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洲
地球上的大塊陸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洲(英語:Continent),簡稱洲,又稱為大陸,指地球上以大块陆地为主体,包括附近岛屿的地区。主流的地理学將現今的地球分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亞洲(全称亚细亚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南美洲(全称南亚美利加洲)、南極洲、歐洲(全称欧罗巴洲)和大洋洲。联合国地理方案则把世界分为六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被合并成了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国际奥委会则在联合国地理方案的基础上把无人居住的南极洲去掉,把世界分为了五大洲(奥运五环分别代表了亚、欧、非、大洋、美五大洲)。

亚洲和欧洲属于同一块大陆(英語:Landmass):亚欧大陆。地球上一共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有些地理学家则选择忽视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这两条人工运河,将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合并为亚欧非大陆,将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合并为美洲大陆。
在文化地理学、地缘政治学和政治地理学领域,非洲往往被拆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大地区,美洲被拆分为拉丁美洲和北美两大地区,欧洲被拆分为东欧和西欧两大地区(由隶属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组成的北亚往往被看作东欧的一部分),而亚洲和大洋洲则被重组为亚太、南亚次大陆和中东三大地区(中亚和北非有时被算作大中东地区的一部分)。
中美洲和婆罗洲虽然名字里带有“洲”字,但它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洲。中美洲只是北美洲或拉丁美洲的一个地区,婆罗洲则是马来群岛上一个面积巨大的岛屿(世界第三大岛)。
Remove ads
地質學
從地質學上來看,一個洲除了大陸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棚。大陸棚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7克/立方公分,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3.1克/立方公分)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詳見地殼)。
地理上一個洲是一個由海洋或其他自然邊界完全或幾乎完全與其他陸地隔離的相連的陸地。通過非常狹窄的陸地相連的陸地因此往往也被分為不同的洲,比如亞洲和非洲間,或北美洲和南美洲間。亞洲和歐洲實際上是一個洲(亞歐洲)。
亞洲和歐洲被分為兩個不同洲的原因完全是歷史原因。 希羅多德將當時歐洲人所知的地球分為三部分:亞洲、歐洲和利比亞(非洲的北部),當時非洲這個詞指的僅僅是今天的突尼斯(羅馬帝國時代的迦太基)。
組成亞歐洲的是多塊相連的板塊,它們在地中海、烏拉爾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等板塊縫合線或板塊邊界相連。 亞歐洲和非洲有時被統稱為亞歐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有時被統稱為美洲,雖然它們之間幾乎不相連。因此對於如何劃分,至今仍有爭論,有時這些爭論也有政治和經濟的原因。
地球上的陸地佔地球表面的29%。
Remove ads
“洲”与“大陆”在英文中皆可为continent,但在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在汉语中,“大陆”为侧重于自然地理学的术语,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整块陆地;而“洲”为侧重于地缘政治学的术语,洲界有人为而明确的划分,不仅包括作为主体的大陆,也包括周边岛屿乃至大陆架。
洲的地理分布
洲与洲的分界线
不同的划分方式
地理教育在不同國家是由各國教育部門而定的。所以,板塊與洲的分界和名稱多有不同。七大洲是最普遍的分界模式,這七大洲從大到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有些國家,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並不認為大洋洲(Oceania)是一個大洲。他們認為在地質學上澳大利亞洲(Australia)已是一個獨立的洲。中国大陆、西欧国家和英語國家普遍使用7大洲,俄羅斯、东欧国家和日本普遍使用6大洲,而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所象徵的只有有人類居住的5大洲。
有些分界模式把某些大洲合併成超大洲。歐洲和亞洲合併成亞歐洲,亞歐洲和非洲合併成亞歐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合併成美洲。世界上還有其他的陸地分界方式,但是那些的使用者為少數。
Remove ads
面積及人口

以下表格採七大洲方式分類,概述各洲面積及人口,以面積大小排序。[12]
Remove ads
最高點及最低點
Remove ads
注释
参阅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