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印穆斯林联盟

英屬印度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印穆斯林联盟
Remove ads

全印穆斯林聯盟(英語:The All-India Muslim League, 簡稱AIML),通常簡稱為"穆斯林聯盟"(Muslim League)或僅稱作"聯盟"(the League),是英屬印度時期的一個由穆斯林組成的政黨。它於1906年在孟加拉管轄區達卡(於今日孟加拉國)成立,目標是在殖民地印度維護穆斯林的利益。後來聯盟成功領導巴基斯坦運動英语Pakistan Movement,在英國撤離南亞次大陸後,建立一個單獨的穆斯林家園(即巴基斯坦)。

事实速览 全印穆斯林聯盟, 简称 ...

這個政黨出現的緣由是英屬印度穆斯林對政治代表權的需求,尤其是在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發起大規模的印度教徒反對運動,抗議1905年的孟加拉分治(孟加拉管轄區被劃分為兩個新的行政實體。實際效果是將"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東部)與"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地區(西部)分離,行使分而治之)。在1906年於孟加拉管轄區達卡大君英语Nawab of Dhaka的阿赫桑·曼吉爾宮(Ahsan Manzil palace)內舉行的全印穆斯林教育大會(All India Muslim Education Conference)年會上,大君卡瓦賈·薩利穆拉英语Khwaja Salimullah提出一項創建政黨的動議,目的為保護英屬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他建議該政黨命名為全印穆斯林聯盟。動議獲得大會一致通過,隨後全印穆斯林聯盟正式成立。[5]該聯盟一直是一個精英組織,領導層直到1937年才開始動員廣大穆斯林群眾加入,讓此聯盟轉變為一個大眾組織。[6][7][8]

此聯盟在1940年代發揮決定性作用,成為以宗教界線劃分印度,以及在1947年創建巴基斯坦的推動力量。[9]

全印穆斯林聯盟於印巴分治之後在印度正式解散。該聯盟的正式繼承者是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但它最終分裂成數個政黨。其他團體在印度境內縮小為一個次要政黨,且僅在喀拉拉邦活動。穆斯林聯盟於1976年在孟加拉國重新建立,但規模縮小,在政治舞臺上變得無足輕重。在印度,一個獨立的實體,名為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英语Indian Union Muslim League得以組建,該聯盟至今仍在印度議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Remove ads

歷史

創立

Thumb
1906年在達卡大君的阿赫桑·曼吉爾宮舉行的全印穆斯林教育會議,奠下創立全印穆斯林聯盟的基礎。

國大黨的創始人們努力邀請穆斯林參加他們的會議,但大多數伊斯蘭領導人並不支持"將印度視為兩個獨立社群,並分開進行政治代表"的觀點。 只有少數致力於伊斯蘭教育和科學發展的學者(例如賽義德·艾哈默德·汗爵士和賽義德·阿米爾·阿里英语Syed Ameer Ali)為例外。[10]

賽義德·艾哈邁德·汗於1888年在密拉特說道:"在做了這個冗長的前言後,我想解釋我的民族 - 不,毋寧說,是這個國家全體人民 - 在政治事務上應該奉行的方法。我將按順序討論印度的政治問題,以便你們能有充分的機會關注它們。首先是這個問題:印度將由誰來掌管行政權和帝國?現在假設所有的英國人以及整個英國軍隊都離開印度,帶走他們所有的加農炮、精良的武器和一切裝備,那麼誰將成為印度的統治者?在這些情況下,兩個民族 - 穆罕默德人(即穆斯林)和印度教徒 - 是否可能坐在同一個王位上,並保持平等的權力?絕不可能。其中一方必須征服另一方,並將其壓制。指望雙方能夠保持平等,是種奢望,是不可能,且難以想像的事。"[11]

賽義德·艾哈邁德·汗於1886年創立穆罕默德教育會議,但訂有自我約束的禁令 - 禁止在內部討論政治。它最初的目標是在印度穆斯林中倡導英式教育,特別是科學和文學。大會除為賽義德爵士創立的阿里格爾穆斯林大學籌集資金外,還激勵穆斯林上層階級在其他地方提出提升並擴充教育的建議,此行動被稱為阿里格爾運動。而這種對穆斯林需求的新認識,有助於激發穆斯林精英的政治覺醒。最終在賽義德爵士去世多年之後,由其中一些人促成全印穆斯林聯盟在達卡正式成立。[12]

