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藤博文

日本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首任日本首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藤博文
Remove ads

伊藤博文(日语:伊藤 博文伊藤󠄁 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 Itō Hirobumi,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俊辅春亩滄浪閣主人,本姓林氏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维新元老,是前往英國留學的長州五傑之一,帶領日本完成了西化,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和发动者,曾任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

事实速览 伊藤博文, 君主 ...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1909年10月26日,與俄羅斯談判之際,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独立运动人士安重根刺殺。

Remove ads

幼年

1841年10月16日(天保十二年九月二日),伊藤博文出生於江戶幕府周防國熊毛郡束荷村字野尻(今日本山口县光市束荷字野尻),為山村贫农林十藏的嫡子,母親是秋山長左衛門的長女・琴子。本姓林氏。林氏是太祖出于日本第7代君主孝靈天皇之苗裔,越智宿禰日语越智氏河野氏日语河野氏之支流。他的父親被長州藩藏元付中間日语武家奉公人水井武兵衞收为养子,改名為「水井十蔵」,而水井武兵衞又成長州藩足輕伊藤弥右衛門养子,改名為「伊藤直右衛門」,因此「水井十藏」亦改姓「伊藤」,繼承此家。

1853年,寄宿于寺院,后又在藩士福原等家作侍童,平时做杂役,闲时习文识字。同年黑船來航事件在東京發生,美國利用炮艦外交轟開了日本鎖國的大門。

1856年,往相州服役,守卫边防。

1857年,返回长州,他先是投奔來原良藏日语来原良蔵,后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深受吉田器重。

1858年10月,伊藤前往长崎,入幕府办的炮术传习所,学习军事。

1859年6月,回长州认识了桂小五郎。10月,随从桂小五郎一起去江户

1862年12月12日夜,21岁的伊藤与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十几名民族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踢館。伊藤在前面开路,手持木锯,锯断使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随即鱼贯而入,對英國建物扔出自制的燃烧弹。砸場随后,伊藤等人返回附近住处,彻夜痛饮,沉醉于愛國攘夷的狂热之中。

Remove ads

留學英國

1863年,伊藤同井上馨等5人,受长州藩派遣,秘密经中國偷渡前往英國探聽,並進入倫敦大學學院学习,导师為著名化學家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知己知彼,他特地來深入研究對手英國,總算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大受震撼期間思想也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排斥歐洲,絕非上策,只有开国,虛心向洋人学习,才能成就倒幕大业。(参见「長州五傑」)在英期间,得知英國战舰炮轰萨摩藩後只好匆匆回國。

尊皇攘夷

1864年(日本元治元年)6月,伊藤同井上回国,发现長州藩也被炮轰了,即加入長州藩军队。此时正值英法等四国联合舰队攻打下关前夕,伊藤即力劝藩主毛利敬親不可攘夷。指出,与其空费国力,不如将此力用于恢复王政,「开國进取」以完成国内统一。后因藩主执意攘夷,终使发生與英美荷法等列強舰队衝突的炮击下關事件,日本被四國聯軍入侵後戰敗,长州藩的愛國志士紛紛明白,日本只能接受西化走向開國一途。

不久,幕府第一次讨伐长州,藩内保守派即向幕府表示「恭顺」。1865年(日本庆应元年)初,高杉晋作等改革派下级武士起兵,夺得藩政,伊藤坚决支持。伊藤是从攘夷到「开国进取」转变的先行者和促进者。

1866年1月,萨、长两藩下级武士结成倒幕联盟。6月,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伊藤前往石州,准备参战,抗击幕府。后受长州藩之命,去长崎向外商购买轮船,以对付幕府的海军,但未成功,又转往上海。8月底买回两艘轮船。此时,征长战事以幕府失败告终。

1867年10月14日,朝廷向倒幕派发出讨幕密诏。同一天,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還」。12月9日(阴历),天皇发表「王政复古」大诏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建立新政府。伊藤得知讨幕消息后,即从长崎来兵库,欲与长州藩诸队一起战斗,后因故回长州。

明治维新成功后,在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细田道一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历任外国事务局交涉员、判事,兵库县知事,会计官权判事,大藏少辅兼民部少辅,工部大辅等职,在大量引入西方人與科學的技術和管理下,日本國力大增。

四度拜相

Thumb
伊藤博文為樟樹灣隧道親題的「開物成務」四字。

1885年12月,日本根据伊藤博文的建议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并由其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开始起草宪法的任务,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

