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索斯特利斯號巡防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索斯特利斯號巡防艦
Remove ads

塞索斯特利斯號巡防艦H.C. steam-frigate Sesostris[註 1]I.N.S.英语Royal Indian Navy Sesostris[1]),又譯西索斯梯斯號[2],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為打擊亞洲海盜而購買的一艘木殼明輪巡防艦。它於1839年下水,曾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英緬戰爭[3]

事实速览 历史, 技术数据 ...
Remove ads

建造

1838年,英國政府的印度事務局英语India Board與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共同決定大規模擴張公司的輪船隊,向泰晤士河畔的造船廠訂購了三艘新的木殼明輪船,即本艦、皇后號和克萊奧帕特拉號,1839年1月購買了一艘兩年新的愛爾蘭貨輪基爾肯尼號,並更名為芝諾比亞號。董事會不知道的是,印度事務局主席英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約翰·霍布豪斯英语John Hobhouse, 1st Baron Broughton在1838年還下令公司的秘密委員會秘密安排另造六艘鐵殼明輪船,其中包括了復仇女神號[4]

本艦由威廉·皮徹(William Pitcher)擁有的英格蘭北弗利特英语Northfleet造船廠建造,於1839年下水。註冊總噸876長噸,正常排水量1361長噸。艦長56.1米(184英尺),寬9.91米(32.5英尺),吃水4.42米(14.5英尺)。[5][6][7]本艦雙桅裝縱帆,使用風帆時速度可達9—10節(10—12英里每小時)。220匹額定馬力的蒸汽機推動兩個明輪,使用蒸汽機時速度可達7.5英里每小時(6.5節)。配備4門8英寸(203毫米)炮。[8][9]

Remove ads

艦歷

本艦首任艦長是著名海道測量羅伯特·摩斯比英语Robert Moresby中校,他負責監督本艦的建造與艤裝[9][5]1840年2月17日,本艦從英國法爾茂斯出發,4月20日抵達好望角,5月14日啟程前往錫蘭,6月16日抵達孟買,加入皇家印度海軍英语Royal Indian Navy[10]7月19日,本艦從孟買出發,運兵到亞丁[11]9月21日回到孟買。9月27日,本艦運兵前往喀拉蚩[12]1841年2月15日,本艦離開喀拉蚩,加入波斯灣分艦隊,在當地巡航威攝海盜,3月19日返回孟買。[13]

第一次鴉片戰爭

Thumb
廈門戰役地圖
Thumb
英軍炮擊鼓浪嶼。煙囪冒煙的是本艦。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方全權代表璞鼎查與英軍艦隊司令威廉·巴加從倫敦出發,在孟買停留10天,搭乘本艦於1841年8月9日抵達澳門,艦長是印度海軍的亨利·奧姆斯比(Henry Ormsby)中校,全程僅花了67天。[14][15]

8月21日,本艦隨艦隊離開香港,於8月25日抵達廈門。26日下午1點半,廈門战役開始,本艦和皇后號從廈門港的右邊駛向架設了76門炮的石壁炮台(長度超過半英里),非常接近炮台時炮台發了12炮,本艦沿著炮台航行,以三門炮猛烈還擊,直到來到白色的半圓形炮台(後面是廈門郊區)對面。本艦單獨留在這裡半個多小時,向該炮台與廈門開火,直到「威爾斯利」號英语HMS Wellesley「布倫海姆」號戰艦英语HMS Blenheim (1813)前來支援。本艦然後加入「金髮人」號英语HMS Blonde (1819)「莫德斯特」號英语HMS Modeste (1837)「德魯伊」號英语HMS Druid (1825),一起向鼓浪嶼上的炮台開火,並向廈門郊區前面的炮台開火,直到戰役結束。「復仇女神」號「冥界火河」號(H.C. Phlegethon,音譯「弗莱吉森」號)則運兵登陸。英軍於27日清晨順利占領廈門城。[16][17]此役本艦艦艏右舷舷窗的6磅弹炮損壞,前桅中彈。[18]

Thumb
定海之戰地圖

9月5日,本艦隨艦隊離開廈門,21日到達舟山群島,準備進行第二次定海之战。26日,英軍對定海進行了偵察。29日,本艦與「金髮人」號、「莫德斯特」號、「木星」號「皇后」號驶往大小五奎山岛南側,在大五奎山岛上设置野战炮兵阵地,包括68磅弹炮1门,24磅弹炮2门。“威爾斯利”號盡可能靠近預定登陸地點,「巡航者」號英语HMS Cruizer (1828)「哥倫拜恩」號英语HMS Columbine前進到離海灘200碼,本艦與友艦的砲火使清軍無法干預。次日所有運輸船抵達。10月1日上午部隊開始登陸,本艦駛入內港,其砲火對登陸部隊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當天定海易手。[19][20]

