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為臺灣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四草濕地[1]。該保護區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棲地,為高蹺鴴在臺灣的最大繁殖地點[2]。該保護區在台江國家公園成立後,也被劃入國家公園的範圍之內。
成立背景
四草濕地歷屬鹽田與魚塭地貌,因為濕地生態豐富且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於民國83年公告設立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為台江國家公園範圍之一 。
保護區範圍
保護區包括臺南市安南區台17線以西的三個區域,包括在東北方的高蹺鴴繁殖區54.653公頃、東南方的鹽水溪河口東岸的北汕尾水鳥保護區337.3052公頃、西面的鹿耳門溪河口西岸的竹筏港水鳥保護區131.8898公頃,總面積達523.848公頃[3]。
環境監測計畫
台江國家公園曾實施「四草濕地水域生態與水文調查暨水位營造試驗計畫」,針對高蹺鴴繁殖區(A1區)與水鳥保護區(A2區)進行棲地改善工程,包括水位控制、紅樹林管理與濕地景觀調節,提升候鳥繁殖與生物多樣性[4]。
四草濕地亦屬於國際級「重要濕地」,2017年公告保育利用計畫,並於2023年起啟動通盤檢討,整合地方居民、生態學者與政府單位參與濕地管理機制[5]。
棲地變化與威脅
儘管四草濕地為保護區,仍受多項威脅影響。其一為都市與工業廢水長期排入鹽水溪與曾文溪,影響水質並威脅底棲生物與鳥類食物鏈[6]。
另有開發商曾規劃於濕地周邊建設度假設施,引發環評爭議,最終通過但須附加鳥擊監測與隔離綠帶等條件[7]。
此外,氣候變遷導致乾季水位下降與濕地陸化,影響黑面琵鷺等遷徙鳥類的棲地使用;而紅樹林過度擴張也可能壓縮裸露灘地與底棲生物空間,影響整體生態多樣性[8]。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