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俄羅斯帝國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截至1914年7月一战爆发前,俄罗斯帝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分为:
- 78个省(俄语:Губерния,羅馬化:Guberniya),多分布在欧洲,居民以斯拉夫民族及基督教徒为主,俄罗斯化程度高,社会比较发达。
- 21个州(俄语:Область,羅馬化:Oblast'),多分布在亚洲,居民以蒙古、突厥民族及伊斯兰教徒为主,俄罗斯化程度低,社会比较落后。
- 9个直辖市(俄语:Градоначальство,羅馬化:Gradonachal'stvo),由经济发达或战略意义重大的城镇升级而来,并脱离原属省州的管辖。
- 2个单独的区(俄语:Округ,羅馬化:Okrug)。



根据俄罗斯帝国的传统地理区划分类:
- 欧洲俄罗斯有50个省、1个州、8个直辖市
- 沿维斯瓦河(波兰)有9个省
- 芬兰有8个省
- 高加索有7个省、5个州、1个直辖市、2个单独的区
- 西伯利亚有4个省、6个州
- 中亚有9个州
帝国的二级行政区主要分为县(俄语:Уезд,羅馬化:Uezd)和区(俄语:Округ,羅馬化:Okrug),县多为省辖,而区多为州辖。
俄历1708年12月18日(新历12月29日),彼得一世启动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在全国设立八个省,包括莫斯科省、英格里亚(英格曼兰)省、阿尔汉格尔哥罗德省、基辅省、斯摩棱斯克省、喀山省、亚速省、西伯利亚省。1719年彼得一世将地方行政层级定为三级制,1721年俄罗斯帝国成立后沿用省制。
177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启动第二次大改革,意图增强对基层的控制力度,而大幅拆分旧省设立新省,并简化地方行政层级为省县二级制。不过层级简化的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规模激增,导致人员冗余、财政浪费,1796年保罗一世重新恢复了彼得大帝的省制,沿用到1917年帝国灭亡。
Remove ads
构成国
波兰王国和芬兰大公国是在俄罗斯帝国框架下的两个构成国,与俄罗斯帝国组成君合国。
波兰王国创建于1815年,是维也纳会议的产物,所以又称波兰会议王国,但因波兰贵族和民众多次起义反抗俄罗斯统治,于1867年完全废除自治政府,并实行俄罗斯化,此后以“沿维斯瓦河地方”一词代称波兰,王国名存实亡。
芬兰大公国创建于1809年,因俄罗斯战胜瑞典并签订《弗雷德里克港和约》,夺得芬兰领土,直到帝国灭亡都还保留有一定的自治权。

总督
帝国在一些地方设立总督(俄语: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羅馬化:General-Gubernator),分管若干省州区的民政,1914年时有9个总督,名单如下:
- 圣彼得堡总督,辖圣彼得堡省
- 莫斯科总督,辖莫斯科省
- 华沙总督,辖波兰9省
- 伊尔库茨克总督,辖叶尼塞省、伊尔库茨克省、外贝加尔州、雅库茨克州
- 基辅总督,辖沃利尼亚省、基辅省、波多利亚省
- 沿阿穆尔总督(驻哈巴罗夫斯克),辖阿穆尔州、滨海州、堪察加州、萨哈林州
- 草原总督(驻鄂木斯克),辖阿克莫林斯克州、塞米巴拉金斯克州
- 突厥斯坦总督(驻塔什干),辖外里海州、撒马尔罕州、七河州、锡尔河州、费尔干纳州
- 芬兰总督(驻赫尔辛格福斯),辖芬兰8省,
另外有高加索总督(驻叶卡捷琳诺格勒),辖高加索13省州区(除斯塔夫罗波尔省),但与其他总督的俄文名称不同,实际上是沿用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时的省长(俄语:Наместник,羅馬化:Namestnik)名称。
Remove ads
一级行政区
1914年俄罗斯帝国的一级行政区列表如下。
一战爆发以后,俄罗斯在战时占领的奥匈帝国领土上设立过利沃夫、塔尔诺波尔、普热梅希尔、切尔诺维茨等省份,并将圣彼得堡省改名为彼得格勒省。
Remove ads
其他特殊区划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