到1901年,英屬印度的穆斯林認為在國家層面上成立一個穆斯林政黨非常重要。其籌備工作的第一階段是1906年9月在勒克瑙舉行的會議,有來自印度各地的代表參加,會上決定重新考慮成立全印穆斯林政黨事宜,並將進一步的議程推遲至下一次全印穆罕默德教育會議的程序中進行。由35位傑出印度穆斯林領袖組成的西姆拉代表團英语Simla Deputation於1906年10月重新審議這個問題,並決定在原定於達卡舉行的教育會議年會上制定政黨的目標。卡瓦賈·薩利穆拉在此期間公佈一份詳細的方案,他建議政黨命名為全印穆斯林邦聯(All-India Muslim Confederacy)

根據早先在勒克瑙會議和後來的西姆拉會議上所做的決定,全印穆罕默德教育會議的年會於1906年12月27日至12月30日在達卡舉行。[13]有三千名代表出席,[8]會議由瓦卡·烏爾·穆爾克英语Waqar-ul-Mulk莫欣·烏爾·穆爾克英语Mohsin-ul-Mulk(穆罕默德教育大會秘書)共同主持。兩位在會上解釋會議的宗旨,並強調穆斯林在一個協會的旗幟下團結的重要性。[13]成立政黨的動議由卡瓦賈·薩利穆拉正式提出,並得到穆罕默德·阿傑馬爾·汗穆罕默德·阿里·喬哈爾毛拉納英语Maulana Muhammad Ali Johar扎法爾·阿里·汗英语Zafar Ali Khan賽義德·納比烏拉英语Syed Nabiullah(一位在勒克瑙執業的的律師)、易卜拉欣·法齊利(braheem Fazili)以及知名律師賽義德·扎胡爾·艾哈邁德(Syed Zahur Ahmad)等多人的支持。

Remove ads

單獨選區

穆斯林聯盟堅持要求在帝國立法議會英语Imperial Legislative Council中設立穆斯林的單獨選區和保留席位(參見印度保留政策)。在聯盟於印度舉行抗議並遊說於倫敦的英國政府之後,這些要求在莫萊-明托改革(即印度1909年議會法案(Indian Councils Act 1909))中獲得批准 。[14]

1908年10月1日公佈的改革方案草案,向穆斯林承諾在所有議會中設立保留席位,只有旁遮普地區例外,該地的席位仍維持提名制度。這份草案顯示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穆斯林的要求,[15]並表明穆斯林在帝國和省級立法機構中的代表權有所增加。[16]然而穆斯林聯盟的要求僅在阿格拉和奧德省馬德拉斯管轄地得到完全滿足。但政府確實接受單獨選區的概念。而此概念並未獲得印度事務大臣接受,印度事務大臣提議設立混合選舉團,而導致穆斯林聯盟群情激憤,穆斯林報刊也認為是印度總督背叛對西姆拉代表團的承諾,為此進行抗議。[17]

約翰·莫萊勳爵(即上述莫萊-明托改革中提及的莫萊)於1909年2月3日在英國上議院表示,穆斯林要求單獨代表權,而政府接受他們的要求。這是此聯盟的首次勝利。但莫萊-明托改革並未完全滿足穆斯林聯盟的要求。[18]莫萊-明托改革是基於1908年10月的公報制定,只給予穆斯林少數保留席位。穆斯林聯盟的倫敦分部反對這項法案,並在一次辯論中獲得數名英國國會議員的支持。[19]穆斯林聯盟的成員於1909年組織一場穆斯林抗議活動。[20]明托總督(當時的印度總督明托伯爵)的改革委員會認同穆斯林的主張,因此建議明托與一些穆斯林領袖進行協商。政府同意為穆斯林增加一些席位以作為折衷方案,但始終不願意完全滿足穆斯林聯盟的全部要求。[21]

