,不久代宋璟任吏部尚書,知选举。时元振之父郭善爱年老在乡,被拜为济州刺史,仍听致仕。同年冬,与韦安石、张说等俱罢相。
先天元年(712年),後突厥默啜可汗大举寇边,郭元振拜刑部尚书,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以抵御突厥。
先天二年(713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复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秋七月,太子李隆基率羽林军诛杀太平公主一党,睿宗登承天门察看,诸宰相中只郭元振一人陪同睿宗左右,玄宗即位后,元振宿卫中书省十四日,独知政事,被进封为代國公,食实封四百户。又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
十月癸卯(11月5日),[6]玄宗於驪山講武,大閱軍操,徵兵至一百万,号三百万,由郭元振指挥。当天三令(三令五申)之後,玄宗要亲自击鼓,郭元振怕有大变,省略对玄宗行礼。玄宗大怒,引坐纛下,幾乎宣敕處斬,經劉幽求、張說等人說情,乃斬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流放元振于新州(今廣東新興),同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元振復起用為饒州(今江西波阳)司馬,元振自恃功勋,怏怏不得志,病逝途中,时年五十八。著有《郭元振集》二十二卷。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
家庭
纳左武卫大将军薛永冲之女为姬。[7]生有四子:
- 郭晟
- 郭鴻
- 左驍衛將軍郭鵬,郭鵬有子郭瑊,兵部員外郎。
- 代州司戶參軍郭仲翔。
评介
郭元振少年时负气纵横,及为封疆大吏时,“言行忠正,居取俭约,”公务之暇,手不释卷,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前後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藁草(草稿),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睿宗曾经说:「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在宣阳里居住达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每次下朝回家,对父母二亲言笑,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与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他事父母以孝顺闻名,去世后父母犹在世。《旧唐书》赞郭元振:“伟哉郭侯,勋德煌煌。”
注釋
延伸阅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