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君主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君主列表列舉了歷任統治加拿大君主的名單,從法屬殖民地時期開始,到英屬殖民地時期,再到英屬自治領時期,最後到現在的主權國家時期。[1][2][3][4]
來自歐洲的君主們首次向加拿大提出主權要求的年份有許多觀點,相對較多的說法認為喬瓦尼·卡博托於1497年在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某個地方(可能是現在的紐芬蘭島或新斯科細亞省地區),他代表時任英格蘭國王的亨利七世宣佈這片土地歸屬於英格蘭王國。[5][6][7]但是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這個時間點應該是1535年,並認為“加拿大”這個地名最初指的是法屬加拿大殖民地;[8]該殖民地是以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名義所建立起來的。[9][10]
加拿大的君主統治先後在法國王室、英國王室(包括英格蘭王室)及現在獨特的加拿大王室之間傳承。[3][10][11][12][13]自亨利七世首次主張為加拿大的君主開始,[14]加拿大迄今歷經33位君主的統治,而其中有兩組君主為雙君主聯合執政。[7][15][16]
雖然加拿大在1867年聯邦化後成為大英帝國轄下的一個自治領,[2][13][17]但完全獨立的加拿大聯邦同澳大利亞、新西蘭那般與英國共享君主這一概念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憲法慣例而出現並最後於1931年《威斯敏斯特規約》的締結而最終確立。[18]從那時起,[15]加拿大王室在法律上就與其他英聯邦王國的王室有所不同,加拿大擁有自己獨立且獨特的君主。[a]儘管“加拿大國王”最早於喬治六世時期便已使用,[20]但直到1953年才成為加拿大君主的官方稱號;而伊麗莎白二世則是首位依據《王室尊號與頭銜法令》而單獨宣佈為“加拿大女王”的君主。
君主列表
肖像 | 王號 (生卒年) |
全名 | 統治時期 | 配偶 |
---|---|---|---|---|
瓦盧瓦王朝 | ||||
![]() |
弗朗索瓦一世 (1494年—1547年) |
弗朗索瓦 | 1534年7月24日—1547年3月31日 | 奧地利的艾蕾諾爾 |
領土主張: | ||||
![]() |
亨利二世 (1547年—1559年) |
亨利 | 1547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 | 凱瑟琳·德·美第奇 |
![]() |
弗朗索瓦二世 (1559年—1560年) |
弗朗索瓦 | 1559年7月10日—1550年12月5日 | 瑪麗一世 |
![]() |
查理九世 (1550年—1574年) |
夏爾·馬克西米連 | 1550年12月5日—1574年4月30日 | 奧地利的伊麗莎白 |
![]() |
亨利三世 (1551年—1589年) |
亨利·亚历山大·爱德华 | 1574年4月30日—1589年8月2日 | 洛林的路易絲 |
波旁王朝 | ||||
![]() |
亨利四世 (1553年—1610年) |
波旁的亨利 | 1589年8月2日—1610年5月14日 |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瑪麗·德·美第奇 |
![]() |
路易十三 (1601年—1643年) |
路易 | 1610年5月14日—1643年5月14日 | 奧地利的安妮 |
![]() |
路易十四 (1638年—1715年) |
路易-迪厄多內 | 1643年5月14日—1715年9月1日 | 西班牙的瑪麗·特蕾莎 曼特農夫人 |
領土變更: | ||||
![]() |
路易十五 (1710年—1774年) |
路易 | 1715年9月1日—1763年2月10日 | 瑪麗·萊什琴斯卡 |
領土變更: |
肖像 | 王號 (生卒年) |
全名 | 統治時期 | 配偶 |
---|---|---|---|---|
都鐸王朝 | ||||
![]() |
亨利七世 (1457年—1509年) |
亨利 | 1497年6月24日—1509年4月21日 | 約克的伊麗莎白 |
領土變更: | ||||
![]() |
亨利八世 (1491年—1547年) |
