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契丹語
契丹人的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契丹語 (大字:;小字:𘱿𘱤) 是契丹人的語言,現已絕跡,一般認為屬於鮮卑–蒙古語系[3]。在遼朝和西遼(907至1218年)有官方語言地位。它有大字、小字兩种文字系統,現代語言學家目前尚未完全破解出它們的意義,但基本上已能夠根據文字重建出契丹語的外貌。
系属分类
由契丹文字的研究可以看出契丹語近於蒙古語族及通古斯語族。現今主要的語言學家都認同,契丹語與蒙古語族的語言有親緣關係[4][5]。芬蘭語言學家楊虎嫩認為契丹語是一種旁蒙古語(Para-Mongolic);也就是說,它可能是一種由蒙古語族的源頭—鮮卑–蒙古語系(Xianbei-Mongolic language),所衍生出來的語言[3]。也有少數學者,如格哈德·杜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認為契丹語為一種孤立語言[6]。
亚历山大·沃文(2017)认为,契丹语有一些朝鲜语系借词。[7]由于高丽和辽朝都自称高句丽的后裔,所以契丹语中的朝鲜语系借词可能来自高句丽语。[7]
文字系統
契丹語有大字、小字兩种文字。根據《遼史》記載,大字於神冊五年(920年)製成[8];小字由耶律迭剌創製[9],可能成於925年。
金滅遼(1125年)之後,契丹語文仍然在一定範圍内使用。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是以契丹小字寫成的。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曾經把《唐書》翻譯成契丹小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此後耶律楚材曾經到西遼學習契丹語文。史籍所載懂得契丹語文的人,耶律楚材可能是最後一個。
現存有明确纪年的契丹文石刻中,最早的是辽应历十年(960年)的《痕得隱太傅墓誌》,最晚的是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大金國已故生父郎君墓誌》,两者皆以契丹大字寫成。
记载
《辽史》最后一卷是用汉字转写契丹语的一卷,题为《国语解》。[10][11][12][13]
清乾隆误将契丹人及其语言与索伦部混淆,使得乾隆令用索伦语“纠正”《辽史·国语解》中的汉字转写,见于《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
字詞
與契丹語相較,通古斯語族的女真語有顯著差別:三為ilan,五為shunja,七為nadan,九為uyun,百為tangu。
Remove ads
從《遼史‧卷53》:「五月重五日,……國語謂是日為『討賽咿』。『討』,五;『賽咿』,月也。」可知契丹語稱五月為「討賽咿」(Tao Saiyier),與蒙古語的五月(tawan sar)相符;相較之下,突厥語稱五月為beshinchi ay,通古斯語稱為sunja biya。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