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尉遲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尉遲迥(516年—580年9月11日),字薄居羅,一作居罗[1],代人,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父尉迟俟兜,母昌乐大长公主,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爵封蜀國公,官拜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
生平
蕭梁侯景之亂爆發後,武陵王蕭紀在蜀稱帝,率眾向東進攻位於江陵的梁元帝。梁元帝大懼,向西魏宇文泰求救,希望其出兵伐蜀。宇文泰於是派尉遲迥率眾伐蜀。尉遲迥一路勢如破竹。蕭紀任命的益州刺史蕭撝與蕭紀之子宜都王萧圆肃向尉遲迥投降。平蜀之後,西魏任命尉遲迥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宇文覺建立北周後,以尉遲迥有平蜀之功,封其為寧蜀公[2]。
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580年6月22日),北周宣帝宇文贇病逝,静帝宇文衍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堅专政,并派人代替尉迟迥相州总管之职。尉遲迥不滿楊堅專權,聯合鄖州(今湖北安陸)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先後起兵反楊,以皇叔祖赵王宇文招留在封地的小儿子为主,十天之內,連下衛州、滄州等數城。楊堅以上柱國韋孝寬、王誼等出兵討伐。韦孝宽来到武陟(今河南武陟)时,正逢夏天七月,沁水(今山西、河南境沁河)大涨,兩軍皆無法渡河,不得不隔水遥相对峙。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這時韦孝宽军心不稳,流言四起。有人密告杨坚说尉迟迥已用金钱收买了前线将领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等人,楊堅命崔仲方、刘昉、郑译前往監軍,遭到三人拒絕。
這時丞相府司录高颎自願前往監軍。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則命人填土以阻火筏。孝宽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八月庚午(580年9月11日),韋孝寬破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尉遲迥逃上城樓,武乡公崔弘度追至,尉遲迥兵敗自殺身亡,死前犹自痛骂杨坚不止。楊堅下令焚燬鄴城。
Remove ads
身后
唐朝武德年间,尉迟迥的侄孙库部员外郎尉迟耆福上表请求改葬尉迟迥,朝廷商议尉迟迥忠于北周皇室,唐高祖诏令同意,赐给尉迟家丝织品一百匹[3][4]。
贞观年间,唐太宗诏令追录用前代忠诚的子孙为官,尉迟迥的曾孙尉迟文礼上诉说:“尉迟迥忠于北周皇室,被隋朝诛杀。”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等人商议,都认为尉迟迥为北周死节,应该甄别录用他的子孙。褚遂良上奏说:“观看史书,只有拯救君主的危难才是忠诚,不拯救就是叛逆。春秋时期赵穿杀死晋灵公,赵盾身为正卿,不讨伐贼人,太史写下:‘赵盾杀死了他的国君。’从这里说,尉迟迥受到北周重用,听闻杨坚做丞相,只是在邺城布置士兵,向南和南陈联络,向北和突厥联系,按兵不动六十多天,不拯救国家危难,免除罪恶就够幸运了,如果称之为忠诚耿直,臣深深的疑惑。”大臣们商议后都同意褚遂良的观点[5]。
家庭
- 尉迟纲,北周柱国、吴武公
注释
延伸阅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