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咸北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咸北线(朝鲜语:함북선/咸北线 Hambuk sŏn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條鐵路,連結咸鏡北道首府清津市(清津青年站—青岩站與平羅线同线)和位於東北部中俄朝邊境的羅先特別市羅津站。
全线為單线電氣化鐵路,設50個車站。清津站至羅津站長331.1km。途中經過的主要城市包括會寧市。與沿海岸而設的平羅线不同,此线穿過咸鏡山脈,在會寧後沿圖們江再出海岸向南抵達羅津站,與平羅线對接。
Remove ads
概要
它是一条绕朝鲜东北部3/4平行于朝鲜和中国边界的线。平良线沿海岸线以81.2公里的距离连接清津青年和罗先,是绕行路线的3.8倍。
目前称为咸北线的线路是以日本殖民时期建造的咸北线、南满铁路朝鲜西线、朝鲜东线和由良线为基础的。也就是现在的咸北线
- 清岩~三峰之间:咸镜线(咸镜本线)的一部分
- 三峰~南阳之间:南满铁道朝鲜西线
- 南阳至上奉之间:南满铁路朝鲜东线
- 先锋与拉兹之间:南满铁道由良线
歷史
日本统治时期,1916年清津至苍坪区间开通,作为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咸鏡線的延长线[1]。1927年,在满洲国一侧直接连接上三峰和天图铁路的图们江大桥竣工。但是,由于轨距不同,无法直接与其他朝鲜铁路直通运行。
1934年10月,因与满洲关系密切,清津至雄基间铁路移交南满铁路朝鲜铁路管理局运营。 1935年,满洲铁路设立罗津港(后与先峰合并,由雄基改称罗先),将取代雄基成为朝鲜连接日本的港口。
1940年,清津至上三峰的线路再次转移至鲜铁,元山至上三峰的线路成为咸鏡线。同时,连接满洲国东部黑龙江省牡丹江的特快列车从韩国的中心城市(现首尔)开始运营,达到了战前的鼎盛时期。
太平洋战争后期,部分路线因苏军(红军)的袭击而暂停运营。战争结束后,苏军将驻扎在北纬38度线的朝鲜半岛北部,但由于苏军的压力和人民委员会的不和,重建工作并不顺利。此后的朝鲜战争(1950-1953)对线路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
战后,在中苏两国的支持下,作为两国连接线的咸北线将优先重建。 1959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在苏与图们江的边界上开通了朝俄國境友誼橋。与1965年开通的平罗线一样,罗津至洪仪段(洪仪线从洪仪站分叉至友谊桥对岸豆满江站)是通往苏联(现俄罗斯)的重要通道。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 清津青年站~班竹站間为平羅线,但全部列車驶入清津青年站。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