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Remove ads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项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男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最后命令》和《眾生之路英语The Way of All Flesh (1927 film)》的埃米尔·扬宁斯[1]。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2]

事实速览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授予对象 ...
Remove ads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将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3]:56。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4]。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3]:56。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3]:56

第5屆時因弗雷德里克·马区華理士·勃利兩人票數接近,因此一起並列該屆影帝,但影院在日後已修正此規定,票數必須相同才能共同獲獎。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唯一3次获奖的男演员;史宾塞·屈赛劳伦斯·奥利维尔提名次数最多(皆為9次);彼得·奧圖是入圍最多次但皆未獲獎的演員(8次);詹姆斯·狄恩是過世後提名最多次的演員(2次); 彼得·芬奇是唯一一位過世後獲獎的演員,而羅貝托·貝尼尼是第一位以非英語演出獲獎的演員。至今一共有85位男演员获得了这一奖项,最近的一位获奖者则是因《粗獷派建築師》获奖的安德林·布洛迪[5]

Remove ads

获奖和提名

Thumb
埃米尔·扬宁斯因1928年的《最后命令》和1927年的《眾生之路英语The Way of All Flesh (1927 film)》成为首位获奖者
Thumb
沃纳·巴克斯特因1928年的《亚利桑那奇侠》获奖
Thumb
乔治·亚理斯因1929年的《英宫外史》胜出
Thumb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因1931年的《自由魂》获奖
Thumb
弗雷德里克·马奇因1931年的《化身博士》获奖,與华莱士·比里並列影帝。他還於1946年因《黄金时代》再次获奖
Thumb
华莱士·比里因1931年的《舐犊情深》获奖,與弗雷德里克·马奇並列影帝
Thumb
查尔斯·劳顿因1933年的《英宮艷史》获奖
Thumb
克拉克·盖博凭1934年《一夜风流》获奖
Thumb
維多·麥克勞倫因1935年的《告密者》得獎
Thumb
保羅·穆尼因1936年的《萬世流芳》获奖
Thumb
史宾塞·屈赛是首位连续两年获奖的男演员,分别因1937年的《怒海余生》和1938年的《孤儿乐园》胜出,此外他还有6次获提名
Thumb
羅伯特·多納特因1939年的《萬世師表》获奖
Thumb
詹姆斯·史都華因1940年的《费城故事》获奖
Thumb
賈利·古柏因1941年的《約克軍曹》获奖
Thumb
詹姆斯·卡格尼因1942年的《勝利之歌》获奖
Thumb
保羅·盧卡斯因1943年的《守衛萊茵河》获奖
Thumb
平·克劳斯贝因1944年的《与我同行》获奖
Thumb
雷·米倫因1945年的《失去的週末》获奖
Thumb
罗纳德·考尔曼因1947年的《双重生活》获奖
Thumb
劳伦斯·奥利弗因1948年的《哈姆雷特》获奖,他也是该片的导演[6]
Thumb
何塞·费勒因1950年的《風流劍俠》得獎
Thumb
汉弗莱·博加特因1951年的《非洲女王号》得獎
Thumb
威廉·荷頓因1953年的《戰地軍魂》获奖
Thumb
马龙·白兰度共七次获提名,并且分别因1954年的《码头风云》和1972年的《教父》两度获奖
Thumb
喧尼斯·鮑寧因1955年的《君子好逑》胜出
Thumb
尤·伯連納因1956年的《國王與我》得獎
Thumb
亚历克·吉尼斯因1957年的《桂河大桥》获奖
Thumb
大衛·尼文因1958年的《鴛鴦譜》胜出
Thumb
查尔顿·赫斯顿因1959年的《賓漢》得獎
Thumb
伯特·蘭卡斯特因1960年的《孽海痴魂》获奖
Thumb
西德尼·波蒂埃因1963年的《野百合》获奖,成为首位获奥斯卡奖的黑人男演员[7]
Thumb
雷克斯·哈里遜因1964年的《窈窕淑女》胜出
Thumb
李·馬榮因1965年的《女賊金絲貓》得獎
Thumb
保罗·斯科菲尔德因1966年的《日月精忠》获奖
Thumb
罗德·斯泰格尔因1967年的《炎热的夜晚》胜出
Thumb
克里夫·羅勃遜因1968年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得獎
Thumb
约翰·韦恩凭1969年的《大地惊雷》获奖
Thumb
金·哈克曼因1971年的《霹靂神探》得獎
Thumb
傑克·萊蒙凭1973年的《救虎記》胜出
Thumb
亞特·卡尼 因1974年的《老人與貓》获奖
