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興萬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概況
其中較有名的人物包括明朝時的官員萬士和,清朝時的戲曲作家萬樹、學者萬松齡、官員萬貢珍,現當代時的企業家萬潤南等。
宜興萬氏又稱陽羡萬氏,此“陽羡”是宜興在隋朝以前的稱呼,即陽羡縣。宜興萬氏起源自元末明初的萬勝、萬得兄弟二人,二人本是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元朝時行政區劃,即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在明朝時為南直隸鳳陽府定遠縣)。根據宜興萬氏的家譜《萬氏宗譜》中所稱,其中萬勝出生于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號默庵;萬得是其弟弟,出生于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號南庵。
元朝末年大亂,各地武裝紛紛割據與相互交戰,而萬氏兩兄弟所在的濠州正是當時主要割據勢力朱元璋的根據地,兩人因此為避戰亂而遷居至江浙行省常州路宜興縣,明朝建立後此地行政區劃更為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即今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二人居住在宜興縣内西南處,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登記為民籍。
由此,遂有宜興萬氏,而萬勝和萬得被認為是其始遷祖。萬勝被後人稱為默庵公,而萬得則被後人稱為南庵公。二人分別開支散脈,而到第三代時,萬得的孫子萬雯帶領南庵公後代一脈轉移至宜興縣城外的萬塔村,從此萬得(南庵公)後代這一支宜興萬氏,便被稱為萬塔萬氏;而默庵一脈即萬勝(默庵公)後代這一支宜興萬氏,便被稱為宜城萬氏;其中以宜興萬氏為“大宗”。後來,默庵一脈(宜城萬氏)分為六房,而南庵一脈則分為九房,各房也漸漸散居到宜興縣及附近一帶各地。
Remove ads
宜興萬氏族人列表
二房源自默庵公萬勝的第三子萬良,被其後代稱為“溪南遁叟”。
第十世有出自二房的清隱公支怡庵公派的萬錦雯,字雲黻,號懷蓼,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進士,官終順德府廣宗縣知縣。是當時詞創作流派“陽羡詞派”成員,著有《詩余初集》(已佚)等,此外亦精通史學,撰有《全史類編》(已佚)。萬錦雯有孫萬橚,字如升,雍正元年舉人,官至當塗縣訓導,著有《入峯樓筆記》(已佚)。
第十一世有萬丹詔、萬廷詔。萬丹詔為萬祥齡之子,其生父是萬錦雯,後過繼予從叔萬祥齡。萬丹詔中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進士,當時其堂弟萬廷詔亦中此年進士,時人將二人齊中同科進士比作嘉靖二十年同科進士的萬士亨、萬士和兄弟,傳為佳話。萬丹詔字孫詒,官至贛州府石城縣縣令。萬廷詔,字孝升,歷任乾州永壽縣、廣州府三水縣縣令,受當地人愛戴。
三房源自默庵公萬勝的第三子萬雄,被其後代稱為“耕隱公”,宜興萬氏的較有影響力人物中,較多來自三房。
第六世有萬吉,字克修,嘉靖十八年乙亥(公元1539年)以貢生任桐廬縣訓導。萬吉為人方正嚴峻,而晚年更待人親和,尤其服膺于朱子,由於德高望重,被當事人尊稱為“古齋先生”,意即認為萬吉“行古人之道”。
萬吉之子包括萬士亨、萬士和兄弟。兩人同中嘉靖二十年辛丑(公元1541年)進士,此事被時人傳為佳話。萬士亨字思通,號希庵,官至吏部稽勛司員外郎。萬士和字思節,號履庵,官至禮部尚書,諡號“文恭”,在《明史》中有傳。萬士和嫡長子為萬春,字子仁,官至鶴慶府知府,受當地人愛戴。
第十世有萬士亨的曾孫萬濯,為揚州府通州學正萬德綱之子,萬德綱在死後由於兒子萬濯的功績,被追贈奉政大夫、戶部福建司郎中。萬濯原名近,字行遠,號紫函,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舉人,官至戶部郎中,授奉政大夫,明亡時殉國。著有《意園集》十卷(已佚)。
第十一世有萬濯的兒子萬樹,字孝承,別字紅友、紅農,是當時有名的戲曲作家、詞學家、詞人,“陽羡詞派”代表人物,後加入時任福建巡撫、兩廣總督吳興祚的幕府中。主要著述包括格律學著作《詞律》、傳奇《擁雙艷三部曲》、詩集《璇璣碎錦》、詞集《香膽詞選》等。
萬士和的玄孫萬夔輔的兒子萬松齡,字星鍾,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中經魁,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詔開博學鴻詞科,被取錄為第一等第一名,任翰林院檢討兼武英殿行走,為《大清一統志》纂修官、分修《欽定授時通考》等等,後又任武英殿行走、教習宗學、三通館纂修官、教習乙丑科庶吉士等。著作有《思儉樓文集》十二卷(已佚)。
Remove ads
萬塔萬氏第四世有萬盛,是宜興萬氏首名出仕為官的族人。萬盛字巽夫,號溪莊,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貢士,任九江府推官,官終于此,授朝議大夫。
萬塔萬氏並非宜興萬氏之大宗,所出較有影響力人物亦不多。清末咸豐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時,連天戰火使萬塔九房中的四、五、六、八房均已絕嗣。
降至現當代,第二十世有企業家、軟體工程師萬潤南,出生于1946年,為四通公司的創辦人,八十年代後曾擔任位於巴黎的組織民主中國陣綫秘書長、主席。萬潤南祖父為萬培根,字篤生;父親為萬達邦,畢業於由潘序倫創辦的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曾任職于宜興縣、上海市的銀行,後1980年代時任職於四通公司,主管財務部門。
參見
參考文獻
- 鄭志良. 《萬氏宗譜》與萬樹的家世——兼及宜興萬氏家族的文學創作. 曹虹; 蔣寅; 張宏生 (编). 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10. ISBN 9787020073269.
- 萬潤南. 宜興萬氏. 文學城. 2010-04-13. [1]
- 卷八·人物志.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 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39).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1-06. ISBN 7805192537.
- 卷三·人物志. 重刊宜興縣志. 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三九九號. 臺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3-03.
- 卷八·人物. 光緒宜興荊溪縣新志. 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40).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1-06. ISBN 7805192545.
- 嚴迪昌. 萬樹三考. 嚴迪昌論文自選集. 北京: 中國書店. 2005-08. ISBN 7806633480.
- 楚晨希. 萬樹及其戲曲創作研究 (碩士學位论文). 山西師範大學. 2017.
- 萬潤南. 萬潤南:父親的背影. RFI. 2019-06-22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 邢蕊杰. 明末清初陽羨姻戚曲家群體及其戲曲活動談論. 戲劇文學. 2013, (第2期).
- 李愷虹. 萬樹及其詞研究 (碩士學位论文). 西南大學. 2010.
明史·萬士和傳. 维基文库.- 萬潤南. 中學時代(15) 萬姓. 文學城. 2008-06-17. [2]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