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阳系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对行星做出定义,规定行星即为按轨道围绕恒星运动、尺寸大到足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清除邻近的小天体的天体[1]。流体静力平衡天体在尺寸上足以令其引力克服内部刚性,并因此成为圆形(椭球形)。“清除邻近小天体”的实际意义是指卫星大到其引力足以控制附近的所有物体。根据国际天文联会此一定义,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所有以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并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但未能清除附近小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除太阳、行星和矮行星外,太阳系内的所有其它天体则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和另外十余颗卫星尺寸也大到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2]。除太阳外,这些天体都属于“行星质量天体”,簡稱“行质天体”(planetary-mass object,縮寫為planemo)。以下列表中列出了太阳和太阳系中所有已知的行星质量天体。太阳的轨道特性列出的是其与银心的距离。其它所有天体按其与太阳的间隔距离排序。
Remove ads
太阳
太阳是G型主序星,其质量达到整个太阳系的近99.9%[3]。
太阳[4][5] | ||
---|---|---|
![]() | ||
天文符号[q] | ![]() | |
距银心的平均距离 | km 光年 |
~2.5×1017 ~26,000 |
平均半径 | km :E[f] |
696,000 109 |
表面积 | km2 :E[f] |
6.0877×1012 11,990 |
体积 | km3 :E[f] |
1.4122×1018 1,300,000 |
质量 | kg :E[f] |
1.9891×1030 332,946 |
密度 | g/cm3 | 1.409 |
赤道引力 | m/s2 | 274.0 |
宇宙速度 | km/s | 617.7 |
自转周期 | 天数[g] | 25.38 |
围绕银心的公转周期[6] | 亿年 | 2.25至2.5 |
平均轨道速度[6] | km/s | ~220 |
黄道转轴倾角[i] | 度 | 7.25 |
银道面转轴倾角[i] | 度 | 67.23 |
表面平均温度 | K | 5,778 |
日冕平均温度[7] | K | 1–2×106 |
光球成分 | H、He、O、C、Fe、S |
Remove ads
行星
行星的大小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并且可以清除邻近的小天体。太阳系内共有四个类地行星和四个气体巨行星。其中气体巨行星的质量达到整个太阳系中除太阳外物质总质量的99%。
*水星[8][9] | *金星[10][11] | *地球[12][13] | *火星[14][15] | °木星[16][17] | °土星[18][19] | °天王星[20][21] | °海王星[22][23]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文符号[q] | ![]() |
![]() |
![]() |
![]() |
![]() |
![]() |
![]() |
![]() | |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 km AU |
57,909,175 0.38709893 |
108,208,930 0.72333199 |
149,597,890 1.00000011 |
227,936,640 1.52366231 |
778,412,010 5.20336301 |
1,426,725,400 9.53707032 |
2,870,972,200 19.19126393 |
4,498,252,900 30.06896348 |
赤道半径 | km :E[f] |
2,439.64 0.3825 |
6,051.59 0.9488 |
6,378.1 1 |
3,397.00 0.53226 |
71,492.68 11.209 |
60,267.14 9.449 |
25,557.25 4.007 |
24,766.36 3.883 |
表面积 | km2 :E[f] |
75,000,000 0.1471 |
460,000,000 0.9010 |
510,000,000 1 |
140,000,000 0.2745 |
64,000,000,000 125.5 |
44,000,000,000 86.27 |
8,100,000,000 15.88 |
7,700,000,000 15.10 |
体积 | km3 :E[f] |
6.083×1010 0.056 |
9.28×1011 0.87 |
1.083×1012 1 |
1.6318×1011 0.151 |
1.431×1015 1,321.3 |
8.27×1014 763.59 |
6.834×1013 63.086 |
6.254×1013 57.74 |
质量 | kg :E[f] |
3.302×1023 0.055 |
4.8690×1024 0.815 |
5.9742×1024 1 |
6.4191×1023 0.107 |
1.8987×1027 318 |
5.6851×1026 95 |
8.6849×1025 14 |
1.0244×1026 17 |
密度 | g/cm3 | 5.43 | 5.24 | 5.515 | 3.940 | 1.33 | 0.70 | 1.30 | 1.76 |
赤道引力 | m/s2 | 3.70 | 8.87 | 9.81 | 3.71 | 23.12 | 10.44 | 8.69 | 11.00 |
宇宙速度 | km/s | 4.25 | 10.36 | 11.18 | 5.02 | 59.54 | 35.49 | 21.29 | 23.71 |
自转周期[g] | 天数 | 58.646225 | −243.0187[h] | 0.99726968 | 1.02595675 | 0.41354 | 0.44401 | −0.71833[h] | 0.67125 |
公转周期[g] | 年 | 0.2408467 | 0.61519726 | 1.0000174 | 1.8808476 | 11.862615 | 29.447498 | 84.016846 | 164.79132 |