亨利 | 1509年4月21日—1547年1月28日 | 阿拉貢的嘉芙蓮 安妮·博林 簡·西摩 克萊沃的安娜 凱瑟琳·霍華德 凱瑟琳·帕爾 |
![]() |
愛德華六世 (1537年—1553年) |
愛德華 | 1547年1月28日—1553年7月6日 | 無 |
![]() ![]() |
瑪麗一世 (1516年—1558年) 腓力二世 |
瑪麗
腓力 |
1553年7月19日—1558年11月17日[c]
1554年7月25日—1558年11月17日 |
彼此 |
![]() |
伊麗莎白一世 (1533年—1603年) |
伊麗莎白 | 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 | 無 |
領土變更: | ||||
斯圖亞特王朝 | ||||
![]() |
詹姆斯一世 (1566年—1625年) |
查理·詹姆斯 | 1603年3月24日—1625年3月27日 | 丹麥的安娜 |
![]() |
查理一世 (1600年—1649年) |
查理 | 1625年3月27日—1649年1月30日 | 亨利埃塔·瑪麗 |
空位期 | — | 1649年1月30日—1660年5月29日 | — | |
![]() |
查理二世 (1630年—1685年) |
查理 | 166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 | 布拉干薩的凱瑟琳 |
領土變更:
| ||||
![]() |
詹姆斯二世 (1633年—1701年) |
詹姆斯 | 1685年2月6日—1688年12月1日 | 摩德納的瑪麗 |
空缺 | — | 1688年12月1日—1689年2月13日 | — | |
![]() ![]() |
瑪麗二世 (1662年—1694年) 威廉三世 (1650年—1702年) |
瑪麗
威廉 |
1689年2月13日—1694年12月28日 1689年2月13日—1702年3月8日 |
彼此 |
![]() |
安妮 (1665年—1714年) |
安妮 | 1702年3月8日—1714年8月1日 | 丹麥的喬治王子 |
領土變更: | ||||
漢諾威王朝 | ||||
![]() |
喬治一世 (1660年—1727年) |
喬治·路易 | 1714年8月1日—1727年6月11日 | 索菲·多蘿西亞 |
![]() |
喬治二世 (1683年—1760年) |
喬治·奧古斯特 | 1727年6月11日—1760年10月25日 (登基年為儒略曆而遜位年為格裡曆) |
安斯巴赫的卡洛琳 |
![]() |
喬治三世 (1738年—1820年) |
喬治·威廉·弗雷德里克 | 1760年10月25日—1820年1月29日 | 索菲亞·夏洛特 |
英屬北美殖民地總督:多爾切斯特勳爵、羅伯特·普雷斯科特、羅伯特·米爾恩、托馬斯·鄧恩、詹姆斯·亨利·克雷格、喬治·布雷沃斯特、戈登·德拉蒙德、約翰·科普·舍布魯克、里奇蒙公爵 | ||||
領土變更: | ||||
![]() |
喬治四世 (1762年—1830年) |
喬治·奧古斯特·腓特烈 | 1820年1月29日—1830年6月26日 | 不倫瑞克的卡洛琳 |
英屬北美殖民地總督:達爾豪西伯爵、詹姆斯·肯普特 | ||||
![]() |
威廉四世 (1765年—1837年) |
威廉·亨利 | 1830年6月26日—1837年6月20日 | 阿德萊德 |
英屬北美殖民地總督:埃爾默勳爵、戈斯福德伯爵 | ||||
![]() |
維多利亞 (1819年—1901年) |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 | 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 | 阿爾伯特親王 |
英屬北美殖民地總督:戈斯福德伯爵、約翰·科爾本、達勒姆伯爵、西德納姆勳爵、查爾斯·巴戈特、梅特卡夫勳爵、卡思卡特伯爵、額爾金伯爵、埃德蒙·沃克·海德、蒙克子爵
| ||||
加拿大總理:約翰·麥克唐納、亞歷山大·麥肯齊、約翰·阿伯特、约翰·汤普森、麥肯齊·鮑威爾、查爾斯·塔珀、威爾弗里德·洛里埃 | ||||
領土變更: |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 ||||
![]() |
愛德華七世 (1841年—1910年) |
阿爾伯特·愛德華 | 1901年1月22日—1910年5月6日 | 丹麥的亞歷山德拉 |
加拿大總督:明托伯爵、格雷伯爵 | ||||
加拿大總理:威爾弗里德·洛里埃 | ||||
領土變更: | ||||
溫莎王朝[e] | ||||
