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義合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義合行,是位於臺北市萬華區一家經營油燈、玻璃、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的商行,後跨足化工、塑膠等業;店屋建築興建於1927年,為四開間洋式樓房,三層樓三坎式、二落二過水建築,1936年增建左坎二樓半店屋,立面貼覆不同花色馬賽克磚,內部保留公媽廳、辦公室及原有大門,後方設有附帶水景、假山的花園,2021年5月獲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1]
沿革
1884年,艋舺仕紳陳義塗成立硝子(玻璃)製造工場,日治明治38年(1905年)設廠製造,隔年經營硝子製造業「陳金記」後改店號為「陳義興」。明治44年(1911年)將店號定名「金義合」。事業有成後,陳義塗著重子女教育,長子陳芳鑄與京都帝國大學工學院出身的次子陳芳燦在戰後時期攜手拓展家族事業,於1960年代成立、經營「義芳化工」與「大洋塑膠」,四子陳芳清、六子陳芳禮、七子陳芳堯則分任企業董事兼總經理、副總經理或經理等要職。[2]三子陳芳福於昭和18年(1943年)前往日本,與二哥芳燦同樣就讀京都帝大,後在日定居,1953年開始經營麵包店事業,創辦「名曲喫茶柳月堂」。[3]
昭和8年(1933年),陳義塗長子陳芳鑄分聘「臺灣窯業株式會社」與「大屯製陶所」之林士奇等七、八位技師於當地成立「金義合陶器工場」。爾後又於北投設置「光華瓷器工廠」。主持技師林士奇等人之後另設燒窯場,分別創立「永大」、「永豐」、「奇龍」、「陳永」、「淡江」與「江西」等窯場燒造民生餐用瓷器,北投在當時發展為臺灣早期餐用瓷最大產區。[4]1958年2月15日,「金義合行股份有限公司」經北市府核准設立,資本額為新台幣500萬元,以陳欽明為董事長。1984年,旗下所有陶瓷工廠停業,目前持續經營陶瓷原料、工具的進口經銷,在北投貴子坑仍持有大批陶土礦山。[5]
店屋
金義合行店屋為洋式樓房,內有立面磚砌,貼覆不同圖樣的馬賽克花磚,其立面為圓形山頭,上飾以假柱,柱上立有小型石獅,邊柱以花草泥塑裝飾、以圓球收頭。二樓以花草泥塑及假柱裝飾牆面,假柱上有一對聯:「穎川風高墨聚德,鶴浦日暖錦添花」。立面各開窗三小間,牆面飾以花草圖案的馬約卡利磁磚。三樓設有露台,牆上有一對聯:「極目堪千里,當頭更一盈」,對聯兩旁可見精緻勳章泥塑。後側保有完整後院花園,以雙層迴廊圍繖水池造景方式設計,旋轉梯連通上下層,建材採用金山、萬里出產之咾咕石,為現今北市少數留存至今的日治時期花園。[6]2021年,陳家後人對於老宅的開發或保存本有疑議,原先規劃拆除興建14層樓商辦,後考量若開發則家族記憶將會失去,經意見整合取得共識,向文化局申請古蹟身分,並委託建築師呂大吉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修復經費耗資約新台幣8000萬。[7][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