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鼠刺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鼠刺科(学名:Escalloniaceae)为南鼠刺目(Escalloniales)的唯一一科,属真双子叶植物、菊类植物,共有7属约124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东南亚、澳洲及印度洋。[1]
Remove ads
形态
本科植物主要为乔木和灌木,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小花两性,辐射对称,排成总状花序,稀为雌雄异株或杂性,花瓣4-5;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分类
以前的分类法认为本科属于川续断目,并把鼠刺属(Itea)也列入其中,所以也称其为鼠刺科,但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鼠刺属应单独成为鼠刺科,属于虎耳草目,而其他属则应合并成另一科,属于II类真菊分支但无法列入任何一目,所以称为南鼠刺科[3]。在2009年的APG III 分类法中本科被置于新设的南鼠刺目之下[2]。2016年的APG IV 分类法维持此分类[4]。
本科包含几个曾经的单属科,即寄奴花科(Eremosynaceae)、多香木科(Polyosmaceae)、智利木科(Tribelaceae)[2],共有7个属,如下[1]:
本目与其它桔梗类植物的演化关系如下[4]:
桔梗类植物 |
| |||||||||||||||||||||||||||||||||
Campanulids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