1841年12月,本艦從寧波溯長江而上,運兵驅逐餘姚慈溪的清軍。[21]

1842年3月10日浙東之戰中,清軍凌晨3时施放四只火船,冲向本艦,被本艦與「莫德斯特」號的小船拖到泥中。与此同时,兩岸的清军向英舰开火,並大舉进攻宁波城的南门和西门。兩艦派出小船往上游阻擊清军,天亮後本艦與「冥界火河」號到位支援,「皇后」號也加入「哥倫拜恩」號砲轟進攻宁波北门的清军。8时許戰鬥結束,清军傷亡慘重。本艦與「莫德斯特」號沿河向西南的方向搜索,不見火船或清军蹤影後返回。3月13日,英陆军司令郭富听說驻在余姚的清军余步雲部将进攻宁波,便率兵600名,在本艦的支援下,向奉化进军。但英军仅前进了约7英里,便发现余步雲部在前晚便已溃逃。3月15日,英艦隊司令威廉·巴加、陆军司令郭富得悉慈谿是清军的前进基地,便率领海军410人搭乘本艦和「金髮人」號、陆军850人搭乘轮船「皇后」号、「復仇女神」號和「冥界火河」號,于上午8时向慈谿进军,下午2时前抵达,占领無人防守的县城,并向城外大宝山清军营地进攻,攻佔大宝山。[22]

5月18日乍浦之戰時,本艦與「汗華囇」號、「金髮人」號、「莫德斯特」號、「阿爾吉利亞人」號英语HMS Algerine向乍浦前沿炮台開火,壓制清軍設置在各山寨陣地的炮台火力。接著,在「復仇女神」號、「椋鳥」號英语HMS Starling (1829)、「皇后」號、「哥倫拜恩」號、「鴴」號英语HMS Plover和「冥界火河」號的掩護下,英軍登陸部隊乘坐舢板,分成三路出擊,占領了乍浦城。本艦參與此役的長官包括艦長亨利·奧姆斯比中校、J. Rennie上尉與無軍階的大副、見習官和外科醫生助理。[23]

Thumb
吳淞戰役。本艦為左起第四艘

1842年6月16日,本艦在吳淞戰役中將旗艦「汗華囇」號拖到吳淞炮台前,以免擱淺。「汗華囇」號在兩小時內對西炮台發射了776發32磅彈,之後英軍登陸,攻陷吳淞炮台。[24]本艦由於接近炮台,艦體中彈11發[25],艦上3人負傷[26]。次日英军分两路,一路由吴淞南下,另一路由水上溯黄浦江上行往上海县城,本艦在拖帶運兵船往上海時擱淺損壞了舵。[27]

8月29日,中英簽訂《南京條約》,9月1日,本艦離開南京,9月10日將《南京條約》的新聞帶到香港。[28]

第二次英緬戰爭

Thumb
本艦擊中仰光砲台的彈倉

1852年4月10日,英軍艦隊抵達仰光。次日英艦開始進攻,10點10分時本艦艦艉的68磅弹炮英语68-pounder gun擊中緬軍的彈倉爆炸,摧毀了該砲台的9門18磅弹砲。14日英軍攻陷仰光。[29][30]

5月19日攻陷伊洛瓦底省首府勃生時,本艦官兵168人,裝備了6門炮:2門8英寸炮、2門32磅弹炮、2門12磅彈炮英语12-pounder long gun[31]

10月9日,本艦隨英軍對卑謬發動攻擊,次日英軍攻陷卑謬。[32]11月11日,本艦搭載42名登陸士兵,由艦長坎貝爾(C. D. Campbell)中校指揮,在掩護兩艘運兵輪船前進時擱淺,本艦脫困後砲擊支援,英軍攻佔了上卑謬的兩座堡壘。[33]

退役

本艦於1853年出售給孟加拉管轄區政府。[6]

榮譽及紀念

本艦於1841年在通往寧波的甬江口外撞到水下岩石,該石因此得名塞索斯特利斯石英语Sesostris Rock,並設立浮標。[34][35]

本艦獲頒1842年中國戰爭勳章英语China War Medal (1842)的有軍官22人、普通艦員英语naval rating33人、海軍陸戰隊員13人、東印度水手英语Lascar36人,總計104人。[36]

1847年4月本艦從亞丁運兵返回坎努爾時,艦長卡利斯(Carless)在拉克沙群島發現暗沙,命名為塞索斯特利斯暗沙英语Sesostris Bank[37]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引用

Loading content...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