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上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上王(?—227年,在位时间:197年-227年),姓高,名延優(연우),一名伊夷謨(이이모),也被稱為位宮(위궁)。為新大王之子,故國川王之弟,高句丽第10任君王,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2月17日) |
生平
據《三國志》[1]與《三國史記》[2],其出生時,眼睛睜開,如同太祖大王,太祖大王名為「宮」,高句麗話的相像為「位」,因此被稱為位宮。
三国史记认为其为高句丽新大王的第三个儿子,故国川王的弟弟。由于故国川王无子,在兄长故国川王的妻子于氏支持下,繼位為高句麗王[3]。依照收繼婚習俗,在即位後娶于氏為王后。
山上王继位后遭到他的一个兄长發岐的反对,發岐帶妻子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元197年,公孫康發兵,助發岐繼位,攻損高句麗都城國內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巖城為新都城丸都城。延優派其幼弟罽須發兵,擊敗漢朝軍隊,發岐兵敗自殺。
209年,丸都擴建完畢後,山上王迁都到新都城丸都城(今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附近)。217年,山上王收留近千名辽东难民。
208年,山上王在打猎途中遇到一女子并一见钟情。于氏曾计划暗杀该女子但没成功。后来该女子成为山上王的小后,并为山上王生得一子即后来的东川王。
227年,山上王去世后,东川王继位。
Remove ads
不同記載
《三國志》記載,山上王是故國川王的兒子[4]。與《三國史記》記載為故國川王之弟不同。
在《三國志》有伯固二子,拔奇與伊夷模爭奪王位的記錄,拔奇失敗後,投降公孫康[5]。
拔奇與發岐(발기)的發音相同,同樣有投降公孫康的事蹟,兩人有可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記載。故國川王,跟山上王,在史書上都有被稱為伊夷謨(이이모)的記錄。因為山上王的名字延優(연우),發音跟伊夷謨接近,《三國志》中的伊夷模,可能是指山上王。
家庭
- 东川王憂位居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