![]() |
喬治五世 (1865年—1936年) |
喬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爾伯特 | 1910年5月6日—1931年12月11日 | 特克的瑪麗 |
加拿大總督:格雷伯爵、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德文郡公爵、維米的賓勛爵、威靈東侯爵、貝斯伯勒伯爵 | ||||
加拿大總理:威爾弗里德·洛里埃、羅伯特·博登、阿瑟·米恩、威廉·金、理查德·貝內特 | ||||
領土變更: |
1931年,依據《威斯敏斯特規約》,加拿大王室獲得了完全獨立於英國王室的實體地位。而紐芬蘭自治領雖然也在同年獲得了與加拿大一樣的地位,但紐芬蘭議會並未立法確定設立“紐芬蘭國王 / 紐芬蘭女王”一職,故此後依舊受英國王室管轄而直至1949年被併入加拿大聯邦。
肖像 | 王號 (生卒年) |
全名 | 統治時期 | 配偶 |
---|---|---|---|---|
溫莎王朝[f] | ||||
![]() |
喬治五世 (1865年—1936年) |
喬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爾伯特 | 1931年12月11日—1936年1月20日 | 特克的瑪麗 |
總督:貝斯伯勒伯爵、特威兹穆尔勳爵 | ||||
總理:理查德·貝內特、威廉·金 | ||||
![]() |
愛德華八世 (1894年—1972年) |
愛德華·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喬治·安德魯·帕特里克·大衛 | 1936年1月20日—12月11日 | 無 |
總督:特威兹穆尔勳爵 | ||||
總理:威廉·金 | ||||
![]() |
喬治六世 (1895年—1952年) |
阿爾伯特·弗雷德裡克·亞瑟·喬治 | 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 |
總督:特威兹穆尔勳爵、阿斯隆伯爵、突尼斯的亞歷山大伯爵 | ||||
總理:威廉·金、路易·聖洛朗 | ||||
領土變更: | ||||
![]() |
伊麗莎白二世 (1926年—2022年) |
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 1952年2月6日—2022年9月8日 | 菲利普‧蒙巴頓 |
總督:文森特·梅西、喬治·瓦尼爾、羅蘭·米切納、儒勒·萊傑、愛德華‧施瑞爾、讓娜·索韋、雷蒙·納蒂欣、羅密歐·勒布朗、伍冰枝、莊美楷、大衛·勞埃德·約翰斯頓、朱莉·帕耶特、瑪麗·西蒙 | ||||
總理:路易·聖洛朗、約翰·迪芬貝克、萊斯特·皮爾遜、皮埃爾·杜魯多、喬·克拉克、約翰·特納、布萊恩·馬爾羅尼、金·坎貝爾、讓·克雷蒂安、保羅·馬丁、史蒂芬·哈珀、賈斯汀·杜魯多 | ||||
![]() |
查爾斯三世 (1948年出生) |
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 | 2022年9月8日—至今 | 卡米拉·尚德 |
總督:瑪麗·西蒙 | ||||
總理:賈斯汀·杜魯多 |
君主配偶
加拿大君主的配偶並無憲法所賦予的地位和權力,而是僅僅作為加拿大王室的成員。在英國,君主配偶會使用“王后(Queen Consort)”這一頭銜;而加拿大並無相關法律或蓋印國璽之君主制誥來規定君主配偶的頭銜,但基於禮節,加拿大官方會使用其在英國的尊稱和頭銜。1954年至1957年期間,經過多位英聯邦國家總理們的非正式討論而決定不授予時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王夫(Prince Consort)”頭銜。[23]
自加拿大聯邦成立以來,目前僅有兩位君主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統治過加拿大。一位是維多利亞女王,聯邦成立時其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已經過世;另一位則是愛德華八世,他是在退位以後迎娶了華麗絲·辛普森。
相關條目
- 加拿大歷史
- 加拿大憲法史
- 加拿大君主制歷史
- 現任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 加拿大總督列表
- 加拿大歷史年表
參考資料
外部連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