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孫中山紀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孫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是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建立共和制度的领导者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意義的一位政治人物。后世為表達尊崇之意,对其有“偉人”、“中華民國國父”等称呼,并在世界各地使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紀念。
![]() |
中国大陆
1925年4月16日,廣東省政府將香山縣改稱中山縣;永豐艦改名中山艦,以資紀念[1]:21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前悬挂的就是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自1950年起,天安門廣場逢勞動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孫中山的巨幅画像被树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前方,或一并出现在国庆游行队伍中。[2][3]
1989年1月26日,中國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建立中國南極中山站,該站是中國的第二个南極科學考察站。站中设有“孫中山先生纪念堂”。
在孫140周年誕辰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發表講話指出,在孫組織領導和革命精神感召下,於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在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孫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建立歷史性功勞,復興中華民族,並盛讚他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4]。
2012年,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发表《关于使用“公民”标识的几点建议》一文,解释:“‘公民’二字取自孙中山先生的手迹。以蓝底白字的‘公民’作为追求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的中国公民的共有标志,意味着纯洁美好的政治理想和温和理性的坚韧努力。”[5]
2015年11月8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通過《關於舉辦纪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決定於2016年11月12日舉行孫誕辰150周年活動[6][7]。
2016年6月9日,孫中山基金會、中華詩詞學會、與中山市公共外交協會等機構在廣東中山聯合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優秀中華詩詞徵集活動」。該次活動旨在緬懷孫先生的歷史功績、學習、繼承與發揚孫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與進取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振興中華格律詩詞。[8],並發行數量達三萬枚的「伍圓」流通纪念币,硬幣材質為銅合金。(詳見偉人誕辰紀念)
2022年10月13日,中共二十大开幕日当天,男子彭立发在北京四通桥高挂反习横幅。事前,彭立发向多名网络大V寄出电子邮件,事后其推特页面出现孙文遗嘱。佐拉说:“这种口号是几十年来前所未见的大胆,甚至要求起义,在中国都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要求起义。他做了非常缜密的准备工作,除了做海报、写罢免习的PDF文档,上四通桥,燃烟、大喇喇挂条幅,他知道自己会被抓仍做这么多整备工作,确实要进行孙文的说法,必须唤起民众联合平等待我民族的人,共同奋斗,只是唤醒民众必须效法孙中山。”[9]
2022年12月31日跨年夜,南京新街口广场上万民众冲破警戒线,聚集在孙中山雕像周围献花并释放气球。有人认为这是疫情解禁后的正常庆祝,没有政治意味。也有人认为,群众突破警察封锁,不再遵守政府规定,是白纸革命以来各地反对中共权威的继续。有人说群众奔向中山像,表示中华民国是人民的向往,而人心所向,莫可阻挡。[10]
Remove ads
臺灣
孫當初因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而加深其推翻清廷的革命決心。孫一生訪台四次(備註:孫中山1924年最後一次登台,只隨船泊港於基隆,並未上岸),尋求日本台灣總督府幫助其所需的人力與金錢、軍火,1913年他用餐的梅屋敷改成國父史蹟紀念館,連附近的道路一併改稱「中山北路」。

1925年3月12日孫病逝北京。消息傳來,台灣一些知識分子立即著手籌備孫的哀悼會,並且創作訃文、輓歌與弔文,準備在會上宣讀,不料台灣總督府得知以後,約談一些籌備會的成員,要求他們不要在會上發表演說、宣讀訃文與弔文、唱歌……極盡刁難之能事,所幸經過有志之士的周旋與妥協,哀悼會還是照常舉行。當時,一位重要的新文學作家張我軍使用白話文寫了一首〈孫中山先生弔詞〉[11],原本打算在會上宣讀,卻因當局禁止而作罷。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称孫「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國父」。
臺灣光復後,各地也常見為了紀念孫中山的“中山路”、“中山公園”、“中山堂”等街道或紀念建築,國立故宮博物院為紀念孫百年冥誕而原先命名為“中山博物院”,亦於高雄市西子灣復校國立中山大學。
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尊孫中山為國父,並於主要公家機關及各級學校懸掛其遺像。臺灣民主化後,已無硬性規定,但不少的地方及公園仍有其銅像。
Remove ads
香港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有香港媒体评论员撰文称:“沒有暴徒,那可救港?”指在滿清政府眼中,孫中山等一伙人是一群暴徒、亂黨。孙中山之所以被世人尊為國父,是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老百姓看到革命黨破壞政府機關,不但沒有阻止,反而資助革命黨人買軍火與清政府對抗。如果當年老百姓不站在孫中山這些「暴徒」一邊,專制皇權的統治不知何時才結束,共和政體更遙遙無期。[12]
新馬地區
在辛亥革命後,為了纪念孫中山先生。華人家庭會懸掛孫中山的畫像在客廳,華人公會以及華人學校教室。以此來紀念孫中山。另外在早期新馬华人也尊稱為“國父”或“中山先生”。而在每年的3月15日,新加坡政府會前往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進行鮮花祭祀。
美国
1943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巡访美国、加拿大,傾動西方朝野,展现抗战决心,使西方人士增添对中国之了解。同年12月17日,美國國會即通過 「廢除排華法案」 (The Repeal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1944年3月12日,中華民國駐美總領事联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舉辦 “孙逸仙日”表演,羅斯福總統賀電宣告:『孫逸仙醫師使我們联想到中國人民長期散發之自由精神。他奮鬥不懈之偉大目標:國家主權、代議制政府、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已成為團結全中國各方人民之信念,也啓發中國人民堅持抵抗日本暴政。美國開國元勛之民主理念,聯合國共同事業背後之原則,與孫醫師之主義實多相同之處。孫逸仙精神長存中國人民心靈,我們向孫逸仙與中國人民致上敬意,備感榮幸。』《紐約時報》報導:「三千人在此地向孫醫師與中國致敬。市長稱列強治外法權必須戰後結束。」[13]
紀念日和假期
民國71年,政府修訂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中華民國政府设立國父誕辰紀念日與國父逝世紀念日,在台灣每年11月12日與3月12日定為紀念日但不放假,而台灣的相關團體與海內外華人等會有相關紀念活動。
從某年開始[何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稱11月12日爲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於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植树节。
關於孫中山「×××歲誕辰」、「誕辰×××周年」計算方式,中華民國使用虛歲,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足歲,例如2015年時中華民國稱「一五○歲誕辰」,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16年辦理「誕辰一五○周年」活動[14]。
貨幣
- 孫中山誕辰120周年紀念銀幣
- 孫中山誕辰130週年金銀紀念幣
-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幣
- 金质纪念幣:面值100元
- 银质纪念幣:面值10元
- 铜合金纪念幣:面值5元
- 國民政府1928-1949中央銀行發行之紙幣
-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銀幣1圓
- 孫船紀念銀幣 銀幣1圓
- 中華民國紀念銀幣 2毫
- 中華民國甘肅孫像紀念銅幣5枚
- 中華民國紀念鎳幣 半圓
- 中華民國紀念銅幣 50圓
- 中央銀行發行之壹佰圓紙鈔、拾圓硬幣、伍拾圓硬幣
- 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金幣、銀幣、銅鎳幣,中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 國父孫中山先生120歲誕辰紀念金章、銀章
- 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紀念銀幣
郵票
墓地
紀念館
紀念堂
紀念歌
名稱紀念
雕像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