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孫家鼐

晚清政治人物(1827—190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孫家鼐
Remove ads

孫家nài(1827年—1909年),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安徽省鳳陽府壽州(今淮南市壽縣)人,晚清狀元、政治家。

事实速览 孫家鼐, 籍貫 ...

生平

咸豐九年(1859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出湖北學政,升侍講侍讀。入值上書房

光緒四年(1878年),命在毓慶宫行走,與翁同龢同任光緒帝師。歷升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侍郎等職。

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家鼐反對為朝鮮宗主權日本開戰,力言「釁不可啟」,主張妥協,與李鴻章的見解不謀而合。二十四年,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成立,任第一任管學大臣。三十三年,與溥倫同任資政院總裁,妥擬院章,籌畫立憲事宜。

戊戌變法期間,孫家鼐主張向歐美學習,指出「中國禮教為建邦之本,綱常名義,萬古常新」,變法乃維護清廷統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與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的主張不同。二十四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停止新政,囚禁光緒帝,殺「戊戌六君子」。孫家鼐變法立場較溫和,遂未被追究。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帝后西行陝西,孫家鼐被啟用為禮部尚書。還京後,任體仁閣大學士,歷转東閣文淵閣武英殿大學士,充學務大臣,注重實學,并與張百熙等制定《奏定學堂章程》,開展教育改革。後与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瞿鴻禨總責核定改革官制。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賞太子太傅

宣統元年,孫家鼐病逝,晉贈太傅,諡文正。《清史稿》有傳。[1]

Remove ads

著作

孫家鼐著作多毀於義和團起事期間,僅少量奏稿幸存。有《太傅孫文正公手書遺折稿》。

家庭

父親孫崇祖(1795-1854),字鼎叔,號巢雲,又號岫亭,母親林氏(1791-1872)。

長兄孫家澤(1814-1846),字伯濤,號沛農,又號麓川,道光十八年進士,禮部主事。

次兄孫家鐸(1815-1871,字振之,號雪筠),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歷任安仁、彭澤、貴溪等縣知縣,山西河口鎮同知、瑞州府知府,政聲卓著。其孙儿孙多巘(字陟甫,号“八公山民”),民国实业家,富收藏。

三兄孫家懌(1821-1890),咸豐二年舉人,刑部員外郎,奉天司行走,賞戴花翎。

四兄孫家丞(1825-1878)字石筠,優廩生,歷任浙江樂清縣知縣、直隸州知州、吏部侍郎,勤政愛民,工詩善文。

孫家鼐配宋氏(1830-1885),側室王氏。

長子傳榕(1847—1862),次子傳楘(1863—1931)。

曾孫女孫琪方(1919年—2011年,傳楘孫女、多煃之女)嫁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

孙子辈有孫多森(1867-1919)、孫多钰(1882-1951)两兄弟,前者为阜丰面粉公司创办人,后来在民初曾任安徽民政长兼署都督,后者则有在北洋政府时期当交通部次长,以及阜丰面粉公司董事长、开滦矿务局经理等职。

族亲孙传瑗(1893—1985),其女画家孙多慈

現代中國知名網絡主播“帝師”孫英雄自稱是孫家鼐的後人。[來源請求]

註釋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