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啟德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啟德隧道(英語:Kai Tak Tunnel,簡稱啟隧;因前稱為機場隧道(Airport Tunnel),簡稱機隧,及後因啟德機場停運後亦被稱為舊機場隧道,簡稱舊機隧)是香港一條雙程雙線分隔管道行車隧道,下穿啟德體育園,全長1.26公里,車速限制為70公里,連接馬頭角及九龍灣。

在中九龍幹線建成前,啟德隧道為九龍市區唯一一條行車隧道。啟德隧道的一大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支路通往宋皇臺道。隧道交通督導員獲授權在隧道範圍內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Remove ads
歷史
隧道於1976年完工[1],舊稱機場隧道,是香港第一條免費行車隧道;由於隧道上面是機場跑道,在施工上有困難,因此要到1982年6月29日才開放使用。其工程為全球首起在營運機場地下施工興建道路的工程[2]。
隧道設計
啟德隧道的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分叉路通往宋皇臺道。雖然在土瓜灣九龍城道同興花園對出有一條支路可通往隧道,但該路段只供緊急車輛行駛。因此車輛由土瓜灣往觀塘方向,只能取道太子道東或承啟道前往。另外在西行隧道出口亦有分叉路通往新山道,有不少巴士路線用此分叉路。另一方面隧道中段有一隻接近八十度的急彎使隧道由東北偏北/西南偏南走向轉為正東/正西走向。這隧道中有支路進出及急彎的設計在香港很罕見,除此隧道外僅有將軍澳-藍田隧道採用。
出口
使用情況
歷年交通流量[4]
Remove ads
途經隧道的公共交通服務
Remove ads
巴士轉乘計劃
九巴皆設有啟德隧道巴士轉乘站八達通轉乘優惠,乘客於指定時間內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可於啟德隧道巴士轉乘站轉乘以下路線(同一路線或98D/98P、215X/、297/297P之間的組別除外)。
Remove ads
- 上述轉車收費由2022年2月27日生效
- 12歲以下小童(用小童或個人八達通)次程轉車時為上述轉車收費的一半
- 65歲或以上長者(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及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兒童(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為HK$2或上述轉車收費的一半(以較低者為準)
- 12-64歲合資格殘疾人士(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及60-64歲香港居民(用「樂悠咭」)為HK$2或上述轉車收費(以較低者為準)
- 有關轉車費必須使用同一張八達通轉乘另一條同一方向的路線,方可享此優惠,若以現金轉車的乘客或乘搭其他路線必須於轉車時繳付車上所列的收費(特別註明除外)。
- 上述轉乘組合接受以非接觸式Visa、萬事達卡、銀聯卡、JCB、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繳付車資。惟使用此等付款方式必須使用同一張信用卡或同一個流動支付帳戶,亦不能受惠於劃一$2票價優惠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Remove ads
軼事
2010年4月11日下午1時許,一部靈車由觀塘繞道向尖沙咀行駛,當駛至啟德隧道近土瓜灣出口,懷疑「入錯線」,由快線切到慢線,引起尾隨客貨車司機不滿,兩車行駛50米後,靈車突然打死火燈停下,而客貨車也將車駛到路中央。
當時客貨車上兩男子跳下,其中年約20歲的跟車青年打開後座車門,取出兩支類似木棍物體,靈車亦有五男一女走出,一男子也拿出懷疑抬棺材的兩米長木棍,站在一旁戒備,雙方似乎一觸即發,隨時大打出手。
經過約一分半鐘的理論和對峙,靈車一方的六名男女首先返回車上,令事件未有鬧大,但雙方開車仍未駛出隧道口,涉嫌堵塞交通的靈車未有被截停,而尾隨的客貨車被高級交通督導員)截停,司機接受初步調查。有尾隨司機以Car Camera(汽車鏡頭)拍攝該事件的過程,早前被放上互聯網在片段曝光後,警方表示關注事件及正進行調查。根據《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在隧道內違例切雙白線,隧道交通督導員可檢控不遵守道路標記司機/人士;根據交通法例,在隧道內違例切雙白線,可以被控以不小心駕駛並罰款450港元和記3至5分。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圖片集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