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其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其鞏(1899年—1955年)[1],字克之,安徽桐城人(今安庆枞阳县石矶青山人)。中华民国官员、北平特别市首任市长(也是北京历史上的首任市长),后曾长期担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

早年經歷

何其鞏早年先后在桐城县立中学、安徽省立蕪湖甲種農業学校学习,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学校除名。[2]後来,他来到北京当教員,并担任《正言報》記者。后入国民军当上士文书。不久,1924年被冯玉祥派往苏联留学。1925年,他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后从苏联回国。1925年(民国14年),馮玉祥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何其鞏出任其秘書。不久升任秘书长,曾率西北军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归国後任綏遠都统公署秘書長。[3][4][5]
1926年(民国15年),馮玉祥被批为「赤化」而下野赴苏联之际,何其鞏作为其机要秘书随同赴苏联。同年,馮玉祥归国,举行五原誓師,何其鞏被任命为国民聯軍总司令部秘書長,随军经潼关入河南。1927年(民国16年)5月北伐之際,国民聯軍总司令部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軍总司令部,何其鞏仍任秘書長。1927年6月,改任豫南行政長官兼民团軍軍長。其後,历任国民革命軍第二集团軍总司令部内防处处長、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整理委員、国民政府顧問、中央政治会議開封分会委員等职务。1928年(民国17年)6月,何其鞏出任国民政府統治下的首任北平特別市市長。1929年5月8日后,他称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設委員会委員。
Remove ads
中年經歷
1931年8月,他回到家乡安徽省任职,历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安徽省教育厅厅長、安徽省財政厅厅長。[4][6][5]

1933年5月,何其鞏出任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会委員兼秘書長。翌月,出任華北区救济委員会委員。[4][7][5]1934年,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何其鞏密呈條陳,建議蔣介石在安定北方、鞏中部基礎上,着手經營西南。[8]
1935年12月,被任命为冀察政務委員会委員。1936年10月,任北平中国学院(後改称中国大学)代理校長。1937年起,北平处于日军占领下,成立了中華民国臨時政府。何其鞏留在北平继续担任中国学院的代理校长,并拒绝出任臨時政府的公職。任内他延揽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到中国大学任教。[4][7][5]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任命何其鞏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北平特派员,不久即撤职。1947年,他辞去中国大学代理校長的職務。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曾参与策動第十一战区起义,并参与游说傅作义起义。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他留在北京市。[4][7][5]
Remove ads
逝世
家庭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