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荷蘭聯合王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15年至1839年間的荷兰王国(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法語:Royaume des Belgiques;又称尼德蘭王國)因領有法國大革命前的荷蘭共和國、奧屬尼德蘭(即南尼德蘭,今比利時北部)、盧森堡公國以及列日采邑主教區[3][4],又被俗稱為荷兰联合王國(荷蘭語: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法語:Royaume-Uni des Pays-Bas;又称尼德兰联合王國),領土範圍囊括現代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三國。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7月24日) |
![]() |
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列強為制衡法國,將法國大革命前的荷蘭共和國加上奧屬尼德蘭等南尼德蘭等一併劃給尼德蘭(荷蘭),並將荷蘭改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法國大革命前事實上世襲尼德蘭執政的奥兰治-拿骚家族成為新尼德蘭王國的王室。此外,奥兰治-拿骚家族以放棄世代領有的奥兰治-拿骚公国為代價,取得了盧森堡公國(今盧森堡)的統治權。新成立的尼德蘭王國得以統治整個低地地區,一度成為歐洲中等強國。然而,荷蘭對南尼德蘭地區的區別對待、尤其是對說法語的南尼德蘭居民的歧視政策,最終導致1830年南尼德蘭地區爆發革命,南尼德蘭地區獨立為比利時王國。1839年,在歐洲列強主導下,各國簽署《1839年倫敦條約》,比利時以宣佈永久中立為條件正式獲認可為獨立國家,尼德蘭王國短暫統治全低地地區的歷史自此結束。


Remove ads
歷史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