明托認為給予穆斯林的部分已經足夠,莫萊則由於擔心穆斯林會向政府施壓,所以仍無法確定這樣做是否已符合他們的要求。穆斯林聯盟中央委員會於1909年9月12日再次要求設立單獨選區和提供更多的代表權。[22]明托表示反對,但莫里擔心如果法案沒有此聯盟支持,將無法在議會通過,因此他再次與穆斯林聯盟的領導層討論穆斯林的代表權問題。[23]這次討論獲得進展。阿迦汗同意妥協 - 穆斯林將在帝國立法議會中獲得額外的兩個保留席位。聯盟並非十分情願地接受這項妥協。[24]

聯盟早期

阿迦汗三世被任命為穆斯林聯盟的第一任榮譽主席,但他並沒出席達卡的成立大會。最初還任命6名副主席、一名秘書和兩名聯合秘書,任期為3年,由不同的省份代表按比例組成。[25]聯盟的組織法於1907年制定,並在穆罕默德·阿里·喬哈爾毛拉納撰寫的《綠皮書》(Green Book)中闡明 。

阿迦汗三世與賽義德·艾哈邁德·汗抱持相同的信念,即穆斯林應先通過高等教育建立他們的社會資本,然後再參與政治,但他後來會果敢地告訴英屬印度政府,穆斯林必須被視為印度境內的一個單獨民族。即使他在1912年辭去穆斯林聯盟主席一職後,仍然對聯盟的政策和議程產生重大影響。[26]穆罕默德·阿里·真納(被視為巴基斯坦的國父)於1913年加入聯盟。

阿里格爾穆斯林大學為穆斯林聯盟提供知識上的支持和一批年輕的幹部。歷史學家穆希魯爾·哈桑英语Mushirul Hasan寫道,這所為教育學生,以服務英屬印度政府而設立的穆斯林機構在20世紀初爆發政治活動。學校師生直到1939年一直都在支持全印民族主義運動。然而在1939年之後發生戲劇性的轉變,轉向支持穆斯林分離主義運動,學生和教職員工動員,起而支持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和穆斯林聯盟。[27]

Remove ads

社群主義的發展

穆斯林和印度教領袖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政治上曾有一定程度上的團結,以共同支持基拉法特運動體現。然而在這場運動於1922年結束後,雙方關係急劇降溫。社群主義迅速發展,迫使這兩個群體走向分離。[28]大規模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間暴亂在許多城市爆發,在1923年至1927年間僅在今日的北方邦地區就發生91起。[29]而出席國大黨代表大會的穆斯林代表比例急劇下降,從1921年的11%降至1923年不到4%。[30]

國大黨領袖拒絕兩國方案的提議,他們贊成在複合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統一的印度。國大黨始終反對"社群主義" (即將政治建立在宗教認同的基礎之上) 。[31]印度穆斯林詩人及哲學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勒西北邊境省、俾路支斯坦、旁遮普和信德幾個省份聯合成一個新的穆斯林多數邦的政策,成為此聯盟政治綱領的一種信念。[32]

聯盟拒絕接受委員會報告(即尼赫魯報告),理由是它給予穆斯林的代表權太少(僅佔四分之一),將天城文確立為殖民地的官方書寫系統,並要求印度轉變為一個事實上的單一制國家,剩餘權力歸屬中央。而聯盟則要求穆斯林至少在立法機構中佔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權,並要求穆斯林佔多數的省份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真納在要求對尼赫魯報告進行微小修改的請求被徹底拒絕後,他宣佈這是"分道揚鑣"的時刻,此後國大黨與聯盟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33]

Remove ads

巴基斯坦建國的概念

當包括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在內的所有全印穆斯林聯盟的傑出領袖於1930年11月被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邀請參加圓桌會議中的第一次會議時,穆罕默德·伊克巴勒應邀在安拉阿巴德(今稱普拉亞格拉吉)以主席身份發表演講,演講中並未提出任何新的主張。一些學者認為"伊克巴爾從未主張任何形式的國家分裂。反過來,他熱烈支持為印度建立一個"真正"的聯邦體制,...並希望在印度聯邦內有一個穩固的穆斯林多數群體"。[34]

