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位於臺灣高雄市的國立科技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Remove ads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英語: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簡稱KUAS高應高應大高應科大,前身為1963年所創立的三大工專臺灣省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2000年7月,改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2018年2月1日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燕巢校區

事实速览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校训 ...
Remove ads

合併

而2014年初,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務會議高票通過爭取正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不過教育部於2014年1月29日函示,為有效推展國立大學校院合併政策,建請高應大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併後再議[1]。2014年3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友會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友會董監事會討論,達成促三校合併的共識。同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併校工作小組進行溝通與討論。若三校成功整併,整合教學研究資源,校地規模可擴增為200公頃,學生數達27,000人以上,僅次於台大,成為全國第二大的國立大學[2][3]

2014年6月12日,三校分別召開校務會議,第一科大以79.6%贊成通過整併案;高應大則以90票贊成、30票反對,於予參與整併案;海科大在校務會議中臨時將「合併程序是否繼續」排入議案,投票表決結果55:42否決與高科大之合併案,而此次投票因臨時加入,且否定該校於先前所舉辦兩次公投之決議,因此於該校引發不小反彈聲浪[4][5][6]。2014年6月19日,海科大再次招開校務會議,會後決議暫緩執行與高科大之合併案[7][8]。2014年6月25日海科大再度召開校務會議,確認三校整併案投票結果58票贊成、38票反對,同意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9]

2015年6月18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校同時舉行校務會議,並對《三校合併計畫書》投票,結果僅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否決[10],故將依2015年5月12日「104年度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三校合併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決議,改由二校合併[11]

但教育部之整併審議會遭兩度取消,因此無法於原定時程(即2016年8月1日)成立新大學。[12]

2017年5月,高應大將重新酌思參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3校整併,將校內溝通結果於5月31日前函送教育部。[13]6月16日教育部同意三校合併意願提送行政院,惟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認為與校務會議決議不符,要求暫緩提送。[14]

2017年7月20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與三校開會結果同意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三校啟動新任校長遴選,要求九月底前經由校務會議,各推派一名遴選委員代表,參與新任大學校長遴選會議。[15] 2017年12月14日,教育部函行政院核定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自明年2月1日正式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一案。[16][17]

2018年1月2日,經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併研商會議後,教育部決定揭牌儀式由建工校區為主,其他校區則採視訊方式同步辦理揭牌。[18]

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併成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首任校長為楊慶煜博士。

Remove ads

學校象徵

校徽[19]


Thumb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徽

校訓

校訓為李茂雄教授所撰寫,自1977年起正式頒行[20][21]

校歌

原校歌於專科學校時期校歌,由仇同先生作詞,杜麟先生譜曲。現行校歌為1997年7月1日升格成「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而重新製作。由時任校長黃廣志做詞,黃友棣教授譜曲[22]

校史

  • 1963年4月,時任高雄市長陳啟川與多位地方士紳,組織「高雄工業專科學校促進委員會」,積極向台灣省政府等單位爭取籌設。
  • 1963年8月,台灣省政府高雄高工為基礎改制,於該校設立「臺灣省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令由高雄高工兼辦校務,初設五年制化工土木兩科[23][24]
  • 1979年7月,隨高雄市升格直轄市改名為「高雄市立工業專科學校」。
  • 1981年7月,改隸國立為「國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
  • 1992年8月,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获准增设二年制商业类科;计有会计统计、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政税务、银行保险与观光等六科(为现今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之前身),正式合并原国际商业专科学校师生,该校教育正式涵盖工业和商业两大类科,并更名为「国立高雄工商专科学校」。
  • 1993年1月,獲高雄縣政府同意無償撥用燕巢鄉深水農場106.3公頃土地,並奉教育部核准規劃設置第二校區。
  • 1997年7月,奉核改制為「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設立二技部化學、土木、電機、電子及模具等五個工程系。
  • 1997年8月,奉教育部令成立金門分部,成立二年制專科部,設有:觀光事業、工商管理、營建管理及食品工程等四科。
  • 2000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改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並依十三個系之性質劃分為「工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增設四技部化工、土木、電機、電子等四系。進修學院增設會計系。金門分部則增設二專資訊管理科,並成立企業管理、觀光管理二技在職班。
  • 2003年8月,金門分部奉準獨立升格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增設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班、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班、電能與控制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商學院併入管理學院。
  • 2014年6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以90票贊成、30票反對,於予參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整併案。
  • 2015年6月,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校同時舉行校務會議,並對《三校合併計畫書》投票,結果僅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否決,高應大反對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2018年2月,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併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Remove ads

歷任校長

更多信息 任別, 姓名[25] ...
Remove ads

組織

學院系所

更多信息 工學院 ...
更多信息 電資學院 ...
更多信息 管理學院 ...
更多信息 人文社會學院 ...
更多信息 通識教育中心 ...
更多信息 體育室 ...
更多信息 附設進修學院 ...

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校級研究中心 ...

各學院專業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工學院 ...
更多信息 電資學院 ...
更多信息 管理學院 ...
更多信息 體育室 ...

行政單位

更多信息 行政單位 ...

學校校友

該校創於1963年,至2011年止已有超過10萬名校友,詳細名單可參閱主條目。

校園

更多信息 校區名稱, 校區地址 ...

學生活動

新生體驗營

新生體驗營,為高應大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迎新活動,更是學校、社團以及各系學會傾盡資源,前身為新生大露營。參加的對象為全體新生。為期兩天,並有多項競賽與康樂活動。目的為凝聚班級及系上的向心力,並讓新生能儘快認識班上的同學。是高應大少數歷史悠久的活動之一。
第35屆因為H1N1而停辦,而在公元2010年9月25、26日正式舉辦第36屆新生大露營,但正式更名為"九十九(公元2010年)級新生體驗營",因此新生大露營一詞,就此成為絕響。
106級新生體驗營,地點不同以往在澄清湖舉辦,而是選擇在高應大燕巢校區舉辦,讓新生可以在活動兩天中更認識校園。
107級新生體驗營則是在高科大第一校區舉辦。
108級起新生體驗營停辦,邁入歷史。

畢典撥穗正官

高應大曾於2006年時,曾被學生投訴禮堂太小,畢業典禮每班僅限三十人參加,讓部分同學留下遺憾,但經畢典籌備會討論後,決定畢業生全數出席、同日分梯舉辦。每位畢業生上台接受校長撥穗、院長頒畢業證書,系主任、校友總會總會長握手祝福等,而來賓只出席不致詞,將舞台鎂光燈留給每一位畢業同學,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一生一次的榮耀。這個「畢業同學為主」的畢業典禮,已成為高應大的傳統之一。

2006年世界太陽能車拉力賽

2006年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主辦的世界太陽能車拉力賽於9月16日─9月21日舉行,共計五天。競賽內容包括在屏北機場內舉行的場內耐久賽,以及繞行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之拉力賽。
除了競賽之外,並搭配了許多展示活動。例如太陽能車,以及太陽能相關應用的展示。參賽國家僅有美國日本德國伊朗土耳其以及台灣,共6個國家,11台車參賽。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奪得了場內耐久賽及拉力賽雙料亞軍的佳績。此比賽是繼2004年雅典奧運活動「Phaethon 2004」後,第二次世界上有太陽能車拉力賽,非屬常態性賽事。

學生社團活動

該校擁有58個社團,詳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生社團(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際學術交流

該校1965年開始即有國際參訪性學術交流,由於次數繁多,因此僅列舉"姐妹學校"。[30]

更多信息 國家, 學校名稱 ...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