1894年,伊藤参与策劃了日本对朝鲜王朝的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戰后代表日本與清朝代表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等人签订《马关条约》,將台灣澎湖納入日本版圖。1896年,伊藤訪問台灣,參加一周年始政紀念日的典禮。

1898年,伊藤在清廷戊戌變法时前往北京訪問,面见光绪皇帝康有为,提供改革方针,呈上為中國謀劃四策:一、設立大銀行。二、設立士官學堂。三、改募兵為徵兵。四、建南北大鐵路。有意出任光緒皇帝的顧問,幫助中國富強,抗擊歐美俄[2]。不久之後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变,大肆逮捕維新黨,伊藤遂參與救援被捕的黄遵憲,並協助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

1899年,伊藤在這段時間以來的談判,使歐洲所加諸的不平等治外法權在此刻被廢除,日本已經廣泛被認可為大國。[3]

1900年,伊藤领导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之役。亦创立立宪政友会,自任总裁,开启日本政党政治的先河。

Remove ads

韩国统监

Thumb
伊藤博文与韩国太子李垠
Thumb
1907年,皇太子嘉仁亲王访问大韩帝国期间的合影,前排右起为伊藤博文、有栖川宫威仁亲王桂太郎、大韩帝国皇太子李垠东乡平八郎和皇太子嘉仁亲王。
Thumb
伊藤博文 (左) 與長谷川好道 (右) 一同坐上馬車準備前往統監府
Thumb
被刺杀前刚下火车的伊藤博文(左二)
Thumb
描述伊藤博文被杀的日本漫画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获胜后,日本國終於成為歐美大國也認可的列強之一,開始帝國主義擴張,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并于1907年迫使大韓帝國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韓帝國变为日本的保護國。但是伊藤博文本人反對立刻合併大韩帝国,這與許多參與日本對韓政策參與者的想法並不同。[4]

1909年,日本政府利用日俄戰爭中獲勝的有利形勢,派伊藤博文到哈爾濱與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商談有關朝鮮半島,以及劃分日俄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等事宜。

遇刺

1909年10月26日上午9時整,伊藤博文乘坐的專列抵達哈爾濱火車站科科夫佐夫上車迎接。約20分鐘後,伊藤博文在科科夫佐夫陪同下,開始檢閱歡迎隊伍。9時30分,朝鲜愛國主義者安重根站在俄國儀仗隊後面,當伊藤博文走到俄國儀仗隊前,距安重根10步左右時,安重根穿過俄國軍人空隙,衝過儀仗隊,相距伊藤博文五步之遙,拔出手槍對準伊藤博文連發三槍。三發子彈命中伊藤博文的胸部腹部,伊藤博文撲倒在地。隨行醫生迅速把伊藤博文抬到車上搶救,但20分鐘後,伊藤博文還是傷勢過重而亡,享壽六十八歲[5][6]

原因

安重根列举了15条击毙伊藤博文的原因[7]:109-110[8]:46-47[9]:22-23[10]:36-37

  1. 杀死明成皇后
  2. 廢黜高宗皇帝
  3. 强迫朝鲜签订《乙巳条约》和《丁未条约
  4. 屠殺無辜的韓國人
  5. 以武力篡奪韓國政府權力
  6. 掠奪朝鮮鐵路、礦山、森林和河流資源
  7. 強制使用日本紙幣
  8. 解散韓國軍隊
  9. 阻礙韓國教育
  10. 禁止韓國人留學國外
  11. 沒收和燒毀韓國教科書
  12. 向世界各地傳播「韓國希望日本保護」的謠言
  13. 欺騙日本天皇,說「韓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是和平的」,實際上充滿敵意和衝突
  14. 破壞亞洲和平
  15. 暗殺孝明天皇

伊藤博文死後,在日比谷公園舉行國葬。但此事件刺激下,影響了伊藤博文等溫和派勢力,而另一方面也被主張立刻日韓合併的那一派的聲量壓過,成為日本對韓政策的主導者,使日本不久後便吞併了朝鮮[11],這種擴張並為近代一系列衝突埋下伏筆[12]

博物馆

2014年1月19日,位於哈爾濱火車站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舉辦開館儀式,紀念此一歷史事件。