另一位印度歷史學家塔拉·昌德英语Tara Chand (archaeologist)也認為伊克巴爾當時並未考慮分裂印度,而是在考慮印度境內有自治邦的聯邦體制。[35]歷史學家薩夫達爾·馬哈茂德英语Safdar Mahmood也在一系列文章中寫道,在印度聯邦的框架下,劃分一個穆斯林佔多數的自治區域。伊克巴爾當時並不支持在印度聯邦之外建立一個獨立國家。[36]

巴基斯坦國家運動(Pakistan National Movement)的創始人喬杜里·拉赫馬特·阿里於1933年1月28日在一本名為《事不宜遲(Now or Never)》的小冊中表達他的想法。[37]他在隨後的一本書中進一步詳細討論"Pakistan(巴基斯坦)詞源:此字既是波斯語,也是烏爾都語,由我們所有家園名稱的首字母組成……即:旁遮普、阿富汗尼亞(Afghania,即西北邊境省)、克什米爾、伊朗、信德(Sindh,包括科契(Kachch)和卡提亞瓦(Kathiawar)、圖哈裡斯坦(Tukharistan)、阿富汗(Afghanistan)和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 。[38]

英國和印度的媒體強烈批評這兩種不同的方案(即穆罕默德·伊克巴勒及喬杜里·拉赫馬特·阿里分別提出的),由於巴基斯坦一詞的創始而造成極大的混淆,以至於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於1947年獨立後的首任首相)也不得不寫道:[39]

伊克巴爾是巴基斯坦的早期倡導者之一,但他似乎也意識到這名詞既存的危險性和荒謬性。英國小說家及歷史學家愛德華·約翰·湯普森英语Edward John Thompson曾寫道,伊克巴爾在一次談話中告訴他,他之所以倡導巴基斯坦,是因為他擔任穆斯林聯盟會議主席的職位,但他確信這對整個印度,乃至穆斯林來說均為有害,特別對穆斯林更是如此。

Remove ads
总结
视角

巴基斯坦運動

Thumb
全印穆斯林聯盟工作委員會成員在拉合爾開會時的合照。
Thumb
全印穆斯林聯盟領導人物之一喬杜裡·哈利庫扎曼英语Chaudhry Khaliquzzaman在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和利雅卡特·阿里·汗兩位聯盟核心人物共同主持的會議上,對於一項決議進行附議。

穆斯林聯盟最早的基地是在阿格拉和奧德省。[40]地方領導人於1930年代末在那裡成功動員穆斯林群眾。[41]穆斯林聯盟在1937年之前仍是一個精英組織。聯盟的領導層隨後開始進行群眾動員,並在1940年代成為一個受穆斯林群眾歡迎的政黨,尤其是在《拉合爾決議》發表之後。[6][42]聯盟在真納領導下,成員數量增長到兩百多萬人,且其觀點變得更具宗教性,甚至傾向於分離主義。[43][44]

穆斯林聯盟和真納從1937年起在全印度的遊行和罷工中吸引大量群眾追隨。[45]然而聯盟當時還沒有足夠的權威來克服穆斯林社群內部的緊張關係,例如1938年至1939年在勒克瑙爆發的麥德哈·薩哈巴暴動英语Madhe Sahaba Agitation(一場重大的什葉派遜尼派教派衝突事件)中所展現的。[46]

真納在1940年於拉合爾舉行的一次聯盟會議上,說道: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屬於兩種不同的宗教哲學、社會習俗和文學……很明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從不同的歷史淵源中汲取靈感。他們有不同的史詩、不同的英雄和不同的事件……將這兩個民族拴在一個單一的國家之下,一方是人數上的少數,另一方是多數,最終必然會導致不斷增長的不滿,且最終摧毀為治理這樣一個國家而建立的任何結構。[47]

