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故国川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故国川王 (?—197年,在位时间:公元179年-197年),高句丽第9任君王,姓高,名男武(남무),一說名為伊夷謨(이이모),稱號或寫為國壤王(국양왕)。《三國遺事》記載名為男虎。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2月17日) |
生平
新大王伯固第二子。其长兄拔奇原为王太子。但由于宫廷大臣拥立新大王第二子男武,新大王传位给故国川王。據《三國史記》,在故國川王繼位位,其兄拔奇與消奴部各率領三萬餘人,投降遼東公孫氏。之後拔奇歸國,居住在沸流水(渾水)[1]。
180年,故国川王立提那部于氏爲王后,进一步巩固了高句丽的中央集权。相关的贵族反对势力也得以平息。
182年,故国川王派遣王子罽須抵挡漢遼東太守[2]的征讨,不克。184年,故国川王亲自领兵在坐原(좌원)打退汉军[3]。
190年,于氏出身的掾那部,外戚于卑留(어비류)與左可慮等人,聯合四掾那發起叛亂。於191年,故國川王順利鎮壓[4]。
191年,故国川王采纳精英政治制度,依照才能聘任大臣和官员。其中包括任用农民出身的晏留、乙巴素(被任命为高句丽国相),使高句丽出现了治世。
据《三国史记》记载,194年故国川王外出打猎遇到了一个闹饥荒的村庄,使他感到解决饥荒是他的责任。同年,故国川王制定了一个农业制度允许人民在3-7月间借贷粮食,然后在10月归还所借粮食[5]。
197年,故国川王亡,因葬於故國川原,所以稱為故國川王[6]。
王后于氏没有子嗣,便迎立男武的四弟延优。男武三弟發岐發動兵變失敗。延优继位,是为山上王延优继位后,仍以于氏为后,于氏后又被封后。
Remove ads
王系譜的異説
『三国史記』高句麗本紀 ┏━大祖大王(宮) ┣━次大王(遂成) ┗━新大王(伯固)━┳━故国川王 ┣━发岐(抜奇) ┣━山上王(伊夷謨)━━東川王(位宮) ┗━罽須 『後漢書』高句驪传 宮━━遂成━━伯固 『三国志』高句麗传 宮━━伯固
三國志記戴
在《三國志》有伯固二子,拔奇與伊夷模爭奪王位的記錄,拔奇失敗後,投降公孫康[7]。這段記錄與《三國史記》類似。
故國川王,跟山上王,在史書上都有被稱為伊夷謨(이이모)的記錄。因為山上王的名字延優(연우),發音跟伊夷謨接近,《三國志》中的伊夷模,可能是指山上王。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