平均轨道速度 | km/s | 47.8725 | 35.0214 | 29.7859 | 24.1309 | 13.0697 | 9.6724 | 6.8352 | 5.4778 |
离心率 | 0.20563069 | 0.00677323 | 0.01671022 | 0.09341233 | 0.04839266 | 0.05415060 | 0.04716771 | 0.00858587 | |
轨道倾角[f] | 度 | 7.00 | 3.39 | 0[12] | 1.85 | 1.31 | 2.48 | 0.76 | 1.77 |
转轴倾角[i] | 度 | 0.0 | 177.3 | 23.44 | 25.19 | 3.12 | 26.73 | 97.86 | 29.58 |
表面平均温度 | K | 440–100 | 730 | 287 | 227 | 152 [j] | 134 [j] | 72 [j] | 76 [j] |
空气平均温度[k] | K | 288 | 165 | 135 | 73 | 76 | |||
大气成分 | He、Na+、P+ | CO2、N2 | N2、O2 | CO2、N2、Ar | H2、He | H2、He | H2、He、CH4 | H2、He、CH4 | |
已知卫星数量[v] | 0 | 0 | 1 | 2 | 67 | 62 | 27 | 14 | |
是否有行星环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
行星判别[l][o] | 9.1×104 | 1.35×106 | 1.7×106 | 1.8×105 | 6.25×105 | 1.9×105 | 2.9×104 | 2.4×104 |
Remove ads
卫星
太阳系中有19个已知卫星大小上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行星科学家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称这些卫星为“卫星行星”(satellite planets)。不过,这其中有多颗将无法再保持流体静力平衡,例如除土卫六和土卫五外土星所有的卫星。还有些卫星曾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但其外型已经没有再保持很圆的形状,这些也没有列入下表,例如土卫九。所有卫星首先按其与太阳的距离从近至远排序,其次则是按其与围绕的行星的距离由近至远排序。
Remove ads
国际天文联会矮行星
矮行星的大小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但尚未清除邻近的小天体。截止2014年5月中旬,国际天文联会共计认可存在的矮行星有五个。谷神星的轨道位于主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其他几颗轨道在海王星以外的矮行星则进一步分类成类冥矮行星。
Remove ads
其它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
下表中列出了尺寸上足够成为矮行星的海王星外天体,另外还有数十个也可以列入[2]。创神星和亡神星都已知存在卫星,并且可以确定其相应星體的质量。两者的质量都超过5×1020千克,满足IAU的行星定义中将其分类为矮行星的标准[60]。
Remove ads
注释说明
- o. ^ 行星的行星判别信息源于斯蒂芬·索特(Stephen Soter)2006年出版的资料[81]。谷神星、冥王星和阋神星的行星判别信息同样来源于索特2006年出版的资料,其他各天体的行星判别信息则是由洛伦佐·伊欧里奥(Lorenzo Iorio)根据柯伊伯带的质量估算[82]。
- p. ^ 土星卫星的信息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土星卫星简介页面[83]。
- q. ^ 除谷神星外,所有列出天体的天文符号均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阳系探索网站[84]。谷神星的天文符号则是源于詹姆斯·L·希尔顿(James L. Hilton)出版的资料[85]。月球是仅有的一个拥有天文符号的自然卫星,谷神星和冥王星则是仅有的两个拥有天文符号的矮行星。
- r. ^ 天王星卫星的信息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王星卫星简介页面[86]。
- s. ^ 候选矮行星的半径信息源于约翰·斯坦斯伯里(John Stansberry)等人出版的资料[50]。
- u. ^ 大部分卫星的转轴倾角都依照天文年历的补充说明假定为0:“由于没有其它信息,转轴倾角假定为与平均轨道面相符。”[87]
- v. ^ 自然卫星的小行星序号源于斯科特·谢泼德出版的资料[88]。
Remove ads
- a. ^ 表面积(A)的计算假定天体为球形,使用其半径(r)代入以下公式计算:。
- b. ^ 体积(V)的计算假定天体为球形,使用其半径(r)代入以下公式计算:。
- c. ^ 密度是由质量除以体积得出。
- d. ^ 赤道引力是由质量(m)、万有引力常数(G)和半径(r)按以下公式计算:。
- e. ^ 宇宙速度是由质量(m)、万有引力常数(G)和半径(r)按以下公式计算:。
- n. ^ 轨道速度是先假定轨道为圆形,用平均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计算得出。
- t. ^ 假设冥王星的密度是2.0。
- w. ^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中Teff=54.8K是52天文单位,代表几何反照率,q=0.8指的是球面反照率,是距离太阳的距离,单位是天文单位。这一公式是约翰·斯坦斯伯里等人出版资料2.2节中公式的简化版本[50],假定发射率和波束参数相等,考虑到圆形和球体间的差异,用4取代来计算。以上提及的所有参数都源于同一论文。
- aa. ^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中H指绝对星等,p是几何反照率,D代表直径,单位千米,并且根据丹·布鲁顿(Dan Bruton)发表的资料中将反照率假定为0.15[89]。
- ad. ^ 质量是由密度乘以体积得出。
- z. ^ 由于该天体为不等边椭球,其表面积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其中指角离心率,和、分别是指第一类不完全椭圆积分和第二类不完全椭圆积分,a、b和c分别代入数值980km、759km和498km。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