穆斯林聯盟在拉合爾正式重新致力於創建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領土將包括信德、旁遮普、俾路支、西北邊境省和孟加拉,且將是"完全自治和主權獨立"的。由時任孟加拉首席部長阿布·卡西姆·法茲勒·哈克提出的《拉合爾決議》 [48]於1940年3月23日通過,其原則構成巴基斯坦第一部憲法的基礎。穆斯林聯盟在1946年的印度省級選舉中,贏得為穆斯林保留的476個席位中的425個[49](約佔穆斯林選票的89.2%),其政綱是創建獨立的巴基斯坦國,並暗示如果無法實現則將脫離。由聖雄甘地(Gandhi)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則堅決反對將印度分裂 。

全印自由穆斯林會議英语All India Azad Muslim Conference則於1940年4月在德里召開,表達對統一印度的支持。[50]其成員包括印度境內的數個伊斯蘭組織,以及1,400名民族主義穆斯林代表。[51][52]"參加民族主義會議的人數約是參加聯盟會議人數的五倍"。[53]全印穆斯林聯盟致力於試圖壓制那些反對分治的穆斯林,經常採用" 恐嚇和脅迫"的手段。[53][52]例如,迪奧班德學派學者侯賽因·艾哈邁德·馬達尼英语Hussain Ahmad Madani走遍英屬印度,傳播他在其著作《複合民族主義與伊斯蘭教英语Composite Nationalism and Islam》中闡述的思想,該思想主張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團結,並反對印度分治的概念。[54][55]在他進行這項工作時,支持分離主義的穆斯林聯盟成員襲擊馬達尼並擾亂他組織的集會。[54]全印自由穆斯林會議領袖阿拉赫·巴赫什·蘇姆羅英语Allah Bakhsh Soomro於1943年被謀殺,反而進一步鞏固全印穆斯林聯盟要求創建巴基斯坦的決心 。[53]

Remove ads

在社群暴力中的角色

歷史學家艾莎·賈拉勒英语Ayesha Jalal描述支持分離主義的穆斯林聯盟在英屬印度信德省,為散佈社群分裂和破壞阿拉赫·巴赫什·蘇姆羅的民選政府所採取的行動,蘇姆羅政府主張統一的印度:[56]

即使在成立巴基斯坦的要求被明確提出之前,省級聯盟成員就已經捏造蘇庫爾·曼齊爾加赫(Sukkur Manzilgah)的爭端(核心爭議點在於一座廢棄的小清真寺),以動搖蘇姆羅政府 - 其政府的運作依賴於國大黨和獨立黨的支持。曼齊爾加赫原本是蒙兀兒帝國軍隊行軍途中的一個驛站,其中有一座後來被廢棄的小型清真寺。在不遠處的一個名為薩德·貝拉英语Sadh Belo的地方有座神廟,是居住在蘇庫爾印度河兩岸的大批印度教徒的神聖場所。這座被遺忘的清真寺在身份認同和主權上的象徵性匯聚,為那些在省級尋求職位的人提供可用資源。信德穆斯林聯盟在1939年6月初將一個非議題變成一個議題,正式要求收回這座清真寺。聯盟在他們要求歸還的截止日期(1939年10月1日)過後即發動一場煽動活動。[56]

在此之前,全印穆斯林聯盟於信德省在1937年的印度省級選舉中僅獲得4.6%的選票,這與主張印度教徒 - 穆斯林團結的獲勝者信德聯合黨英语Sind United Party形成鮮明對比。在34個穆斯林席位中,有27個是由信德聯合黨贏得。[57]

穆斯林聯盟在印巴分治前的幾年裡被控"提供金錢資助"給在木爾坦、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坎貝爾普爾(Campbellpur)、傑赫勒姆(Jhelum)和薩戈達(Sargodha)地區以及哈扎拉縣針對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實施社群暴力的暴徒。[58][59][60]據報穆斯林聯盟領導的暴徒為每殺害一名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的刺客提供金錢報酬。[58]而包括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在內的穆斯林聯盟領袖,對旁遮普地區針對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的暴力事件並未發表任何譴責。[61]

Remove ads

後續發展

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之後,穆斯林聯盟在巴基斯坦現代保守主義的誕生,以及該國民主進程的引進中發揮有重要作用。[62]