历任职务

Thumb
C号一千圓紙幣(1963年-1986年發行)
  • 内阁总理大臣
    • 第1届内阁总理大臣(1885年12月22日 - 1888年4月30日)
    • 第5届内阁总理大臣(1892年8月8日 - 1896年8月31日)
    • 第7届内阁总理大臣(1898年1月12日 - 1898年6月30日)
    • 第10届内阁总理大臣(1900年10月19日 - 1901年5月10日)
  • 枢密院議長
    • 第1届枢密院議長(1888年4月30日 - 1889年10月30日)
    • 第3届枢密院議長(1891年6月1日 - 1892年8月8日)
    • 第8届枢密院議長(1903年7月13日 - 1905年12月21日)
    • 第10届枢密院議長(1909年6月14日 - 1909年10月26日)
  • 貴族院議長
    • 第1届貴族院議長(1890年10月24日 - 1891年7月21日)
  • 朝鮮統監
    • 第一任朝鮮統監(1906年 - 1909年)


榮譽

官方勋奖

国内勋奖

爵位

位阶

优待

  • 元勋優遇(1889年11月1日)
  • 元勋優遇(1896年8月31日)
  • 金杯一组(1898年6月29日)
  • 元勋優遇(1898年6月30日)
  • 元勋優遇(1901年5月10日)

勋章

国外勋奖

名誉学位

評價

甲午戰後伊藤博文與李鸿章對聊,提到十餘年前曾勸大清自強,共同復興東亞,以圖壤夷遏止西方殖民,然則十年後日本國力將漸漸反超成為亞洲新貴,如今甲午一戰所言全數應驗,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慚愧地回覆他,並高度评价道:「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深佩贵大臣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13]

世系

  • 林氏(伊藤氏) 伊藤博文是本姓林氏。林氏太祖出于日本的第7代君主孝靈天皇之苗裔,是越智宿禰日语越智氏河野氏日语河野氏之支流。家紋原是“折敷之内三文字”,改姓伊藤以後变为“上方藤”。
 ∴
林通起(淡路守)
 ┃
 ┣━━━┳━━━┳━━━━━━━━━━┳━━━┳━━━━┳━━━┳━━━┓
 ┃      ┃      ┃           ┃   ┃     ┃   ┃      ┃
林通元 林通代 林通重(孫右衛門) 林通好 林通定 林通形 林通永 林通季
          ┃
          ┃
          ┃
         林信勝(孫三郎)
          ┃
          ┃
          ┃
        林信吉(孫右衛門)
          ┃
 ┏━━━┳━━━┻━┳━━━━━┓
 ┃      ┃          ┃       ┃
林信顕 林作左衛門 林惣十郎 林又左衛門
 ┃                ┃
 ┃                ┃
 ┃                ┃
林信久(半六)          林源蔵
 ┃                ┃
 ┣━━━━━┓                  ┃
 ┃          ┃            ┃
林惣左衛門 林平治兵衛    林与一右衛門
        ┃          ┃
 ┏━━━━━┻━━┓       ┣━━━┓
 ┃         ┃       ┃   ┃
林利八郎(半六) 林利右衛門 林増蔵 林助左衛門
                      ┃本家林利八郎為養子
      ┏━━━━┳━━━━━━━━━┫
      ┃    ┃          ┃
     伊藤十蔵 女子(林新兵衛妻) 女子(守田直吉妻)
      ┃
      ┃
      ┃
     伊藤博文
      ┃
 ┏━━━━╋━━━━┳━━━━━┳━━┓
 ┃        ┃        ┃          ┃  ┃
伊藤博邦 木田文吉 伊藤眞一 生子 朝子
 ┃
 ┣━━━━┳━━━━┳━━━━┳━━━━━┳━━━━━┳━━━━┳━━━━┳━━━━┳━━━━┳━━━━┳━━┳━━┓
 ┃        ┃    ┃    ┃      ┃      ┃        ┃    ┃        ┃    ┃     ┃  ┃  ┃
伊藤博精 清水博春 伊藤博通 伊藤博約 伊藤博忠 伊藤博臣 林博則 伊藤博経 伊藤博孝 伊藤博英 琴子 愛子 十四子
 ┃
 ┣━━━━┳━━┳━━┳━━┳━━┓
 ┃      ┃  ┃  ┃  ┃   ┃
伊藤博雅 邦子 雪子 文子 典子 久子
 ┃
 ┣━━━━┓
 ┃       ┃
伊藤智明 八重子
 ∴
伊藤弥右衛門
 ┃
伊藤直右衛門(水井武兵衛)
 ┃
伊藤十蔵(林十蔵)
 ┃
伊藤博文(林利助)

登場作品

影視劇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