Thumb
杰克·尼科尔森共有8次获提名,并因1975年的《飞越疯人院》和1997年的《尽善尽美》两度获奖
Thumb
彼得·芬奇因1976年的《电视台风云》获奖,但他已在颁奖典礼前与世长辞[8]
Thumb
李察·德雷福斯凭1977年的《再見女郎》胜出
Thumb
強·沃特因1978年的《歸返家園》得獎
Thumb
达斯汀·霍夫曼共有7次获提名,并因1979年的《克莱默夫妇》和1988年的《雨人》两度获奖
Thumb
罗伯特·德尼罗共有5次获提名,并因1980年的《愤怒的公牛》获奖
Thumb
亨利·方达凭1981年的《金色池塘》胜出
Thumb
本·金斯利因1982年的《甘地傳》得獎
Thumb
勞勃·杜瓦因1983年的《怜情蜜意》获奖
Thumb
F·莫瑞·亞伯拉罕凭1984年的《阿瑪迪斯》胜出
Thumb
威廉·赫特因1985年的《蜘蛛女之吻》得獎
Thumb
保羅·紐曼因1986年的《金錢本色》获奖
Thumb
迈克尔·道格拉斯因1987年的《华尔街》胜出
Thumb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唯一一位3次获奖的男演员,分别因1989年的《我的左脚》、2007年的《血色将至》、2012年的《林肯》获奖
Thumb
傑瑞米·艾恩斯因1990年的《豪門孽債》得獎
Thumb
安东尼·霍普金斯已4次获提名,并因1991年的《沉默的羔羊》、2020年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获奖
Thumb
艾尔·帕西诺已有5次获提名,并因1992年的《闻香识女人》胜出
Thumb
汤姆·汉克斯分别因1993年的《费城故事》和1994年的《阿甘正传》连续两度获奖
Thumb
杰弗里·拉什因1996年的《闪亮的风采》得獎
Thumb
罗贝托·贝尼尼凭1998年的《美丽人生》成为第2位自导自演获奖的男演员[6]
Thumb
凱文·斯貝西凭1999年的《美國心玫瑰情》胜出
Thumb
羅素·高爾因2000年的《帝國驕雄》获奖
Thumb
丹泽尔·华盛顿因2001年的《训练日》胜出
Thumb
艾德里安·布洛迪凭2002年的《钢琴家》获奖时只有29岁,是最佳男主角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Thumb
西恩·潘已有5次提名,并分别因2003年的《神秘河》和2008年的《米尔克》胜出
Thumb
福里斯特·惠特克凭2006年的《末代独裁》胜出
Thumb
杰夫·布里吉斯因2009年的《疯狂的心》胜出
Thumb
柯林·菲尔斯凭2010年的《国王的演讲》获奖
Thumb
让·杜雅尔丹因2011年电影《艺术家》成为首位获奖的法国演员[9]
Thumb
埃迪·雷德梅尼因2014年的《万物理论》而获奖
Thumb
加里·奧德曼因2017年的《最黑暗的時刻》而得奖
Thumb
雷米·馬利克凭2018年的《波希米亞狂想曲》而胜出
Thumb
華堅·馮力士因2019年的《小丑》而获奖
Thumb
威爾·史密斯凭2021年的《王者理查》而胜出
Thumb
布蘭登·費雪因2022年的《我的鯨魚老爸》而得奖

以下列表中列出了所有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及提名的演员、提名影片、获奖年份及颁奖典礼的届数。绝大多数颁奖典礼都是于提名影片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上映的次年举行[10][11]。第1到第5届奖项角逐的电影上映周期则是从8月1日到次年7月31日[3]:52。角逐第6届奖项的电影上映周期很长,从1932年8月1日一直持续到了1933年12月31日[3]:52。从1935年举行的第7届颁奖典礼开始,电影要获得提名资格,则必须是在上一日历年发行,即1月1日至12月31日[3]:52

更多信息 §, ^ ...
Remove ads

192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3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194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5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6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7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8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9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200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201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202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姓名 ...

獲獎和提名次數

年龄之最

更多信息 纪录, 姓名 ...

参见

注释说明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