巴基斯坦最初由該國的創立者穆罕默德·阿里·真納領導,隨後由首相利雅卡特·阿里·汗領導,但在1958年軍事介入後命運多舛。它的一個派系[63]仍然支持阿尤布·汗總統,在1962年之前,所有派系重組均由努爾·阿明領導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決定,並在1965年的總統選舉中支持法蒂瑪·真納(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的妹妹)。此外,它是1970年舉行選舉期間,唯一獲得來自東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雙方選票的政黨。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在巴基斯坦隨後的各個時期一直是該國輪流執政的執政黨之一。

印度

全印穆斯林聯盟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被解散。它在印度的繼承者是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64]

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根據《印度憲法》參與印度大選。[64]該政黨在印度議會中始終保持一種持續但人數不多的態勢。[64]從第三屆到第十六屆人民院(即下議院),這個黨在每屆下議院中都有兩名成員,唯一的例外是第二屆下議院中沒有成員,以及第四屆下議院中有三名成員。在第十四屆下議院中有一名成員。目前,該黨在議會中有四名成員。[64]在國家層面,該黨目前是聯合進步聯盟中的一員。[64]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被印度選舉委員會認可為喀拉拉邦的邦級政黨。該黨是聯合民主陣線的主要成員,該陣線是喀拉拉邦由印度國民大會黨領導的選前邦級聯盟。[64]每當聯合民主陣線在喀拉拉邦執政時,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的領導人會被推選擔任重要的內閣部長。[64]

Remove ads

孟加拉國

印巴分治後,原孟加拉省沿宗教界線被劃歸兩國,穆斯林聯盟立即在東孟加拉組建政府,由卡瓦賈·納茲穆丁(Khawaja Nazimuddin)成為首任首席部長。

巴基斯坦憲法英语Constitution of Pakistan問題出現之後(西、東巴基斯坦間的語言問題、權力分配與代表性及宗教定位與世俗主義爭議),穆斯林聯盟在東巴基斯坦的問題開始浮現。此外,孟加拉語言運動被證明是導致穆斯林聯盟在東孟加拉失去執政權的最後一個事件。穆斯林聯盟的民族保守主義綱領也面臨來自巴基斯坦共產黨的幾次挫折和抵抗。努魯爾·阿明在接受平面媒體採訪時表示,共產黨人在策劃孟加拉語言運動的大規模抗議、群眾示威和罷工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65]

全國各地的政黨,都贊成在巴基斯坦舉行普選,而穆斯林聯盟除外。[66]巴基斯坦於1954年預定舉行議會立法選舉。[66]東孟加拉的印度教徒人口情況與西旁遮普不同,並非所有印度教徒都移往印度,仍有大量印度教徒留在東孟加拉。[66]共產黨的影響力加深,其奪取政權的目標終於在此次選舉中實現。東巴基斯坦聯合陣線英语United Front (East Pakistan)、共產黨和人民聯盟(the Awami League)重新掌權,穆斯林聯盟慘敗,[66]在309個席位中僅贏得10個席位,而共產黨在參與競選的10個席位中贏得4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合作,又獲得22個額外席位,總共達到26個。右翼的伊斯蘭大會黨(the right-wing Jamaat-e-Islami)在選舉中則完全失敗。[66]

東巴基斯坦聯合陣線於1955年任命阿布·侯賽因·薩卡爾(Abu Hussain Sarkar)為該邦的首席部長,他以兩次非連續任期執政,直到1958年實施戒嚴法為止。[66]穆斯林聯盟在東巴基斯坦仍然是一個小黨,但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選中全力參與。在東巴基斯坦贏得10個席位,並在巴基斯坦其他地區贏得7個席位。穆斯林聯盟在孟加拉國獨立後,於1976年重新建立,但其規模縮小,在政治舞臺上變得無足輕重。

英國

穆斯林聯盟在1940年代設有一個在英國政治中活躍的英國分部。巴基斯坦成立後,巴基斯坦社群的領袖將此英國分部接收,選舉祖貝達·哈比卜·拉希姆圖拉英语Zubeida Habib Rahimtoola為該黨主席,以繼續在英國發揮作用。[67]目前,穆斯林聯盟的英國分部由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領導,由祖拜爾·古爾("Zubair Gull")擔任主席。[67]

史上的繼承與分裂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