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外遊警示制度

香港的警示資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外遊警示制度(簡稱外遊警示旅遊警告;英語:Outbound Travel Alert System縮寫OTA)是由香港政府保安局設立的一個方便香港居民進行風險評估,掌握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當前環境所潛在的人身安全風險或傳染病的旅遊警示制度[1][2]。參照了香港天文台暴雨警告信號來制訂。

歷史

2008年11月25日,泰國反政府示威者衝入及佔領曼谷蘇凡納布國際機場離境大堂,令到該機場在當晚宣布取消所有離境航班及關閉機場[3];受到事件影響而滯留在曼谷的香港居民近500人[4][5];及至11月27日,保安局未發出旅遊警告而被香港旅遊業業界指出當局行為被動[6]。11月29日起,中國大陸政府澳門政府等紛紛派出包機接載其居民離泰[7]。及至一對香港夫婦在同年12月1日凌晨在趕往布吉國際機場而離開泰國途中發生交通意外後[8],保安局常任秘書長張琼瑤在同日中午表示因應泰國暴力衝突升級而宣布向國泰航空香港快運作出包機安排,以接載仍然滯留在泰國的香港居民[9]

香港政府在事件中被指控反應遲鈍[10]、處事緩慢及無危機感[11][12]。事後,香港政府和香港旅遊業業界就旅遊警告制度進行商討;保安局最終在2009年10月20日正式設立外遊警示制度[13]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發生人質事件造成8死7傷。港府當晚發出對菲律賓的黑色外遊警示,於2014年4月23日解除。

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症南韓疫情期間,特區政府初時因沒有對南韓發出外遊警示而飽受批評,及後才對南韓發出紅色外遊警示。自此之後,政府為免引起爭議,除因應天災或局勢外,亦會因應公共衛生風險或傳染病而發出外遊警示。

2020年3月13日,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歐洲疫情,港府當晚一次過發出對神根公約其餘25個國家的紅色外遊警示,是設立制度以來對最多國家和地區同時發出外遊警示的一次。3月17日晚上,港府基於公共衛生考慮向全球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不包括中國大陸、台灣、澳門)。[14][15]惟同時維持早前對部份國家或地區因安全風險而發出之紅色或黃色警示。所有就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發出的紅色外遊警示在2022年5月1日取消,惟衞生署呼籲市民應繼續避免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Remove ads

機制

保安局因應受到警示制度監控的國家可能出現影響香港居民人身安全或者風險變化,並且對該國家或者地區所出現的風險性質、程度及持續性而評估是否發出相應級別的外遊警示。保安局發出外遊警示時,會透過專設網頁及新聞公報向外公布[16]

目前生效的警示級別

更多信息 警告標誌, 警告級別 ...

香港政府指定覆蓋地區

外遊警示制度覆蓋88個較多香港居民到訪、旅遊或公幹的海外國家/屬地,並有可能增加或調整;但根據保安局的指引,外遊警示制度並不包括中國大陸澳門以及台灣[20]

  • 除特別註明的28個國家/屬地外,其餘60個國家/屬地於2009年10月20日起生效。
Remove ads

記錄

下列是為制度生效至今的發出記錄[註 7],有細菌繪文字(🦠)為與傳染病相關之外遊警示:(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期間之檢疫安排,參見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相關安排#強制檢疫與醫學監察安排

更多信息 警告級別, 國家/屬地 ...
Remove ads

對同一國家發出不同警示之紀錄

更多信息 國家/屬地, 發出日期 ...

註:「其他地區」是指整個國家/屬地除了針對同一風險發出更高警示外的地區。

Remove ads

其他

香港旅遊業議會更強烈建議各旅行社,在收據上必須印上該國家(如有)所發出外遊警示級別。當發出紅色或黑色旅遊警示發出下,在有關警示發出前,已報名自由行或旅遊團,如自由行者,一般大多數已報團市民,可獲全數退款。如旅行團者,可以全數退款或保留團費及轉團。保險公司可以因應情況可獲賠款。 入境處更推出「外遊提示登記服務」,可以於出發前三至四天內,填寫個人電話號碼和出發國家及日期。[117] 一旦有關國家發生事故,會收到有關國家的最新情況。

爭議

就傳染病發出外遊警示

在外遊警示推出初期,政府通常針對有關國家或地區發生天災或局勢不穩發出相關外遊警示;對於公共衛生風險或傳染病情況,則由衛生署發出「旅遊健康建議」讓市民參考。

不過2015年5月下旬中東呼吸綜合症南韓開始爆發後,但特區政府跟隨世衛建議,沒有對南韓發出外遊警示。直至6月8日才發出「旅遊健康建議」,並在衞生署重要通知加上韓國,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更在下午表示該建議類似於保安局的紅色外遊警示,但並非正式紅色外遊警示,這讓遊客在和在旅行社進行退團交涉中,保險和團費方面可能得不到保障。結果,在6月9日多份報章都以頭版批評政府不發外遊警示。而高永文當日上午接連接受多間電台訪問,繼續為不發外遊警示護航。不過及後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午預告將會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並呼籲市民,如非必要勿到南韓旅遊及公幹。同日中午保安局在網站公布,把南韓的外遊警示別級列為紅色,取代前一日的「旅遊健康建議」。而政府新聞網直到下午約一時半才發稿[118]。自此之後,政府就發出外遊警示的考慮因素亦加上公共衛生或傳染病,並按醫務衛生局(2022年7月前為食物及衞生局)建議的警戒級別而發出,包括在2020年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向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提升或直接發出紅色外遊警示。

外遊警示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澳門及台灣

香港與中國大陸交往頻密,而台灣及澳門亦是香港人熱門旅遊地點,惟外遊警示則不適用於上述地區。早在外遊警示推出初期,已有議員質詢相關情況。[119]而政府回應外遊警示制度只為協助市民掌握外地安全風險,因此香港的外遊警示制度不適用於「國內」地區,這與同一國家不會就國土內不同地區發出旅遊警示的做法一致。換而言之,如果香港市民需要評估中國大陸、澳門及台灣是否適合前往,現時只有透過傳媒、世界衞生組織或香港衛生署的公布,或接收其他地區的旅遊警示消息自行評估。

旅遊保險列明,如果香港政府向某地方發出黑色外遊警示,旅客就有權縮短行程獲得賠償;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發出旅遊警示,旅客可以在出發前取消行程並退保。不過外遊警示不適用於中國大陸,當中國大陸發生特殊情況時,市民需取消行程則不獲賠償,或需有危險情況下被迫前往當地。

中國大陸多個城市先後在2010年10月2012年9月爆發反日示威,並引發騷亂,然而技術上政府不能對中國大陸城市發出外遊警示,此讓在期間取消旅行團的市民得不到保障。在特區政府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而在2020年3月17日對全球發出紅色外遊警示時,亦特別指明不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惟包括外遊警示制度沒有涵蓋的國家或地區[120][121]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